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病,骨节疼!讲一张方子,外除寒,内除湿,一针见血

 鲶鱼上画壁 2023-01-25 发布于江西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治疗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应部分读者的建议,和你聊聊风湿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咱们闲言少叙吧,先看下面这则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当时是37岁,女性。

她从两年前开始,就身上关节疼。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大概一个多月前,此人不慎就感冒了。感冒以后,肩膀、肘关节、脚趾头,膝关节,就开始轮番疼上了。整个身体活动大受影响。

怎么办啊?她就求中医治疗。

图片

刻诊,见患者脉浮紧而滑,舌苔薄白而腻,身上发热,而且恶寒怕冷,不出汗。

患者说了,这就是感冒,把风湿病给带起来了。经过检测,“血沉”和抗“O”都不正常。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当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麻黄、桂枝各12克,细辛3克,赤芍、生姜、法半夏各9克,薏苡仁30克,川芎15克,羌活、川乌、苍术各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竟然是微微出汗了。恶寒发热消失,关节的疼痛缓解。白腻苔见退。

这个时候,原方桂枝和麻黄的用量减半,加鸡血藤、豨莶草各12克,通草和防己各10克。

再投5剂以后,患者可以说诸证悉平,只是身体较为困倦。这时候,医家以六味地黄汤作底子,加杜仲、牛膝、巴戟天善后调养。

最终,患者一切恢复如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他最初刊载于1988年的《四川中医》上。

这里头的学问,值得一提。

你看,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是身上关节疼。

对这种疼,中医有一个基本认识,就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阻滞经脉,滞留关节,影响气血运行,这才导致疼痛。罪魁祸首,就是这个所谓的“风寒湿邪”邪。

咱们看这个患者,就诊的时候,舌苔腻,脉滑,这说明啥?是不是有湿啊?

什么时候发病的?感冒受了风寒以后。可见,风寒之邪侵袭是不争的事实。就诊时,此人恶寒发热,脉浮紧,这说明什么?也说明是外感风寒。风寒伤人阳卫之气,所以恶寒。正气和风寒相争,所以发热。风寒郁表,所以脉浮紧。

请注意,这里有一个风邪。风邪,性走窜,所以患者的关节,就轮番疼,窜着疼。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散风寒,除湿邪。风寒湿邪没了,影响气血运行的因素就没了,患者自然就恢复健康了。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麻黄、桂枝各12克,细辛3克,赤芍、生姜、法半夏各9克,薏苡仁30克,川芎15克,羌活、川乌、苍术各10克。

这个配伍,麻黄、桂枝、细辛、生姜,主要是散风寒,解表。薏苡仁健脾利湿、法半夏和苍术燥湿。这些主要是为了应对湿邪。你看,风寒湿,都被针对了吧?

图片

在这个基础上,赤芍和川芎,活血化瘀,改善气血运行,使得通则不痛。同时,也是通过活血来祛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羌活和川乌,祛风散寒、通经止痛。苍术,除了燥湿以外,也有祛风散寒止痹痛的功效。

这么一来,患者风寒湿邪就被驱散一空。他的病痛,自然就好了。严格讲,这是小青龙汤加减的运用。

读者朋友,通过这个小医案,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在风寒湿邪导致风湿痹痛的面前,中医有什么样的应对之策。

其实,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有类似的体验。这就是,一旦受寒感冒,病情就反复加剧。在当下这个严冬季节,这个问题更加明显。我国北方地区,受次困扰的人尤为多见。这个时候,我们就得辨证。有风寒,就去风寒。有湿邪,我们就除湿。医案里这个验方验案,针对的是外感风寒,内有湿邪。患者的舌脉特点和病情,都有代表性。您可以多体会体会。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千万不要搞错了。有些人,风湿病属于湿热,你再用小青龙汤加减,就不对。专业读者朋友,我们可以吸取其精华,将来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总之,面对风湿病,中医是有办法的。无数的验案证实,中医面对风寒湿痹,疗效确切。中医人自己,以及患者,应该对此有信心。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