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末期,这两位太后垂帘听政,却加速秦灭六国的进程

 历史与健康 2023-01-26 发布于辽宁

在古代历史上,太后垂帘听政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君主年幼的时候,太后往往能左右一个国家的重大决策。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战国末期,齐国和赵国,就分别有这样一位太后。并且,不管主观意愿如何,这两位太后都客观上加速了秦灭六国的历史进程。



一、君王后


君王后(?―公元前249年),太史敫(jiǎo)之女,齐襄王的王后,齐王建生母。公元前284年,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秦国等五国联合攻打齐国。在五国伐齐之战中,齐闵王被杀,他的儿子田法章改名换姓在太史敫家中做佣人。


太史敫的女儿(君王后)觉得田法章状貌奇伟,认为绝非平常之人,因而很喜欢他,对他很好,经常偷来衣食给他。一来二去,这两人就确定了关系。不久之后,莒地百姓共同拥立田法章为国君,是为齐襄王。至于齐国大将田单,最终击退了燕国大军,恢复了齐国的大片疆域。



齐襄王继位后,立太史敫的女儿(君王后)为王后,史称“君王后”。公元前280年(齐襄王四年),君王后生下儿子田建。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十九年),齐襄王去世,田建继位,尊母亲君王后为太后。彼时,齐王建只有15岁,难以胜任一位君主的繁重工作。于是,君王后理所应当地执掌齐国大权。


君王后与秦国交往十分谨慎,与诸侯交往讲求诚信,齐国又处在远离秦国的东海边上,秦国日夜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五国在秦国的进攻中忙于自救,因此齐王田建继位四十多年未经受战争。



诚然,君王后明哲保身,确保了齐国的安宁。但是,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国曾向齐国求援,结果遭到了君王后的拒绝。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也难以逆转了。换而言之,君王后的目光实在短视,等到赵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都灭亡后,齐国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从这一角度来看,君王后客观上帮助了秦国。


二、赵悼倡后


赵悼倡后,原本是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的一名倡女,后嫁于赵王宗族,其夫死后寡居。赵悼襄王爱其貌美而娶之,面对这一情况,不少赵国大臣强烈反对。特别是李牧这位名将,以此女出身不正、扰乱宗族血脉能导致社稷倾覆为由劝说赵悼襄王不要纳其为姬妾。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赵悼襄王不听。



起初,赵悼襄王与王后生有赵嘉,被立为太子。不过,熟悉的剧情来说,因为倡姬得宠于赵悼襄王,阴谋设计构陷赵嘉犯罪,使其被废除太子之位。在此背景下,赵悼襄王于是另立倡姬为王后,她的儿子赵迁也随之成为太子。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王迁继位,为赵幽缪王。因为赵王迁年幼,赵悼倡后顺势执掌赵国大权。当然,如果赵悼倡后一心为公,她垂帘听政的行为自然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不过,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赵悼倡后嚣张跋扈,还收受秦国的贿赂,害死了名将李牧,这可以说是自毁长城,让秦始皇嬴政可以顺利实现消灭赵国的目标。



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的文臣武将因为怨恨赵悼倡后误国,所以击杀了这位太后,并灭其族。同时,逃出邯郸的赵国将士,选择在代郡立赵嘉为代王。公元前222年,王贲趁灭燕国之势转而攻代郡,俘虏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