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肿瘤,症状不同,病因不同,老中医分享治疗肿瘤的五类常用药

 贵中贵 2023-01-26 发布于湖北

第一类,理气药,代表药物有柴胡、陈皮、枳实、川楝子。肿瘤的产生与“郁闷”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气机阻滞,影响正常的脏腑功能以及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易产生痰、湿、瘀等病理产物,病理产物随气升降,血脉不通,津液阻滞,故不通则痛。因此选用柴胡、积实陈皮、川棟子等理气药,可调气机升降出入,调畅气机,从而起到止痛以及恢复脏腑功能的功能,标本同治。

图片

第二类,化痰渗湿类,代表药物有半夏、竹茹、胆南星、茯苓。痰、湿作为气滞不通后形成的病理产物,其致病特点有“重”“浊”“粘”“滞”的特点,其为阴邪,易困清阳,损伤阳气。如朱丹溪所言:“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是痰”痰为阴邪,易阻滞气机,不通则痛;易损伤阳气影响脏腑功能。故选化痰药与渗湿药相配,有利于加强祛除体内停聚之痰湿,使气机顺畅,减轻病理因素对脏腑功能的损伤。

图片

第三类,活血化瘀类,代表药物有丹参、莪术、川芎。瘀血阻滞,影响脏腑功能病证繁多,且易致局部痞块疼痛,又易夹热夹湿,故运用活血化瘀药物以疏通局部瘀阻,消痞散结,缓解疼痛,防生他疾。

图片

第四类,补虚类,代表药物有黄芪、党参、大枣、白术、白芍、甘草、生姜、神曲。痰、湿瘀等病理因素的产生与中焦脾胃密切相,,脾为生痰之源,肝气郁滞,最易克伤脾土,《医宗必读》云:“唯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生痰。”因此运用补益脾气的药物培补后天之本,与化痰渗湿类药相合,增强脾胃升清降浊之力,运化痰湿;同时中后期肿瘤病人常常患病日久,正气有所耗伤。祛邪还当扶正,以求阴阳平和。

图片

第五类清热类、代表药物有黄芩、山慈菇、生地黄、赤芍。清热药药性多寒,药味多苦,清代著名医家尤怡提出“痞坚之下,必有伏阳”认为积聚日久,易闭阻阳气而化热。痰、湿、瘀等病理因素阻滞气机,日久郁而生热,故佐以清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清热药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具有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新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