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应用中医

 frank仁心 2023-01-25 发布于湖南


图片

23.治病当以调脾胃为核心

人活一口气,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的一切治疗手段,都是建立在元气的基础上。人的健康在于元气充足流畅不滞,元气亏虚或气机不畅人就毛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人有谷气则生,无谷气则死。所以饮食问题是关系到人体健康和治病的最核心问题。所以不论治疗什么病,不论用什么方式治病,总是以调脾胃为核心。

我曾说,一个合格的中医师,必定是治疗脾胃病、妇科病以及外感病的高手。脾胃不好,不仅对饮食的能量不能有效的消化吸收,对吃进去的中药也一样不能有效的消化吸收。所以脾胃败坏,百药难施。

而对脾胃调理的问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问题。我看到很多中医师治病,大队的滋腻药中加些许陈皮、三仙、沙仁,以此为调脾胃,谓为补而不腻。其实脾胃的调理,不是这样简单机械的。治病一定要考虑五脏三焦的气化功能,因为一切疾病都是气化失司的表现,而气化是整个人体的系统问题。脾胃的运化功能源于下焦精气,脾主运得有阳之温,胃主降得有阴之滋,如果下元亏虚的脾不运化,治疗就要脾肾并治;肝主升发,下元精气通过肝的上升脾才能运,所以很多中医治疗脾胃病疏肝理气药用得很大,但疏肝理气药都会耗精气的副作用,如果是下元精气亏虚,再过用疏肝理气,下元精气更虚,脾胃更不得健运;对于上焦而言,李东垣有肺气虚造成的脾胃虚,治疗在于调补肺气;心主行血,血滞则气化失司,脾胃亦不运,现在医院里的电子胃镜检查见胃里的静脉曲张,这就是胃中的血不畅通,治疗是一定要活血化瘀的。胃体的气血畅,胃的蠕动就下降,胃的通降里不足,阻滞于中焦,气机升降就受影响。这是一个整体性的锁链问题,所以脾胃病不好治,治病时兼顾脾胃也不是那么好兼顾。

中医是研究生命的医学,不仅仅是疾病。用生命的角度对待疾病,很多疾病根本不要治自然也会好;如果用疾病的角度对待健康问题,见病治病,就会治不完的病。而生命活动都会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肺对自然清气的吸纳,以及脾胃对饮食营养的吸收。十几年前我初到金华行医时,我对病人的热心让我自己做梦都觉得很佩服,我会不厌其烦的对病人讲解医理。记得有个慢性盆腔炎的病人到我门诊部找我治病,我见病人脉像涩浊,舌淡暗而胖,苔腻腻的,舌边齿痕很深。病人还时不时前额会有东西堵着闷闷的疼痛。我对病人说“你的病是脾虚湿阻,要治疗脾胃。”病人没好气的说“我听别人说你对于治疗别人久治不愈的疑难病有一套,想不到你说我的盆腔炎是脾胃不好。我还头上前额也闷闷的疼痛,难道这也是脾胃病?”我还是很耐心的对病人讲解脾虚清阳失升,体内水湿不能气化的道理,因为中焦脾胃虚而产生痰湿阻滞,人体气机升降道路不畅,上焦见痰化热,热滞于前额所以前额会闷闷的疼痛;清阳下陷则下焦湿热化热而成慢性盆腔炎。病人好象听进去了,于是才让我治疗。于是我用苍术、厚朴、陈皮、姜半夏、生黄芪、紫苏叶、茯苓、生麦芽、鸡血藤、益母草、石菖蒲、败酱草、泽泻、炮附子等药治疗。病人治疗一天,原来黄臭的白带量就明显减少,并且不再恶臭。治疗不到一个月就痊愈,并且原来月经前乳房胀痛亦消失。

病人病好了很好奇的前来问我“我曾经把你的药方给我们金华中医院的一些专家看,专家都说你这不是治疗盆腔炎的药方,是一个普通调理脾胃的药方。我觉得我在这专家那里已经治疗快一年了也不见好,听他说你这药很普通,应该不会吃坏了身体,所以试试看,没想到试好了。”可见医患关系的信任建立非常难。在一个原来治疗很久没效果的医生那里,觉得才是她信任的对象。

当年在横店集团医院上班时有一强直性脊柱炎的小伙子,形体胖,面色暗,舌淡暗苔腻。病人所带来的处方,主要是以独活、威灵仙、秦艽、没药、乳香、桃仁等大队祛风湿药和活血破瘀药治疗。另外还有激素配合。我笑着对病人说“小伙子,给你运下脾,减下肥。”因为病人的家属是横店集团医院的职工,见我治疗疑难危重病颇能应手,所以也不在乎我怎么治。我用运脾化湿为主,活血壮骨为辅,治疗两个来月,病情大见好转。后来因为我离开了横店集团医院,病人觉得原来的药方治疗效果不错,于是就用原来治疗的用。见我每一星期一诊,用的药也都是平平无奇的,病人觉得我过来过去都是这么几味药,想到我应该是得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秘方,所以才会这样子治疗。就用最后一次所用的药方一直治疗。过了一年,我在横店四共委上班,病人变得很瘦,但强直性脊柱炎一直没好,人也没力气。病人只得又拿着我原来的药方跑来找我治疗。我告诉病人,原来因为湿重,所以治疗重点在于化湿,这么长久的吃化湿药,湿去了元气消耗了,所以病情没好。病人好奇的问“我看你过来过去都是这么几味药,难道不是你掌握了一个治疗强真性脊柱炎的秘方嘛?”我被弄得哭笑不得,于是我又用补气固肾为核心,再加养血通络的治疗,不几天病人就大见好转。

于是病人就请我喝酒,一定要问我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治疗。这样的中国人很多,总觉得中医很简单,生了某个疾病,被某个医生治得好转过来了,就想着自己学起来治,以免求别人。这是聪明太过头了,我知道和对方讲一年也讲不明白的。于是病人就三天两头的跑到我上班的健康咨询服务站来找我,我不胜其烦,于是就告诉他因为伤了精,治疗要润通。病人因为自己生病,治疗数年的,也买来中医书看,听到我说润通,就说他原来药方里有当归、乳香、没药这些药也是很润的。我告诉他,原来用祛风湿药是燥血耗精,乳香没药是腻药,不是润药,过用则使脾胃运化失常,所以人就胖,加上长期吃激素,于是人的脸暗暗的激素脸。润和腻是不同的,润是补养气血,气血足则经脉得养,这才是润。脾主营,润通的核心还是调理脾胃。

中医是研究生命的医学,人之生命存在,在于身体气机的正常运转,学中医不研究宇宙苍生,就不能明白生命的本义,更不能明白生命气机的运转。

本人治病重视脾胃,所药之药也都是平平无奇,于是有些人就觉得很简单。其实,我是用我自创的“五脏三焦气化”为核心统领整个中医体系,看似平平无奇的几味中药,量的变化,加一味药或减一味药,整个药方就完全变了。比如同是补气健脾的几味药,处方加十来克苏叶就变成补气升清,整个药方的趋向性就变得向上行;如果去苏叶加茯苓,整个药方的趋向就向下行;如果苏叶的用量达到三十克,就变成治疗外感的发散药,气机趋向就向外。治病在于调气,针对人体气机失偏而进行调整,这是我的治疗特色,所以我用药组方,非常注重药性的升降浮沉。

