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适合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的投资方法

 追梦文库 2023-01-27 发布于天津

据相关统计,散户投资者亏损30%、连续亏损3个月是他们能忍受的亏损极限。而在熊市中低估买入之后再跌40%、50%的股票也很常见。面对深不见底的下跌,很多投资者不能忍受,纷纷割肉,沦为韭菜。现在美国和中俄之间的对抗玩的是极限施压,谁扛不住谁先倒下。股市玩的也是极限施压,有勇无谋者出局,有谋无勇者出局。这是勇敢者的游戏,更是聪明者的游戏。

能在股市中长期生存并稳定盈利的人,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或者没有做错什么。这些人天生就是抗压能力强的人?天生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我看未必,也许他们正确的投资方法就决定了自己的亏损幅度很少会超过30%。怎样才能让自己不会面临超过30%亏损的承受极限,从而化解这种极限施压呢?作为一名投资时间还不算长、股市经历还不算丰富的投资者,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差。我曾经在心底暗忖:自己是否适合在股市生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适合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的投资方法。

一、定投沪深300宽基指数基金

巴菲特多次在公开场合推荐指数基金,宣称通过定投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通常能够打败大部分专业基金经理。宽基指数基金由于成份股众多,行业足够分散,波动幅度小,是最适合散户投资者投资的指数基金。美国的标普500和A股的沪深300指数基金都是宽基指数基金。沪深300指数基金代表A股上市公司群体中相对优质的企业群体,是当下A股5006家上市公司中选出的市值最大、利润最多的300家公司组成的。沪深300指数基金300支成份股VS4706家其他股票市值比约为57:43,净利润比约为76:24。由于成份股有300支,行业足够分散,个股足够分散,波动幅度小,持股体验好,而且成份股都比较优秀,从长期来看,沪深300指数基金净值是不断上涨的。

从长期来看,沪深300指数基金净值是不断上涨的

以下是2014年到2022年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涨(跌)幅:51.66%,5.58%, -11.28%, 21.78%,-25.31%,36.07%,27.21%,-5.20%,-21.63%。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九年中沪深300最大跌幅也只有2018年的-25.31%,没有超过多数投资者亏损30%的承受极限。只有挺过了2018年的大跌,才会迎来接下来的两年大涨。

2022年沪深300指数基金跌幅较大,为-21.63%。这相当于年初一次性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后2022年的整体收益率,但如果是采用每周或每月定投的方式,全年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收益率将大大提高。比如510300这支沪深300指数基金,如果是年初一次性买入,通过天天基金网查询到2022年收益率为-20.31%,而采用每周定投的方式,2022年收益率为-5.35%,定投收益率大幅跑赢年初一次性买入收益率14.96%。如果采用每月定投方式,2022年收益率为-6.44%,定投收益率也大幅跑赢年初一次性买入收益率13.87%。我相信2022年这支指数基金定投(不论是按周或按月)的收益率一定跑赢了大部分的散户投资者和大部分的基金经理。

通过芝士财富APP查询

为什么在2022年通过定投买入比年初一次性买入的收益率高这么多呢?因为定投(每周或每月)相当于多次分批建仓,资金是按计划分批投入的,2022年是熊市,在熊市底部的时候,你还有钱低吸最便宜的筹码,大大摊薄了基金成本。如果在熊市底部,你加大份额,你的收益率会更高。而如果是年初一次性买入的,你只能满仓上涨或下跌,当遇到2022年的大熊市,在熊市底部遍地黄金的时候,你也只有干瞪眼,因为你没有现金,只有一揽子股票组合成的基金随波沉浮,完全失去了主动性。你的被动源自于你没有现金,你的主动来自于你手握现金。而定投可以做到主动,因为你的现金是按周或按月分批投入的,你的手里有现金。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特别适合于熊市。

随着疫情的管控放开,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出台了大量的刺激性政策,估计2023年股市会有一波向上的行情,这个时候如果对沪深300指数基金釆取定投的方式,基金成本是不断上升的,釆取年初一次性买入的方法,收益率应该更高一些。当然年中有闲钱也可以釆用定投的方式。

我们真的应该虚心接受巴菲特老先生的建议,把三分之一仓位或一半仓位甚至全部仓位定投买入诸如沪深300指数基金这样的宽基指数基金,特别是那些看不懂企业财务报表、不懂怎么分析企业的投资者更应该拥抱沪深300指数基金。在熊市相对底部(这个根据上证指数点位大致判断吧),我们还可以把一部分仓位的沪深300ETF卖出换成低估的下跌较大的优质个股,因为熊市一旦反弹或反转,这些一流公司的优质个股,涨幅最大。

综上所述,沪深300指数基金由于成份股众多,而且各成份股权重都不大,非常分散,波动幅度小,又釆用了定投这种分批建仓的方式,摊薄了成本,降低了亏损幅度,所以定投沪深300ETF是适合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的一种非常好的投资方法。

二、分批买入低估的行业指数基金,比如当下低估的医疗基金、半导体基金。行业指数基金的波动幅度大于宽基指数基金。行业指数基金不需要研究个股,整体波动幅度小于个股,但要注意行业前景分析并防范系统性风险。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在买入行业指数基金时,可以加大买入间距(间距为7.5%~10%),增加买入次数(一般为4~5次),也可以定投买入。

