分享

尝试一下玄隐遗密的六墟

 勇敢的芯2 2023-01-24 发布于湖南
橐龠是很有思想的中医业余爱好者。他提出的中医复数思想,以及用力学的矢量形成合力的思维模式来分析伤寒论的药方组合技巧,都是很有道理,值得深入挖掘的。这一次疫情,我和他交流中,他再次强调了六墟,并推荐我再读瘟疫论。瘟疫论倒是好读,玄隐遗密真特么难。
黄帝内经里面是没有六墟的,玄隐遗密里面有。

所以我这几天总是在想什么是六墟,以及为什么黄帝内经里面没有。因为玄隐遗密特别难读,我也不敢断定什么,只是把这几天想的,记录下来,也给大家一个思路。

作为外科医生,不敢确定、不明确的事情,一般不研究的。所以,我也是硬着头皮,强忍着头晕在思考六墟。

六墟在九针要内里面出现的还是很多的,而且非常有价值。

从西医来看,六墟就是内脏的膜间隙,因为是一个间隙,必然有构成间隙的膜,同时,间隙内很容易有液体,这一个液体就是膜水。所以玄隐遗密里面描述六墟一定结合膜、腹水关系。

曰:六墟之宰者,原膜也。原膜者,腹肉之大膋也。其肝属之,其膓官之,其肾得以辅之。调衡脏腑,笃周形骸之器也。其衡,形衡。其斜,体斜。其舒,目秀。其曲,目偏。其正,心龢。其邪,心魍。其广,乃容。其隘,心屈。

从什么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原膜主宰六墟,而原膜与肝肠肾紧密相关。上面描述非常符合对体腔内的系膜的阐述。

因此,六墟就是六个系膜形成的位置。

六墟者:极虚之处也。曰胰(人肉土),脾主之,通乎二肠,升化水穀也。曰望(朋口口口)突(肉骨肉),心肝肺主之,权水火,调阴阳之营养,守衡五官二道器也。曰膏肓,神气主之。资心调元,洁器维清之器也。曰育膜,肝肾主之。膋胝支之,为间营调和阴阳之器也。曰膋脂,肝心脾主之。生液支血,摄气收华,成水火精津之器也。曰朒朓肒脙,守卫关隘,持和恒摄之器也。

这六个位置。我只能模模糊糊的说是内脏之间的间隙,具体对应,我还做不出来。

这一段文字往下,就是内脏的描述了。就不放在这里了。所以,从文字排列的角度看,六墟也像是内脏之间的间隙。各位读者,如果有机会就观察鸡鸭鱼猪等生物的内脏,就会发现内脏之间并不是肌肉和皮肤之间这种紧密的连接,内脏之间是分离的,每一个内脏都是滑溜的,这种滑溜就是因为内脏外有一层膜仅仅包裹,这层面还分泌粘液,也就是滑溜的原因。这在西医叫做膜间隙。因此,内脏之间的间隙,也就是六墟,实际上就是膜间隙。

以其六墟诸器非表不里,故其脏腑实积外邪,皆可害之。其无域乎?以其不宰而执其衡也。一原一漠者:袪寒散热,解毒缓疲之器也。一原膜者:漠水也。存津若膜,布于肌腠筋骨之野,为力衡动之泉也。一核漠者:化血之结也。若蔓之与零,遍乎筋骨脏腑膋脂,以消血污祛水毒,解散寒热也。此八者,皆众蒙之府,虽有所属,而其过甚之。虽有所主,而嫉犹之。故勿以小患而不为,不为则大患。毋以无状而不意,不意则亡也。

中医通常分表里,六墟则是不表不里。如果脏器功能受到损伤,都可以造成六墟出现问题。六墟是一个潜在的腔隙,在正常的时候,里面没有积液,所以,好像没有区域一样。打一个比方就是口袋。如果我们口袋不容纳东西,口袋看不出来。一旦口袋鼓起来,说明有东西放在里面了;口袋是由两侧的布围起来的,这一个“布”就是膜。所以,中医就把六墟作为身体的一个观察角度。