天下虚症最难治,五脏之虚尤以脾胃虚败为最。古人所说的“脾胃败坏,百药难施”。我原来打算在2016年做中医100讲,后来弃医从商后事务较多,就一直耽搁着。2019年5月份有些空,打算完成,但做了半个月,完成了30讲,又有事耽搁。直到2020年四月份,因为疫情较空,于是把后面的70讲一次性讲完。我一天七八讲的进行,连续十来天讲课,过言伤气。课程刚讲完,又去贵阳、江西、徐州等地看项目,一下都没得停。从徐州回来我见大便柏油样,人觉得气短很明显,胸口空空的。这是上消化道出血,我自己也很清楚是因为劳累太过造成气虚不摄血。急忙泡了杯人参来吞服补中益气丸,没想到消不掉,全吐了。虽说是吐了,但便血大见好转。不得已只好煎汤药给自己调理,我用生黄芪、党参、紫苏叶、陈皮、当归、菟丝子、金婴子等药进行补气固摄。治疗了个把星期,便血止,人亦大见好转,但商业上又有事得应酬喝酒,一次喝酒又把身体打回原形,并且胃反酸很严重,稍饿就酸得疼痛,人一点力气也没有,手脚都不想动。如此反复的,治好过来又应酬喝酒,但我还是不断的给自己治。我知道如果不应酬,我的胃早就好了,但商场上的应酬又不得不面对,要不家人没饭吃。直到国庆节,可以好好的休养几天,于是就在家里窝着,吃药治疗。我觉得较好,就泡了杯人参吃,这次终于没有吐了,此后我每星期都吃一杯人参,时不时的吃中药治疗。当然商场上的应酬自然还是免不了的,总算自己会治,身体也一天天的见好转过来。到了12月份,我开始整理书稿,把我中医体系中最后一点写出来。腊月快过年了,身体好转了很多。我觉得这个过年终于可以安心的养身体。我考虑到过年后事情会较多,我原来所写的书还有些没有完善,又打开电脑熬夜写《三真补遗》。我以前熬夜写书,一直都是饿着肚子睡觉。经过这次的生病,我熬夜写书睡前也会稍吃点东西。过年后书写好了,身体也大见好转。2021年开春后,杭州一群哥们叫喝酒,我出去吃了两次,还好,胃反酸没有发作。但我知道体质还没有恢复,因为我还是怕冷,还要继续巩固治疗。煎来中药,时不时的吃,一直到五一节身体才康复。

24.中医内科

内科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形质和功能病变的学科。当然,中医的分科和西医不太一样,并不是指体内的都成为内科病,比如癌症虽病位在体内,但又分在外科中;和育龄女性胎带经产密切相关的内科疾病,又归于妇科,比如怀孕期间的水肿、月经期间的头痛等;以年龄段来对待,女性在月经初潮前,男性在第一次遗精前的内科疾病又归于儿科;女性绝经后,男性年过六十岁的内科病,又归到老年病。但不论怎样划分,内科是中医的基础学科,如果内科不通,其它科的疾病要有怎样的水平,这不现实。

也就是说,中医治疗一切疾病都是建立在内科的基础上。中医内科没学好,其他科要有怎样的成就是根本不现实。我见过我们浙江一个名气很大的中医妇科专家,有女性病人来看感冒,不论是清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统统是清热解毒。

对于内科病的划分方式,也随着不同时代有一定区别。比如以前是以五脏系统为基础来划分,后来又多出了气血津液病,后来又多出了肿瘤。但气血津液是充斥于全身所有组织器官里的,不可能说某个部位没有气血津液的存在,如果没有气血津液的存在,这个部位必定是没有气化而死,比如褥疮就是局部没有气血津液而坏死。所以多出气血津液没有这个必要。肿瘤自然也一样,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肿瘤归属于相对方的脏系统,这样划分比较好。一来可以让学者建立更好的整体观念,二来对同一脏系统的疾病可以有机的统一对待,方便学习。

学习内科学,不外是几大内容,一是五脏系统,二是湿度和温度,三是气血。

五脏是中医学的核心,离开了五脏诊断就不能给疾病定位,也不能明白身体气化功能的正常与否。因为五脏是组成人体的五个功能系统。

温度和湿度,中医上原来称为六淫,但用六淫是不太合适的。中医的六淫分别是寒、火、燥、湿、风、暑。寒和火是指温度的偏差,燥和湿是指湿度的偏差,但风是自然界的气流,引于中医学中,是取类比象的方式,针对风吹草木动,所以见人体不自觉动的疾病都称为风,这自然是不可取的。暑是湿和热的混合。所以六淫学说,不外是研究温度和湿度的问题。人体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应于自然界的温度和湿度,人就健康,不适应就生病。比如阳虚湿重的人,遇上下雨的冬天,又湿又冷,病人体内的湿邪就会马上加重。这就是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理念。

有人说中医很玄,整个什么天人合一。人是离不开天的,鼻子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吸纳大自然的清气,空气是属于天。天体转动,地球上季节就会变化,冬天就会冷,夏天就会热,人自然要顺应于自然的变化而调整饮食、衣着、起居等。所以天人合一讲的是人顺应自然之理。这是中医学必须要花心血去研究的内容。现在有些人道听途说哪里哪里有某某神医技术怎么好,一问起来不过是腰痛一针扎了就缓解、某个偏方治疗某种疾病很灵验等等。更有甚者是什么风水、算命、宗教都弄出来,这是因为民众不懂中医造成的一种误判。所以研究天道,就是研究宇宙天体变动对地球的气候影响;研究地道是研究不同地理位置特定的气候因素,研究人是研究人体五脏气机运转的规律。把这三者合而为一,医理方通。医理通,治病才能心中有数。要不还是拿某个秘方偏方或某种治疗方式去治疗千变万化的疾病,这是空谈。有些人做生意很成功,或官场上也很精明,但医学真的是非常专业细致的,没下一翻苦功夫难以明白其中三昧。

但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功能系统之意是相互促进分工合作的,所以治病也就不能见哪里不舒服就治哪里,比如女性月经来前的头痛和月经干净后的头痛,病机完全不一样治法也完全不同。月经来前阳气旺,治疗重点在于降气通经;月经干净后的头痛是气血亏虚,治疗在于补养气血。我这里列举的是划分为妇科的疾病,但内科的疾病病理是一样的,月经来前阳气旺,这是阳气过亢;月经干净后血海空虚,这是气血亏虚。所以对于学习中医内科学,有必要把各科同类病一起研究,而不是一见头痛就吃天麻。天麻是平肝药,肝阳上亢可以用天麻治疗,但气血亏虚再吃天麻来平肝,治疗就没有效果了。所以治病要辨证,而不是机械的以某药特定应对某病。比如治疗失眠,中药书上讲到有半夏、茯苓、天麻、丹参、人参、酸枣仁等等,但这些药的作用完全不同,自然是指针对不同的病机。但现在看到治疗失眠的药方,十之八九是用“金石重镇+平肝清肝”的思路来治疗,很多病人失眠没治好,胃口被治得看到饭都怕。

