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意大利|米兰:文明的传承

 张问骅 2023-01-26 发布于甘肃

毫无疑问,米兰是一座时尚的城市,在我下飞机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从街头的招牌广告、到商场的橱窗展示,上到公交车里年轻女子的妆容、下到旅馆床头挂着的艺术照片,无不在不经意间、流露着模特们所特有的冷漠与一点点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历经逾600年才竣工的世界最大哥特式教堂——米兰主教堂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的奥古斯都皇帝时期;文艺复兴鼎盛时,达芬奇在这里留下了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而米开朗基罗的最后一件雕塑作品(未完成)——圣母子,也被收藏在了米兰;从古罗马时期开始,意大利在文明和艺术上的每一个重要阶段,米兰都不曾缺席。

米兰之行,从《最后的晚餐》开始;壁画位于一个挺不起眼的、拜占庭风格的红砖教堂的、附属食堂的北墙上。

图片

为了便于在作画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也为了尝试各种颜色重叠堆积的效果,达芬奇摒弃了传统的湿壁画技术,而是在已经干了的墙面上进行创作;这一方面的确使得人物的神态更加细腻逼真、也确实能感觉到由涂料厚度不同带来的立体感

图片

——尤其是和相对的南墙上的一幅湿壁画对照着看时;但另一方面由于颜料不再是墙体的一部分,也使得壁画的保存尤为不易——从一些不同时期的对比照片来看,现在这幅修复后的作品怕已经没多少是达芬奇的亲笔了… 

画中的桌子摆在一个透视法构图的房间里,房间的门就是食堂自己的北门、而耶稣身后的窗外还能看到绿树青山。达芬奇开创了把耶稣和门徒们画在桌子同一侧的构图,之后这一题材的作品就开始大量采用这种一字排开的坐法了;

图片

人物的神态和动作、都是非常细腻且准确的——双手平摊于桌面的忧伤、在空中指指点点的激愤,作者就像是抓拍到了一个正在发生的场景、没有一点扭捏造作的违和感;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是很不容易的。

从这儿去主教堂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叫做Chiesa di San Maurizio的修女院附属小教堂;里面的两个房间,非常完好的保存了一系列、由当地画家创作于16世纪的湿壁画。对我而言,去教堂看湿壁画的一大乐趣,是看画与建筑本身的结合——不再需要透视法来建筑了,教堂结构本身就为画作提供了最好的舞台:比如分割前面教堂和后面修女院的墙上,有两个让修女窥探前面的小窗,于是这窗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画的一部分;

图片

再比如侧面的小祈祷室们、一般都有一个弧形的屋顶,那些画在弧顶上的天使们、于是就有了一个俯瞰画在墙上的人间场景的天然角度,在云端交头接耳的吃着瓜~ 

图片

整座教堂里,我最喜欢的、是一幅位于修女院左后方的大洪水三联画;从右往左,是洪水来临前,罪恶的人间;洪水来临时,纷纷上船的成双成对的动物;以及洪水过后,放飞的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和尸横遍野的人间。

图片

中间那幅画里,有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动物;作者大概是无缘亲见所有这些画中的动物的,所以很多动物远谈不上逼真,倒是透着一种天真的童趣;而在画面的左上角,云端上的神、正用一束光线照亮人间一角。

沿着主路继续往前,就来到了米兰主教堂广场;今天一天的雾都很低,立在最高塔楼顶上的、米兰的保护神,始终在雾中若隐若现。

图片

受角度所限,在广场上、基本只能看到教堂的正立面和一圈外墙;

图片

而哥特式教堂所特有的飞拱支撑结构、绝大多数的神兽与人物石雕,从广场是完全看不到的,只能在屋顶或者边上的博物馆里看。

正立面上最吸引我的,是布满了浮雕的青铜正门——是不是每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著名教堂,都有一个可以名垂青史的青铜门?左右两扇门上,分别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着耶稣生与死的故事;青铜浮雕、对场景和人物刻画之细腻,使我这种对圣经故事知之甚少的人,也能很容易找出天使告知、马厩报喜,以及基督上下十字架这些故事、所对应的画面。

图片

而教堂内部,最有特色的大概就是后面的三扇巨大的彩玻璃窗——在看到高迪的圣家堂之前,我一直认为密密麻麻的立柱和细长的小玻璃窗、是哥特教堂为了营造阴暗的神秘气氛而特意选择的;但圣家堂对建筑架构革命性的创新,让我怀疑、也许以前哥特教堂的这些特征,只是为了支撑一个又一个沉重的石头尖顶、而不得不做的选择:你看米兰主教堂的这三扇玻璃窗,并不只是通过碎玻璃块拼接形成;其依然使用了横平竖直的石条、搭出一个紧密的框架来帮助支撑。

图片

明明是一幅完整的大图,却只能通过这种格子状的小图来展现,当是为了房子不塌而不得不做的妥协吧。

米兰主教堂整体呈一字型,屋顶在塔楼以下、以一条清晰的屋脊为中线,两侧各有三层飞拱、逐级向上支撑起整个屋顶和塔楼;登顶游览的路线包括了上面的两层飞拱和最顶上的屋脊,走在上面、就像是穿行在石笋的森林中。

图片

每一条飞拱都是由两排石头砌出的小水渠,飞拱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修饰性的尖塔、每个塔尖尖上都面向外站着一位比真人还高的圣人

图片

——仅是从背影看,圣人们的姿势、道具就已各不相同,而想看他们的正面,只能去博物馆了;

图片

每一个飞拱的下面,都还连着一只张着血盆大口、横飞在空中的怪兽,别说模样了、就连品种都似乎没有两个是相同的

图片

——博物馆里也摆了不少供近距离参观。

图片

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屋脊两侧的斜坡流下,经过一个个的尖塔与飞拱、再被怪兽们从口中吐出,形成一道道三级瀑布,该是别有一番味道吧。

最后去的是Sforzesco城堡;名为城堡,实际上只剩了几座、有护城河保护的方形庭院

图片

——达芬奇参与了城堡的设计和建设,文艺复兴的大神们、就是这么的斜杠青年~围着庭院的屋子有三层楼高,

图片

里面被改作了博物馆;但我觉得没啥精品,唯一值得看的大概就是米开朗基罗在80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圣母子》了。

图片

雕塑描绘的是圣母从后方架住死去的耶稣的场景,人物的姿态已经有了、但也只有一个姿态;博物馆里有米开朗基罗绘制的手稿;这种柔弱而忧伤的人物形象,在米开朗基罗的创作生涯中、是极少见到的。

城堡北边是个公园。

图片

走到最北边的凯旋门时,运气很好的赶上了圣诞老人赛跑比赛开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