正因为六墟不是主宰,而是被动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六墟来判断平衡。

原一漠者,一原膜者,漠水也;核漠者;这些玄隐遗密的内容,现在我还对应不出来,腹腔内有大网膜、腹膜、肠系膜、以及各种韧带。比如大网膜就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是不是“袪寒散热,解毒缓疲之器”;再比如一些悬吊内脏的韧带,是不是“存津若膜,布于肌腠筋骨之野,为力衡动之泉”。

腹腔这些膜组织,以及两个膜之间形成的潜在腔隙,确实很重要。特别是膜间隙,出现渗出,往往意味着疾病;现代医学经常通过是否有胸水、腹水来判断是否有疾病,膜间隙的这种作用,不就是“毋以无状而不意,不意则亡”吗?

故经外有六经,因六墟而生焉。曰冲曰带,曰阴跷,曰阳跷,曰阴维,曰阳维。冲生乎膏肓,其不任则地陷。带肭(音拉)膋胝,其不盈则腹离。阴阳跷生乎朋(月口口口月)突(肉骨肉),其不任则亏不已(疑舆下反)。阴阳维生乎肒脁脙,其不任则枯弗力(疑舆上反)。衡乎原膜,客其消之,此其所本者也。其致衡主动作,手足相应,头骶相合,有脉无舍,寄诸经生也。是以故言:“六经督任,交流调和之道也”。

奇经八脉在黄帝内经里面的内容非常少。但是在玄隐遗密里面写的很详细,而且很明确的写出来就是六墟与六脉的关系(除任督二脉)。

图片

前几天讲环肺穴位的时候,就提到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与体表静脉的关系。这一次再一次在玄隐遗密中找到与其有关的内容。真让我感觉中医古人的伟大。黄帝内经里面,对奇经八脉介绍的很少,六墟更是不讲。这里面原因又是什么?

我认为随着语言的普及,下里巴人化,语言越来越“实指”,就是一定与某件事物相互关联,这样才会被理解,进而被传播。而抽象的思考,越来越少。所以,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就事论事”。等到王冰整理黄帝内经的时候,可能就觉得六墟这种东西,和原膜一回事,于是把六墟和奇经八脉删减了,因为六墟是潜在腔隙,可以视为不存在,即“无域”;而奇经八脉中的六经,是“经外的六经”,非常容易与六经混淆。所以干脆一删了之。

同样道理,也把很多涉及底层逻辑的思维方法给删除了;后世我们不知道黄帝内经的思维方法,就看不懂黄帝内经。我觉得现在很多读者会好奇“三焦”又是什么。

而玄隐遗密的出世,补充了一部分古人的思维模式。比如下面这一段话:师言:三般不识,焉明阴阳盛衰?五行不明,安知脏腑之生克?从来一生唯二,二生三,二分四路,三络六经也。故有一,则存二生三,三生万物。其有二,则存四生六,六生邪象;此天地之淫所奉也。

这一段话,很明确,二“分”则是四,二“生”则是三。即使在道德经里面,也是很简略的“一生二、二生三”。那么,分和生有什么区别?这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分就是一分为二,或者简单的理解为“分类”,生则是交互作用,或者说是下一代。因此,在孕育下一代的过程中,就容易有“邪”的进入。

所以,从皮穿支的视角出发,就可以走入到黄帝内经对经络的阐述,通过把握经络描述的思维特点,就可以走入玄隐遗密的世界,再回顾黄帝内经,很多问题就会得到解答。

这一个方法,很可能能够让我们破解古人的思维密码。古人的思维密码加上现代医学的精细解剖,很可能会有新的医学发现,新的医疗模式。

现在医学,对膜的关注越来越多。因为外科医生们发现,通过膜间隙入路(即六墟)进行腹腔镜手术,效果非常好。一方面出血很少,另一方面对脏器的干扰少,对身体整体状态影响较少。膜间隙入路,病人术后反应少,效果好。所以,现在有很多文章讨论如何改进膜间隙入路。遗憾的是,我不是这一个专业的。

所以,我觉得新医学的到来,可能并不会漫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