我带过十向个学生,他们中大多数是想从我这里抄几个秘方回去方便赚钱;最后一个学生,我本来是想对她好好的教,花个三年时间,系统的教学。但没想到我给她讲完了中医体系的大框架时,就觉得她已经掌握了。后来我又做了中医科普100讲,她处理字幕,我讲课的内容也学过了,自然也就走了。但我知道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最核心的“五脏三焦气化”这个核心根本问题她还没有弄明白其中的要义。

所以对于学中医,除了基础理论、中药学、诊断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医内科,内科学通了,其它科的疾病自然能豁然开朗,一通百通。如果内科没学好,还整天寻求什么偏方秘方或一些神奇之术,这没有意义。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25.中医妇科

中医妇科是在中医的手段研究和治疗育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学科。但本人认为,妇科应该是指育龄女性的一切疾病都属于妇科,因为治疗育龄女性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疾病,一样要考虑妇科的特殊性。

妇科是建立在内科基础上的,不同之处在于胎、带、经、产的特殊性,学习妇科一定要精通内科。如果失去了内科的指导,妇科病要治得很好不现实的。

记得2016年夏天有一个外省病人到义乌找我治疗,这病人原来是2014年冬天一个普通的感冒,自己去药店里买了点感冒药来吃,药感冒药后,出了一身汗,人为之轻松。但出汗后没有及时换衣服,冷风一吹,感冒反而加重。于是又吃了一次感冒药。又出汗,但再次出汗后人就觉得没点精神,感冒也没好,于是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治疗几天,身体觉得很冷,没胃口,四肢无力。于是去看中医,吃了半个月中药,一点反应也没有,精神反而更差,月经过期了二十来天也没来,于是又看中医妇科,中医用大剂活血药摧月经,吃中药两三天后,月经排出了大量的瘀血块,但人的精神更差,动也动不了,不得躺在床上。家属根据病人的情况去找中医抓药吃,中药吃了见心烦失眠,胃脘痞胀不消化,大便四五天一次,便软粘滞,拉大便就出身汗出,不时头疼。从此病人就走向到处求医之路。

我看了看病人带来一大堆的药方里。初起治疗感冒用的是大量的清热解毒药,其实这时的治疗就治错了。病人服用感冒药汗出两次而受寒,又加上输液治疗,此时病人是气阳两虚,湿邪阻滞,治疗应该用参苏饮加黄芪、附子、当归等,气阳足,气化顺,气机通畅月经自然会出。用清热解毒药治疗,是寒上加寒,血遇寒则凝滞,加上过汗伤津血,所以月经不出。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病人外感过汗使阴血亏虚,月经没来,这时的治疗应该是调理脾胃,补养气血为上,酌加些祛风散寒清除外感余邪,候病人的脉像,如见脉有力而数,这是月经将来的表现,再在补气养血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促进月经出来,而不能用活血破血药来摧月经出来。这时强行摧月经出来,对病人身体伤害很大。但中国治病,病人很急,医生也很急,只求把病人所讲最主要的症状得到缓解就可。病人月经是出来了,但身体元气也大亏。

后来病人家属去抓来的药,是大队的补药,这又是乱补成害。病人虽说过汗,后又强行摧月经伤元气要大补,但病人体内的湿邪没祛除只用大队的补药,反而使药和湿邪相合,形成了湿热结滞,于是病人见心烦失眠、胃脘痞胀。到于后面的治疗药方,什么都有,记得找过什么火神派的,重用附子、干姜、细辛,我问病人吃了这药大热的药怎么样,病人告诉我,吃了这大热的药后,人就彻夜不睡,心烦得想把胸口破开,白带两臭,吃了两天就不敢吃了。

我我见病人脸上很多斑,肤色萎暗,舌淡胖,舌边齿痕,苔腻,脉弦浊无力而稍带涩样。月经已三个月没来。我用生黄芪、党参、苍术、茯苓、厚朴、紫苏叶、菟丝子、炮附子、泽泻、当归、益母草、红花、黄芩等药治疗。病人因病而去了解中药知识,见我药方里用了30克紫苏叶,就问我“吴医生,我没有感冒,我来找你不是治感冒的。我是已经不知道什么病了,就是治来治去治不好才来找你治的。”我笑了起来,对病人说“这里放紫苏叶,不是为了治疗感冒,一是和大量的补气温阳药合一起,起到防外寒的目的,虽说现在是大夏天,但外面气温四十来度,屋里只有二十几度,一冷一热的,你体虚之人最易受外寒;二是可以起到升发清阳的作用,你体内湿邪很重,是气机升降失畅,不能升清就不能降浊,补气温阳和紫苏叶的组合,再结合茯苓、泽泻,就可以把你体内的湿邪化开,这样气机才能通畅,五脏才能平稳,气化才能正常。”

病人全国各地到处治疗,治怕了,我叫病人拿药方回去抓药治,病人还是叫我煎好药,留在义乌呆两天观察下。

病人吃了两包药,次日来找我,很是好奇的问我“我看你用的药都是很普通的中药,怎么吃了效果这么好的,今天早上拉大便,很通畅,也不会出汗。原来身体总是觉得堵着不通,没想到一下子就通开了。人的精神也好了很多。”我对病人说“中医是研究生命的,用生命的角度去治病,很多病不治也自然会好。如果以疾病的角度来对待健康问题,那麻烦了,就会治不完的病,这个病还没治好,另外一个病又被治出来了。”

可见妇科病的麻烦,不仅仅是指育龄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而是身体其它疾病也会直接影响生殖系统的,治疗一定要统一考虑。但对育龄女性的生理病理问题,一定要精研。

26.中医儿科

儿科,是把小孩的疾病,虽说女性以月经初潮为界,男性以第一次遗精为界。这时人体的激素水平和成年人不一样,疾病的特征也不分性别,男女都一样的对待。

小孩子的疾病之所以独立成为儿科,这主要是因为小儿的生理特征所决定。

小孩的生理特征是五脏全而元气未充,加上孩子生命力旺盛,所以造成了病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易就是快速的意思,也就是说小孩的病情是变化很迅速,但因为生命力旺盛,所以来得快,治疗也很快。

