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城

 老家在刘堡 2023-01-25 发布于江苏

打小我是个乡下人,我老家在县城南7、8公里,不远也远。现在在老家可以望见县城隐隐约约的高楼,晚上县城灯火映红的天空。小时候不是这样,一年难得上几回县城,嗯,过年前跟爸妈采购年货算一回,其他时候上城就像过节一样,不多难得好开心。

离老家向西不远就可以上了运河堤,那也是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并且这条公路一路逶迤通向更北方的城市。小时候只知道这是一条进城的路,家在城南,便记下路上的几处标记,三团那个大弯坡,船闸,过了船闸还在河堤上,后来下坡从健康药店进城,那段时间是我的童年时代,也有从水路进城的,有那么一回,机帆船直接开到了油厂码头,进了城似乎也莫辨南北,也记不下哪些地方?或许有红卫桥的百货公司,或者有小桥流水假山的公园,或者是人山人海的城里的大街……

小学毕业前后可能是坐着父亲的自行车或者坐汽车进城的,不再走健康药店那里进城了,还是过了船闸,经过车站沿安宜东路进城,车站是个标志,公园是个标志,宝中是个标志,后来走在叶挺路上,经过体育场前的灯光球场,文化宫,大众电影院,新华书店,红卫桥,甚至一直到西门那儿的老县政府。

那时宝应城不大,但以儿时的眼光和经历,它又很大。即便现在,我说的老城肯定还有许多地儿没有涉足,“咫尺天涯”。“即便相逢岂相识?”“同一片天空下的陌生。”

我到县城上初中了,住在北头的自来水厂门口的迎宾饭店,门口就是那条从我老家逶迤而来的扬清公路,西边是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开学前,舅舅就带我熟悉了一条往学校的路,也是我从北头进城的路,从迎宾饭店出发,到跃龙桥,一个弯坡折而向东,经过橡胶厂,坡结束了,沿着橡胶厂围墙的河流折而向南,路也向南,有桥,这里是铁桥口,可以继续沿河流而行(这是我后来知道的),我按舅舅指的路径走进了北门外大街,路旁有布厂和城北小学,城北小学的门口似乎有座高大的庙观,“似乎”是因为我当时只是浮光掠影了。到了磨子口,再向东,现在想来我初中的学校如果以城墙确定,怕是在城墙外很近的地方,我们学校离体育场很近,从南面不见天井巷出去就是叶挺路,巷口的西侧临街的两层楼房的结构就是赫赫有名的新华书店,现在那结构还在,只是书店早搬走了。

上学进城的路径不止从铁桥口一处,我是那种外表木讷实则思想活跃并非墨守成规之辈,所以我又摸索出了从运河路至牌楼口进城的路径,以及直接从宝淮影剧院前那条宽阔的安宜北路经芦松路往学校。

进城你可以理解为物理行动,也可以看作化学变化。1993年的夏天我拿着粮油关系和城北派出所的户口进了县城。虽然最初几年租住在县城,但后来也安家在县城了。进城不久,户口松动,差不多你有一份工作或者在城里有一处居住你就进了城了!

城现在大多了,当年有着深刻的进城记忆,现在就有多大的出城冲动!当然进到那座老城又是另一番意义,而我们现在更多的出城,是可能进更大的城,进远处的城,也或者我们出城去到城外美好怀旧与自然气息的乡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