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百练:中国文论建设的古今中西

 一中大语文 2023-01-25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在这一事实前提下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现当代文论的产生背景,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尽管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整理国故的内在驱动,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学经验的异域激荡。但平心而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而其后的半个世纪里,苏联的文学理论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世界的诸种文学理论纷至沓来。一时间,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俨然成为这些理论的试验场。实际上,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范围以及存在的局限,不可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包打一切。因此,这期间的新潮迭起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建设而言,却是丧失了一段自主发展和民族化转型的宝贵时间。
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原意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至今没有一套自主自足的理论体系,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毕竟,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超然客公众号 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那些伴随时代变迁已经走入历史的理论和概念也没有激活的必要。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学界欲通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彻底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状态,既有悖于中国现当代文论产生的客观背景,也不符合古代文论发展的实际情况。
为此,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当代文论应该重新审视调整其与西方文论、古代文论的关系,一方面不要过分依赖西方文论,一方面需要创造性传承古代文论的精华,即对于前者用减法,对于后者用加法。这个立论并非要否定西方文论对于现当代文论的影响,而是用合理借鉴和有效吸收的方式替代之前那种全盘接受的做法。近年来,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等批评策略受到国内学术界的质疑和批判,大家意识到西方文论并不尽然适用于中国文学批评,但是其中跨学科研究的理念、数理思维的运用等还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与此同时,激发和再生古代文论的批评话语,补强古代文论的现代诠释,甚至创造符合当下时代情境的新话语体系才是中国文论的当务之急。
(摘自王兵《中国文论建设的古今中西》)
材料二:
新时期以来,在建构文学批评话语的过程中,除汪曾祺等少数人外,大多数批评家基本上都沉溺于西方的批评话语,传统文学批评在他们的眼中已彻底失去对当代文学的阐释力。于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长时间缺乏“中国话语”。如何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而承传传统依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承传传统首先是重返传统,全面认识传统。长时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认识存在片面化倾向。比如有观点就认为中国文学批评缺乏科学精神和理性分析,凌乱琐碎,不成系统,其实这种判断只符合唐宋之前的文学批评,而与元明清之后的文学批评不符。我们要全面系统地审视传统,立足当代文化语境和审美风尚,激活传统文学批评中诸如“气韵”之类关键词的内涵,使其重获阐释力。
然后是重建以人为重心的批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批评家就关注文学批评与人的关系,批评者将追求德行端正融入文学创作的考察之中,形成了重视“风骨”的文学风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的“向内转”,文学批评逐渐不再追求与作家、作品、读者的深度对话。在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引用中,进行一种自我封闭的话语缠绕,难见人性的光芒与社会人生气息。同时,这也直接影响着批评语言的成色。在这样的文学批评中,不见传统文学批评语言的通俗晓畅、形象温润与直抵批评对象的单刀直入。这样的文学批评最终也就势必为作家、读者所诟病。
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同样是我们的传统,比如魏晋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物的品评重在其个性风貌,而不是汉代末期所强调的道德品质,文学批评也就从重教化德行内容的评价转向重艺术个性的审美考察。今天的“新生活”,比如自媒体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变化,在改变着我们的文学书写,也产生了新的文学形态,但这似乎还没有在我们的文学批评中得到回应。如此,这种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之间就有了“隔”,就很难抵达读者的心灵。
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同样是我们的传统,比如魏晋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物的品评重在其个性风貌,而不是汉代末期所强调的道德品质,文学批评也就从重教化德行内容的评价转向重艺术个性的审美考察。今天的“新生活”,比如自媒体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变化,在改变着我们的文学书写,也产生了新的文学形态,但这似乎还没有在我们的文学批评中得到回应。如此,这种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之间就有了“隔”,就很难抵达读者的心灵。
传统文论在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建构中呈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传统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回应当前的现实处境,也能打开未来的社会面向,它在变革中更新自身而生生不息。对当代中国批评家来说,不仅要致力于建构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并用这种话语考察丰富的文本世界,还应该深情凝视当代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把自己的批评文字与广阔时代、民族历史建立紧密的关联,在回望、转化、传承传统中创造新传统。
(摘自明飞龙《让传统文论焕发现代风采和时代活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既受到西方文论的压倒性影响,也与古代文论有一定关系。
B.材料一第一段提到的“拿来主义”,与《拿来主义》中“拿来主义”的内涵是相近的。
C.汪曾祺等文学批评家认为古代文论能阐释当代文学,并尝试据此建构文学批评话语。
D.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积极回应自媒体等新事物对文学形态的改变,以抵达读者心灵。
2.根据材料内容,下 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分)
A.从发展历程上来推断,中国现当代文论显然不是源自古代文论的创造性传承,而主要是对西方文论的借鉴接受。
B.既然通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能彻底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问题,那么就没必要在古代文论转换上花太多功夫。
C.“虚实”“风骨”“气韵”等都是古代文论中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中。
D.与材料二主要谈西方文论的缺点不同,材料一既指出西方文论的优点,又点出其问题,论述有思辨性,更让人信服。
3.材料二提出,要承传传统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下列对教材相关课文的评论,不符合这一“中国话语”的一项是()(分)
A.《百合花》从女性视角去看战争与战争中的生命,通讯员的牺牲不再仅仅是道德和历史的合法化,而是生命的可贵与情感的冲击。
B.《边城》体现了中国女子骨子里的隐忍内敛,文章写翠翠时只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却没有实际行动,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爱情。
C.《再别康桥》极具音乐之美,在长短、高低、轻重上都有规律的起伏,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全面地体现了音乐美和建筑美。
D.《茶馆》直面现实生活,展示了近50年间北京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变迁,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4.材料一提到要给古代文论“用加法”,材料二中倡导的哪些做法可以印证这一观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5.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时,现当代文论需要协调处理好与哪几方面的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参考答案】

1.(3 分)B(“内涵是相近的”错)
2.(分)A没必要在古代文论转换上花太多功夫错;“ 风骨 气韵 …… 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中错;材料二主要谈西方文论的缺点”“材料一既指出西方文论的优点错)
3.(3 分)C
4立足当代,激活古代批评话语内涵,使其重获阐释力;继承批评语言的优点,重建以人为重心的批评传统;紧密联系时代生活,重视艺术个性的审美考察。(分。 点 分。任答两点即可)
5.①西方文论;②中国古代文论;③人(作家、读者);④时代生活。(4 分。 点 1 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