人的健壮在于五脏元气充实,成年人五脏元气充实,就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如果元气亏虚,就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并且神志上也波动大。总听到一些人说,生场病,变得胆小了。小孩子也一样,因为元气未充实,所以易受惊吓。有些人说某地方有鬼神什么的,成年人看不到,小儿看得到,这是无稽之谈。不过是小儿元气不足,胆气小,所以成人觉得很平常的事物,小孩看到就怕,于是就哭闹。所以对于小儿夜啼,不要总想着做迷信,用祝由的方式折腾,还是应该考虑小儿受惊吓。记得以前小时在山村里生活,谁家小孩子夜啼不止,大人就会做下迷信,有时做了就好,但更多是无效。好了,不过是因为孩子的气机恢复正常,这和迷信没有关系。惊则气乱,小儿又是纯阳之性,易化火,这时吃点夏桑菊或牛黄酸就好。如果小孩平时胆子很小,最好别抱到人多的地方,或宗教场所,平时给小儿吃黄芪生脉饮补元气,元气足则小儿不易受惊。

小儿出生后,最易得病的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疾病,这是要注意的。

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主要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现在主要是用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治疗易损脾胃,于是小儿的免疫力就下降,就会造成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小儿感冒后,一定要调理脾胃。对于感冒后调理脾胃的钱千万不能省。

而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主要是腹泻和食积最多。腹泻的孩子,多见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的孩子易受凉,稍有不慎就拉肚子,这种情况可用午时茶和温胃舒混合一起给孩子治疗,效果很好。也可以用肉桂、丁香、木香各等分研粉做肚兜外缚,效果也很好。

食积是小儿多见病,食积则脾胃运化不利,食物的能量有不能有效的消化吸收,于是孩子体弱多病。所以见小儿胃口不开,多要健脾补气的基础上进行导滞消积,千万不能只是单纯用消积药,要不元气会越消越亏虚。还有一些孩子,会莫明其妙的发高烧,去医院里检查一切正常。这种情况,十之八九是食积,是食积化热所至,所以见孩子如果某天胃口特别好,就要及时消积。可吃点肥儿宝。如果见食积又晚上睡不踏实,可吃七星茶。

小孩消化系统的疾病,还有就是便秘。我治过好些四五岁到十来岁孩子的便秘,总结下来,造成孩子便秘的,主要是抑郁和饮食太过。但不论是抑郁还是饮食太过的便秘,治疗都在脾系统。这时要看孩子的舌头。常见的是小孩整体舌质是偏淡的,但尖又降红有茫刺。这是上焦有郁热,中下焦有寒湿,治疗得清上、运中、固下三焦并调。清上焦可用桑叶,量可多放些。这样的孩子还要化湿,三焦气机通畅,湿邪化开,大便就通畅了。所以不能见大便不畅就用泻药。

对于年龄稍大的小孩,这主要是针对上学后的孩子,家长开始对孩子寄托希望,于是开始沉重的学业,很多小孩都见郁闷。郁则阳气不能伸展,道当其冲就是脾胃功能受损,这时的治疗一定要在脾胃上做文章,切不能忽视。很多家长觉得郁闷是大人的事,只考虑到自己的压力,其实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巨大,一定要重视。对于小孩一时的郁闷,可以吃点小柴胡,升发气机而解郁。如果并见胃口不开,则要吃午时茶来升发气机。因为小柴胡不能消食积。小孩生命力旺盛,气机郁滞易化火,所以对于学龄小孩见晚上睡不踏实,其它一切正常的情况,要考虑郁火,可用小柴胡和牛黄酸合用。

对于久郁的孩子,治疗很麻烦,我治过数例,有的是家长只顾自己,从不管小孩的,造成孩子的安全缺失;有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造成孩子的压力太大。虽说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但这总不是治本之道。所以家人一定要好好的配合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对于小孩的抑郁问题一定要重视。这会直接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健康。

27.中医老年病

老年病,指的是老年人患的疾病。现在中医药大学教科书上的老年病,所指的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而本人则认为,老年病是指老年人所患的一切疾病。因为不论什么疾病,只要是老年人所患,都要遵循老年人的生命特征。

老年人和小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五脏元气不足,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小孩是的生命力旺盛,而老年人的生命力衰弱,这是最大的区别。

生命力旺盛,疾病易化火,来得快治起来去得也快;生命力衰弱,疾病非常的复杂,很多疾病是因为别人一些慢性疾病带来的,比如糖尿病引发的心衰,就是因为长期的高血糖导致心衰。看起来是心衰,其实是长期的糖尿病为病因。因为生命力衰弱,五脏机能退化,所以治疗老年病总是以补虚为主,而治疗儿科病是平调祛邪为主,这是治疗上本质的区别。对于老年和小儿的区别,本人的《吴南京中医100讲》有专门的10讲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肾主藏精,人老了肾气亏虚是一个重要的病机,但治疗上,治病并不是作为主体。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如果脾胃运化功能不正常,吃仙丹都没用。所以治疗老年病(老年人的一切疾病)总是以调理脾胃为核心,也是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健脾和补肾的问题,先贤有健脾不如补肾,也有补肾不如健脾的不同论点,但这是针对壮年人而言,对老年人,一定要以脾胃为核心,就算是补肾也得在健脾的基础上进行补肾。

人之衰老脾胃为先。

五脏机能的衰退,脾胃最先衰退。比如妇科炎症、香港脚、前列腺疾病、子宫肌瘤等等,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的一切下焦疾病,根源都是脾虚升清不足,气机下陷为患。这些疾病的大多都是年过三十才发生的,也就是说人生在三十岁左右,人的脾胃功能就开始下降了。

补肾药,不论是补阴还是补阳,都要以脾胃为核心。补阴药多有寒滋腻不利消化吸收,但就算是补阳药的应用,也一样得在脾胃健运的基础上进行。脾生营,人是阴阳互根互用的整体,只补阳不养营分,阳气就到处走。比如《伤寒论》的四逆汤,如果失去了炙甘草,就不叫四逆汤了。甘草为至甘之味的中药,用于守中焦脾胃之营分,再加上蜂蜜炙,就成了粘滞甘甜的敛中之药。有此药的存在,才能敛住附子和干姜的燥热之性,从而发生回阳的作用;现在市场上常吃的肾气丸,也是在熟地、山药、山茱萸等滋润的药上用附子、肉桂,阴药中少加阳药,阳药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就如照明用的煤油灯一样,挑灯芯只会加速油的枯竭,只有增添煤油才是王道。

营卫之气,出则为卫,入则为营,但总是在于脾胃功能的正常。所以治疗老年病,一定要守脾胃为根本,哪怕见明显的肾虚症表现,也一样要在健运脾胃的基础上补肾,要不肾气没补,脾胃先损。

有些老人身体上会发臭,其实也是因为脾胃运化功能不好造成。脾胃虚则对饮食的运化失司,就会造成食积,食积化腐而臭,于是老人会见体臭。我父母虽说年迈,但身体上不会有臭味,就是我一直重视父母的脾胃运化,吃进去的食物能正常的消化吸收,有用的能量吸收了,无用的生理产物正常的排泄,人体自然不会发臭。

虚则滞。如小溪一样,遇上干枯季节,溪水少了,垃圾一丢就堵,如果溪水量大而流畅,垃圾丢进去也随时流走。

老年人元气亏虚,就如小溪水枯,最易形成气滞血瘀,老年斑就是气血不畅的表现。元气充足而不滞,这是一个人健康的标致。我父母虽然八十来岁,没有老年斑,这是我向来重视疏畅气血的结果。

所以治疗老年病或老年人的养生,总是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通调血脉三大原则为核心。如果不以此为基础,见到疾病就治病,病没治好,身体先亏败。

时下中国人对中医的理论总觉得是什么病用什么药,什么处方。其实这仅仅是针对此疾病症状的缓解而已,比如治疗心脏病,中医界体制内和体制外都是清一色用活血化瘀来治疗,我就从没见过一个病人是靠活血化瘀药治好的。因为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对于胸闷等症状缓解有一定作用,但活血化瘀药对精气的耗损,病人不懂,医生也不懂,只觉得人舒服了,就是好药。但这种舒服,往往是把疾病推向恶化的方式。比如产后失养的妇女月经推后,这是气血不足造成的月经不来,治疗在于补养气血,气血养足了月经自然会来。月经不来是病人最关心的事,医生于是用莪术、三棱、水蛭等破血药催月经,病人看到月经来了很开心。表面看起来是病在好转,其实是病情在恶化。

所以对于治疗老年病,总是在补养的基础上进行。

另外对于老年人的抑郁一定要重视。老年人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都会有一种失落感,如果子女不理解这种失落,再加老年人元气亏虚,气机升发本就不利,老年人会抑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单位里原来位高权重的,或在家庭里说话分量很重的老年人,随着孩子的长大,权力傍落,这样的失落会造成很多疾病的发生。治疗老年抑郁症,在于大补元气,稍稍加些许风药进行升发气机,这样促进五脏气机的正常运转,这是治疗老年抑郁之本。

抑郁症是一个疾病,但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的时机(比如妇女的月经周期,季节的变化等),都要考虑的。比如春夏两季大自然的气机是向上升发的,这时治疗抑郁症的升发就不能太强,如果升发太过反而会伤肾;如果是秋冬两季就要加大升发的力度,来对抗大自然的肃降之性。

治病,一定要重视生命的规律、自然规律。顺应此规律因利导势的治疗,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28.中医专科的问题

现在的中医都是以西医的分科来划分,专科越分越细,但医生的治病水平却越来越差,这在于专科细分带来的弊病,使医生的眼界越来越狭隘,局限于某一种疾病。就如打井,打得越深,看到的天反而越小。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的核心观念就是整体观。其实高明的西医也是整体观念来治疗,而不是见病治病。

记得小时母亲的慢性支气管炎时常发作,总是到我们卫生院治疗。当时卫生院有一姓毛的医生,技术水平相当好,方圆十几个村的疾病全是他治。我母亲咳嗽一发作,毛医生治疗后,胃不会见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后来毛医生去世后,换了另外的医科大学毕业的年轻医生来,母亲去治疗后咳嗽没有治好,胃口治得很差,吃什么吐什么。这就是西医治病的整体观念,会考虑母亲脾胃的问题同时兼顾。

有一个叫黄明的西医师,他现在法国行医,我时常会和他谈一些医学上的问题,他的观念和现在世面上的绝大多数西医师也不一样,他也是从整体观念来对待西医学的问题。

现在百姓总是说西医不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中医的方面,医院里的协定处方和民间偏方治病,难道不是另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嘛???

总说西医副作用大,中医无副作用,治疗气血亏虚的乱用“理气药+血药化瘀药”、治疗风湿病的“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治疗高血压的“清肝药+金石重镇药”、治疗癌症的“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实验室的抗癌药”,等等,这些全是时下中医界的常规治疗,病越治越重,这难道不是副作用?

诸如此类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专科志病治疗的分科论滞带来的大问题。大医院里某某疾病的专家,我就从没见过某个专家治他专长疾病水平怎样。他们的论文是写得很精彩,但写论文和治病是两回事。就如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不会治病一样,教书和治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分科治病,这是行不通的。比如慢性肾炎,现代病理学研究方面,主要对肾毛细血管痉挛瘀堵方面的研究,但这是针对中医“久病入络”的一种实验室证明而已,并不是说对中医上有什么重大突破。说明治疗慢性肾炎要活血化瘀,但并不是说用活血化瘀就能治好慢性肾炎。因为造成瘀血的原因很多,比如高血糖就是因为血中糖太高,造成血液过于粘稠而瘀;高烧造成的弥漫性出血的瘀,这是火热。所以对于专病的研究,只是一个临床参考而已,切不能作为治病的唯一来对待。

比如慢性胃炎,就有很多因素。从医院的胃镜单子来看,如果见胃的静脉曲张明显,这是瘀血;见胃中粘液很多是痰湿;胃体的颜色降红是热;胃体的颜色淡暗是寒。等等情况,说明疾病的病理因素都不同,治疗也完全不一样。而时下的胃病中医专科治疗,只要是胃镜检查是慢性胃炎,就是大队的清热解毒药应用治疗,病人治得胃口都没了,女人治得月经都停了,还是一样的不知变通在治疗,这是谁的错?

而现在很多学术论文,也是针对某一疾病的病理研究方面,这是一个点的论述,比如某某名医提出活血化瘀治慢性食道炎的论文,这说明了治疗慢性食道炎要考虑食道的气血不畅这个问题;另外又有学术论文说胆汁反流引起的慢性食道炎,还有胃肠蠕动下降引起的慢性食道炎。诸如此类的学术论文很多,都是从不同角度去阐述慢性食道炎的一些病理因素问题,这些问题要综合对待,相互参考。我看过大量的中医学术论文,并且进行归类分析,通过现代实验室的数据证实中医的实质问题。这些年我也时常和小师姐周劲草谈到关于中医科研课题的事,因为我的问业老师还有我师父全是体制内的,对于体制内中医的这些科研问题,我还是有的是机会去打听和了解,但这些内容一定要结合中医实际临床治病。还有中药药理学,也是用现代实验室来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总体来说,这种论文也好,科研也好,都是取一个点来研究和论述,而对这些成果怎样去应用,又没有衔接好。

人是一个多系统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某一系统的疾病往往是因为另一个系统造成的。比如慢性支气管哮喘,常并见心衰,心衰的问题是因为肺的问题造成。从西医来说,哮喘是呼吸系统,心衰是循环系统,因为呼吸系统生病造成循环系统生病。小便不利是泌尿系统的疾病,但小便不利也会造成心衰,这是泌尿系统造成循环系统的疾病。这个前因后果的问题,现在很多医生并不去关注,而是哮喘用平喘药,小便不利用利尿药,心衰用强心药,这样机械的治疗,这是西医普遍治疗方法。而中医上也一样,哮喘用止咳平喘药,小便不利用利尿药,心衰用温阳药。非常的机械。

造成中医治病机械的对待,在于分科问题。有些所谓的专家,长期治某一种疾病,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治病思维模式,也就是通俗所说的经验。经验可以参考,但经验也会害死人。

29.针灸

针灸无补法,其治疗作用在于调气。

生病是五脏气机紊乱,针灸是调整五脏紊乱的气机,所以针灸治疗来得快速。本人在业界是治疗疑难危重病和中医急诊立足,面对危重症的治疗,我向来都是先用针后用药。抢救生命是和时间赛跑,只会用药,往往救不了病。比如中风的脑干血栓,西医没法手术,医院里只能听天由命,此时针泄三阴交、行间、委中、风池等穴,可以快速缓解病情,颅内高压基本上可在三五分钟内就下降,本人抢救脑干血栓的病人较多,从没失手。进针后再开中药处方,病情缓解过来了,再服中药。

现在很多针灸师,把针灸治疗弄得玄之又玄,还说针灸补元气。有人更是说给病人针灸是给病人传递能量,这是无稽之谈。如果说能量是电子或磁什么的,通过金属的针可以传递,哪么古代的针是用石头、骨头、鱼刺等做的针,难道也能传电?中医发展不利,就是因为玄学太多,医理太少。要么空谈医理,用一些不切实际的理论瞎忽悠。2020年武汉因为新冠肺炎全国各地都去了很多医生支援武汉,浙江也有几个民间中医去武汉,说自己是什么清流派,吹起来一套一套的。没想到武汉当地医院给了几个新冠肺炎的病人治,三天治下来,什么也不是,于是就被医院赶出来。住的地方找不到,只得在广场停车的车里睡,吃东西也是在医院门口的小卖部里买方便面吃。治病是非常严肃的事,绝对不是弄个玄乎玄乎的口号,或自己心中臆想是怎样就怎样。

心中千万般美好的想象,和实际病情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对于针灸的补,是针对特定穴位的特定刺激,调整人体五脏气机,从而起到补的效果,比如足三里可以对胃肠蠕动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消化功能正常了,饮食能量有效的消化吸收,这是足三里的补益作用。人饿了还是要吃饭,而不是用针扎足三里。另外对于只有泻无补的穴位,比如十宣穴,井穴,等等,任何高明的针灸师也不能为病人补元气。

针是用特殊的针来扎,灸是火烤。

人的日常生活是到处跑的,不可能随时都可以有特殊的专用针来扎,没针时可以用手指按压穴位进行刺激,虽说没有针刺的作用那么强,但还是有较好的作用。本人因为时常会去野外活动,车里都会备风油精之类的药,有什么不适,就在特定的穴位上涂点风油精进行按揉来代替针刺,这对于应急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学习和应用,这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而不是死泥于书本不变。

但对于灸的火烤问题,这是对特定穴位的温度刺激,我们可以引伸到另一种温度的刺激。火烤是灸,用冰或水冷缚也是一种治疗。比如高血压,可以用冰袋缚百会穴。这是对灸的变通应用。

我的针灸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吴中朝,虽说跟他学的时间少,但和师门小师姐周劲草平时交流得较多,她们原来学的针灸不太实用,后来我教她生命气化之理,用针直接以气机升降出入为核心指导,于是她的取穴也变得精简起来。

针灸,有很多人是把病人扎得全身是针,这就如开中药方一样,数十味药一起下。看起来面面具到,其实就是一个废方。针灸如果见取穴几十个上百个的插秧一样,这样的针灸师,十之八九技术是不行的。

对于针灸方面,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谷世喆前辈交流得较多。对前辈关于针灸学的根结、气街的应用,我直接用气化功能,气机的开、阖、枢理论,反而应用纯熟。有时我有较好的病例也会和前辈一起分享。

中医的分析疾病,《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都是以脏腑、气血、上下、内外为核心指导,《灵枢》中的巨刺法也讲得很清楚,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等内容,全是调气,纠正五脏气机的治疗方法。后世的子午流注、纳子开穴等内容,并不是《黄帝内经》的内容。

针灸不能治疗一切病,如果病人元气亏虚到极致,无气可调,只能通过药食的补养来治疗。对于针灸的禁忌,《黄帝内经》里讲到很多,最主要的是针对元气亏虚时要禁用针,治疗上要用甘药。味甘能补,自然是指元气亏虚的病人要进行补益。

元代出现了很多针灸歌赋,主要讲的是一些经验穴的应用,就如中药方面的偏方秘方治病一样,要学,但不能作为重点。学习针灸还应在《黄帝内经》中下工夫,因为《黄帝内经》的针灸学其实是很简单实用的,核心指导就是调气。我在2021年正月里,我把自己对中医学的核心问题进行补遗,著《三真补遗》,意为补本人《医道求真》《医道存真》《医道传真》的不足,对针灸治病原理方法等问题,取材《黄帝内经》进行了整理,结合我以前出版的《通俗针灸》自然能明了。

30.风水的本质

风水,就是风生水起之意。

风是流动的空气,水是空气中的湿度。空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须,所以空气质量和人和健康息息相关。可见风水之意,说白了就是环境健康学。

研究风水不外乎研究人类生活环境的问题,比如采光、通风性、湿度、温度等内容。但这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安全。如果在不牢固的山体之下,或地势不牢固的河流边,哪怕风水大师算出来风水很好,这种风水也是空谈。人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随时会没命,还谈什么风水?

对于风水学,中国人很迷信,这在于无知。

人类对未知事物的理解一是好奇,二是畏惧。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中国人一直都是觉得不过是几个偏方秘方对号入座的治疗,而对于医理或整个关于健康的大环境问题并没有人去关注,也不了解,于是对风水才会如此的着迷。

十年前,我受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前辈的邀请到横店上班,徐文荣把我安排在横店古民居景区的一幢古屋里居住。这些古屋是徐文荣从各地移来的,白天也显得阴森森,何况是夜里,于是横店当时人都说古民居有鬼之类的传说。我就孤零零的一个人睡在那么一大幢古屋里,好多年,也没有见过鬼。就是因为当初徐文荣把房子移过来,地基弄得浅,所以房子里很潮。于是我每天都把空调开除湿,床上用电热毯烘着,这样人住着就舒服了。我的《医道求真》第三、四本,《医道存真》四本,《杏影》这么些书全是在那古屋里完成。别人看起来有鬼的古屋,风水哪里会好,但我反而很旺,做事也很顺。可见风水向玄乎方面去理解是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从环境和健康的角度去理解,就有很实际的意义。

我要安静学习写书,当地人怕鬼不敢来打扰我;潮湿我通过空调和电热毯让环境的温度变得适合人居住,不就变得好风水了嘛?

我一直独来独往,去野外也大多是一个人,于是有人说我阳气旺,镇得住鬼神。但阴阳是互根互用的,阳气过旺是病态,人整年生病哪里还有精力去做事,精力不济,最好的风水也是空谈。

对于风水和健康的问题,本人的《杏影》中有数侧真实病案,我也写得很详细。

环境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比如阳虚之人处于寒湿的环境中,就易生病;阴虚的人生活在采光强、气温高的环境中也易生病。中医包含的内容之广,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奈世人只觉得中医就是几个秘方、偏方,或某种治疗方法。甚至认为中医就是玄学、修道、练功什么的内容,这是国人对中医千年的误解。

31.轻剂治病

治病用药的剂量无定量,全视病情而定。

一般来说,重症急病,用量得重,如果病重药轻反而耽误病情;而病轻则用量小的轻剂治疗,如果病轻药重,又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治病用药的量之把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问。我以前行医时,花尽一切心思去揣摩中药的量效问题,治疗效果很好。后来这个问题被我弄明白了,考虑到风险问题,治病又没有什么钱赚,于是反而用四平八稳的方式治疗。反正我能把病人的病治好也就行了。

但实际治病中的用药量大量小,大体上是病重用大剂量,但这也是建立在脾胃运化的基础上,如果脾胃败坏,药不能进,不能消化吸收,只得通过西医的方式治疗。比如当年我父亲胃手术,没有能量人会死,于是就用西医的能量合剂通过静脉补充,所以学中医的人,不要看不起西医,一定要看到西医的长处,取长补短才行。

当然,如果病人虽说嘴巴不能吃药,脾胃功能还好,药吃了还能消化吸收,最好还是用药,因为吃药可以恢复脾胃的消化功能。比如中风病人,嘴巴不能吃,脾胃可以消化吸收,就通过鼻饲的方式,把药输到胃里。2020年冬天,我就抢救过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八十多岁,身体没有什么病,突然着凉后人就精神困顿,人处于昏迷状态。因为人是陕西人,我没有诊到脉,于是根据对方微信图片诊断,于是叫家人买来黄芪生脉饮,一次三支,通过鼻饲给药,一小时喂药一次,上午三次,下午三次,一天六次。次日老太太就精神好转,用轻剂亦能救命。

重症用重药,主要是针对病邪方面。病邪重,一定要用重剂治疗。比如瘟疫,会快速消耗人的能量,所以治疗瘟疫的原则是急补快攻,攻邪用药量一定要重,药轻治不了病,反成危症。但任何祛邪的方式都会伤元气,因为元气是无形之能量,在体内得依附于有形之体,邪为有形之邪,亦一样承载元气,所以攻邪必定会伤元气。所以,病重的重剂攻邪,同时一定要补。当然这补一定要区别对待,人的亏虚有气血阴阳之不同,气阳虚用补气温阳;阴血虚则补血养阴。但如果是急脱阴血,救命救急还得补气为主,虽说气是无形的,但气主固,人活一口气,无气就是死人,所以有形之阴血不能速生,无形的元气当速补。比如大失血用独参汤重剂用药来抢救。

一些慢性病,病人和体已经形成一个病太平衡,治疗也得重剂,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等,没有重剂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根本无效。此时用重剂治疗,打破病态平衡,给病人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当然,下猛药攻的同时,补也一样得用得较大剂量,要不元气不支,反攻出坏症。

病轻微微,只是身体较虚,治疗也要用较大的剂量进行补养。如果补不足,病情很难恢复。比如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在平时病情较稳定,但元气很亏虚,治疗上一定要大补。元气充足,身体自行修复,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一看到炎字,还是用清热解毒去治,必定是脾胃败坏,病越治越重。

对于重剂的定量,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剂量才算重剂。本人是以《药典》上极量的三到五倍量为重剂。但三倍和五倍还是差别很大的,怎样区别应用呢?对于救命之用,得用到五倍,要较长时间治疗的则用三倍。比如瘟疫的发高烧,生石膏可以用到500克;治疗水气凌心的心衰,茯苓用150-200克,生黄芪用到200克。这是急救的救命之剂量。但病情缓解后,再用这样的量,就会副作用出来。所以治疗急重症,药的剂量应用,阶段性很明显。而对慢性病的治疗,则是有方守方,很重要。

对于身体强健,只是些许小恙,用轻剂就可了。所以治病总体来说,还是轻剂为多。我家里略的常用药,都是一些中成药,颗粒剂和丸剂为主。其实中成药的量是很轻的,但对于日常生活有点小问题,也足够应付了。比如不小心喝了凉水或轻微的外寒,吃两包午时茶颗粒;小孩一时不开心的郁闷吃点小柴胡等等,都是轻剂治病。效果很理想。当然轻剂也可以变通应用,有个老病号在治疗过程中外寒发高烧,我叫对方吃小柴胡颗粒,一次两包,每小时吃一次,一直吃到吐为止,吐出来了,身体出汗外感也就好了。这就是轻药重用。

32.瘟疫的治疗

瘟疫是一种传染病。比如非典、新冠肺炎、登革热、禽流感、霍乱、肠伤寒等等,都是属于瘟疫。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但瘟疫是传播速度快、病情恶化快、死亡率高的一种传染病。

传染病的病源体是一个新生命,侵入人体并在人体中快速繁衍成长。这个过程会快速的消耗人体的能量,并且会产生大量的病理产物。这病理产物的产生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瘟疫病源体成长过程中排出来的代谢产物,因为病源体是一个新生命,在其繁衍发展过程中,也和人一样要新陈代谢,也会产生属于瘟疫病源的生理产物,但瘟疫的生理产物不是人体所需要的,留滞在体内,就形成了病理产物;二是瘟疫病源入侵人体后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医称为气化),产生了干扰和直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紊乱,人体生命机能活动所产生的生理产物留滞于体于,也就形成了病理产物。

因为瘟疫的发展很快,这样一来,人体内的病理产物就快速的堆积,所以治疗瘟疫时,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快速的把这些病理产物排出体外,恢复人体气化的正常。

针对瘟疫病源体的治疗,中医学上并不是用某种药直接的杀灭,而是改变身体内环境,使内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不适应瘟疫的生存。

瘟疫就如人一样,不是所有的瘟疫都一样,不同的瘟疫有不同的自然属性,通俗来说也就是脾气,和人一样有脾气的。属于寒性的瘟疫,人体表现出来的是舌淡暗、脉偏沉等寒证;属于热的瘟疫人体表现为高烧、脉洪、舌降等热证;属于湿的则人体表现为体重、脉浊、舌苔滑腻或厚腻等。但有时还不是单一属性,比如新冠肺炎就是属于寒湿,非典是属于燥热。并且瘟疫在人体发繁衍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发病过程也不尽相同,比如新冠肺炎传染到了寒湿体质的人,病情的潜伏期就相对较长,虽说有14天的潜伏期,如果病人是寒湿的人,会变得更长或表现为无症状;如果是湿热的人,潜伏期就会减短,并且会化热。所以治疗瘟疫,也不是说用某一个药方就全部都能应付。比如新冠肺炎初起时,可以用运脾化湿为核心,到了寒湿化热,治疗就要考虑湿热的问题,阶段性非常明显。

任何治疗手段都是建立在元气(免疫力)的基础上,元气崩溃人就死亡。瘟疫侵入于人体内,会快速的摄取人体的能量,所以治疗瘟疫一定要补养。西医的输液,其实就是针对瘟疫高烧的补充体液,已故名老中医魏长春说输液是“急救其津”,这自然是属于补法。比如对于新冠肺炎就要补气补阳,才能促进气化,体内体的寒湿之邪得到有效的排出体外。就算是见发烧,也一样要考虑到补气补阳,因为新冠肺炎是属于寒湿之邪。而对于霍乱,病人会严重腹泻,所以要固脱。王孟英治疗霍乱很有心得,但他所指的霍乱很多不是属于瘟疫,这点学习中医的人一定要注意。当然现在霍乱几乎没有了,不过肠伤寒还时不时的会发生,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天气湿热,每年都会有些肠伤寒的病人,西医治疗的输液是有必要的,因为肠伤寒的腹泻会丢失大量体液,必要补充体液。但腹泻同时也伤气,这时最好中西医医结合,再加些中药的补气是有必要的。

治疗瘟疫,不论是攻邪,还是补益,全是治内,这是瘟疫和外感病最大的区别。不过瘟疫也常常和外感病合一起,比如感受外寒的同时又被传染了瘟疫。治疗就要内外并解,可取刘守真的双解方式治疗。但治疗瘟疫切不能用汗法,瘟疫禁汗,哪怕是寒湿疫合并外感风寒也一样不能用汗,只能用疏透气机的方式,用芳香苦燥来治疗,使内气疏通而解外,不能用辛温解表来治疗,就算是瘟疫和风寒外感并见,辛温解表药也只是量很少的稍微用一点,目的是促进气机向外疏透而达到内外并治。2020年正月,我学生陶黎发来一些新冠肺炎中医治疗的资料给我看,其内容里说到麻黄为必用之药,并且麻黄还要用到10克,要不起不到治疗效果。这样的资料,一看就是臆断出来的假学术。10克麻黄是什么概念?这是用于外散风寒的治疗啊。说明此人还不懂瘟疫的治疗,还是没有把瘟疫和外感病进行区分,误把瘟疫当外感伤寒来治疗。

中医治疗瘟疫的发展史,非常的曲折。

《伤寒杂病论》所论述的是治疗寒疫,因为从曹操父子等人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瘟疫非常严重。虽说《伤寒杂病论》不能尽愈寒疫,但可以给人提供宝贵的价值。遗憾的是后人转而研究外感风寒的外感病,并且还对一切外感病都用《伤寒论》的处方治疗,治死了很多人。虽说宋代的《伤寒总病论》《南阳活人书》中也发现泥于《伤寒论》治不了瘟疫(《伤寒总病论》和《南阳活人书》中都有很多关于瘟疫的论治,但不系统,显得零乱),总归还是没有冲破《伤寒论》的藩篱。直到金元时期,刘守真明确的提出了“双解”。对于瘟疫的治疗,刘守真已经发现不能用汗法,只会更伤元气;不能用下法,这是针对瘟疫初期,如果瘟疫已经造成腑气不通,还得果断的用下法。姜春华力倡下法和清热解毒,这个问题要商榷,哪怕是属于热性的瘟疫初起治疗也不能用下法,而是一定要见腑气不利才能用下法,如果过早用下法,反使元气下陷,气化失司,加重了病情。过早过用清热解毒的治疗,也一样会使病邪裹结不利治疗形成坏症。不过刘守真所提的内外双解,应用于瘟疫合并外感是正法。他创“防风通圣散”进行上下内外一起分消,可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

到了朱丹溪治疗瘟疫明显的提出了补法,这是很有见地的。

对于瘟疫治疗的开创者是明未的吴又可,他的《瘟疫论》明确的提出了瘟疫和外感病的区别。只是医理显得粗糙,导致后学者不够重视。清代的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薛生白被称为温病四大家,其实他们所提的温病不是瘟疫,其论述瘟疫的内容很少,虽说吴又可明确的提出了瘟疫和外感病的不同,但他们还是又反回去研究外感病,对瘟疫的治疗上并没有什么突破。因为他们的名气大,导致后学者就误认为温病诸家的是治疗瘟疫,直到现在还是很多中医机械的用温病的治疗方式去治疗瘟疫。

而对于瘟疫的研究,《疫疹一得》《松峰说疫》《广瘟疫论》是专门论治瘟疫,章楠的《医门棒喝》中也有诸多论述瘟疫的治疗,补《瘟疫论》的不足,非常可贵。要掌握治疗瘟疫的技术,上述这些书必定要去好好的研究。

对瘟疫的理解和治疗,我也不是天生就会,刚开始时我也不明白瘟疫和外感病有什么区别,虽说看了《瘟疫论》等书,但还是停留在概念上,反而是觉得清代温病诸家的才是正理。记得2004年,当时我还在庆元居住,小雨感冒发烧,我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因用药过量,小雨的体温被我降得太过,当时我又出差在外地,我妈来电话告诉我小雨体温只有36度,我叫我妈给小雨吃补气和胃的中成药,小雨的体温才恢复正常。还有一次是小雨妈妈月经前洗澡见月经不出来,吃了益母草颗粒,月经出来了,外感也好了。此后我对外感病才花大心思去研究,也才认识到人体治病的内外一体的问题,也加深了对刘守真内外双解的认识。我也是人,不是神,在从医的过程中,也用过套方治病,套药治疗,套用某个专家的思路治疗。不过我这人反应快,发现有点不对,马上就会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在一个问题上死不变通。

2009年,我进入金华文荣医院创办中医科,虽说我开始是以中医妇科为突破口,但过不了一个月,什么病都找来治。中医科边上是呼吸科,再边上是儿科。只是天气变化,都会有很多感冒的病人来治疗,有的病人西医治不好,也会来找我用中医治。还好,我的运气不错,对接手的病人效果都颇为理想。有一次,有两个手足口病的小孩子找来治,我用三仁汤化裁治疗,一剂药就见水泡消除,心中自喜,但过不了两天,病情又反复。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瘟疫和外感病的治疗上是绝对不同,我又反复的看瘟疫的书。这个过程是很揪心的,有时想得头都大了,彻夜不眠的翻书寻找答案,非常的辛苦。

后来我每年都会接手治疗瘟疫,比如以前在金华行医时治疗各种流感,后来义乌发生了登革热我也治疗过些,不过病人刚开始找我治疗时,义乌官方还没有确定是登革热,后来官方确诊为登革热后,就进行隔离,病人也统一到官方医院去治疗,我也就没有机会再接手了。这治疗过程中,我发现瘟疫的治疗在于治内,使身体在内的五脏气机通畅,才能把瘟疫的大量病理产物排出来,同时也使瘟疫的生存环境得到破坏,不利于瘟疫的生存。

吴南京

于杭州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