分批建仓买入低估的优秀公司的股票。如果投资股票,需分散持股(减小波动),持有不超过5支股票(持股过多,不易做到分批,不易跟踪个股)。每支股票按确定性高低分配仓位比例。针对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在个股进入低估后开始建仓分批买入,建仓节奏易缓(间距为10%),买入次数3~5次为宜,买入3次的资金分配比例为2:3:5,买入4次的资金分配比例为1:2:3:4,买入5次的资金分配比例为1:2:2:3:2。买入次数增多,更容易降低持仓成本,减少亏损幅度,缺点是仓位可能没有配置完成就涨上去了,但这样持股体验更好,也更容易长期坚持下去。下面分别举例计算分批5、4、3次建仓的亏损幅度。

(一)如果一支股票分配10万资金,分5次买入,10元时该股进入低估,开始买入。

第一次:买入1万元,买入10000÷10=1000股。

此后股价下跌10%,现价为9元。

第二次:买入2万元,买入20000÷9≈2222股,取整数为2200股。此时持股成本为(10000+20000)÷(1000+2200)=9.375元,

亏损幅度为(9.375-9)/9.375=4%。

此时目标股从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9)/10=10%。

此后股价下跌10%,现价为8.1元

第三次:买入2万元,买入20000÷8.1=2469股,取整数为2400股。此时持股成本为

(10000+20000+20000)÷(1000+2200+2400)=8.928元,亏损幅度为(8.928-8.1)/8.928=9.27%。

此时目标股从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8.1)/10=19%。

此后股价下跌10%,现价7.29元。

第四次:买入3万元,买入30000÷7.29≈4115股,取整数4100股。此时持股成本为

(10000+20000+20000+30000)÷(1000+2200+2400+4100)≈8.421元,亏损幅度为(8.421-7.29)/8.421≈13.43%。

此时目标股从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7.29)/10=27.1%。

此后股价下跌10%,现价6.561元。

第五次:买入2万元,买入20000÷6.561≈3048股,取整数3000股。此时持股成本为

100000÷(1000+2200+2400+4100+3000)≈7.874元,亏损幅度为(7.874-6.561)/7.874=16.68%。

此时目标股从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6.561)/10=34.39%。

按分批5次买入方法,第三、四、五次买入后亏损幅度和目标股买入后下跌幅度之比大约都为1:2。

(二)如果一支股票分配10万资金,分4次买入,10元时该股进入低估,开始买入。

第一次:买入1万元,买入10000÷10=1000股。

此后股价下跌10%,现价为9元。

第二次:买入2万元,买入20000÷9≈2222股,取整数为2200股。此时持股成本为(10000+20000)÷(1000+2200)=9.375元,

亏损幅度为(9.375-9)/9.375=4%。

此时目标股从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9)/10=10%。

此后股价下跌10%,现价为8.1元。

第三次:买入3万元,买入30000÷8.1=3703股,取整数为3700股。此时持股成本为

(10000+20000+30000)÷(1000+2200+3700)=8.695元,亏损幅度为(8.695-8.1)/8.695=6.84%。

此时目标股从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8.1)/10=19%。

此后股价下跌10%,现价7.29元。

第四次:买入4万元,买入40000÷7.29≈5486股,加上上面的余数,取5500股。此时持股成本为100000÷(1000+2200+3700+5500)≈8.064元,亏损幅度为(8.064-7.29)/8.064≈9.59%。

此时目标股从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7.29)/10=27.1%。

如果按分批4次买入方法,买入4次后,股价从7.29元跌10%到6.561元,则此时亏损幅度为(8.064-6.561)/8.064≈18.64%。

此时目标股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6.561)/10=34.39%。

第三次、第四次买入亏损幅度和目标股买入后下跌幅度之比大约都为1:3,可见这种分批买入,越跌越加大份额买入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建仓期的亏损幅度。特别是第四次买入后,目标股从买入后大跌27.1%,但亏损幅度只有9.59%。

(三)如果一支股票分配10万资金,分3次买入,10元时该股进入低估,开始买入。

第一次:买入2万元,买入20000÷10=2000股。

此后股价下跌10%,现价为9元。

第二次:买入3万元,买入30000÷9≈3333股,取整数3300股。

此时持股成本为

(20000+30000)÷(2000+3300)≈9.433元,亏损幅度为(9.433-9)/9.433≈4.59%。

此时目标股从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9)/10=10%。

此后股价下跌10%,现价8.1元。

第三次:买入5万元,50000÷8.1≈6172股,加上上面余数,取整数6200股。此时持股成本为

100000÷(2000+3300+6200)=8.695元,亏损幅度为(8.695-8.1)/8.695=6.84%。

目标股从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8.1)/10=19%。

如果第三次买完全部资金后,下跌10%,现价7.29元。

此时亏损幅度为(8.695-7.29)/8.695≈16.16%。

目标股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7.29)/10=27.1%。

如果股价继续从7.29元下跌10%,现价6.561元。

此时亏损幅度为(8.695-6.561)/8.695≈24.54%。

目标股买入后下跌幅度为(10-6.561)/10=34.39%。

从上面计算可以看出,如果分批3次建仓,第三次建仓完成后,如果继续下跌10%,亏损幅度为16.16%,大于分批4次建仓的9.59%和分批5次建仓的13.43%。如果再继续下跌10%,分批3次建仓的亏损幅度为24.54%,大于分批4次建仓的18.64%和分批5次建仓的16.68%。由此可见,分批3次买入的方法不太适合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

按分批5次买入方法,第三、四、五次买入后亏损幅度和目标股买入后下跌幅度之比大约都为1:2,按分批4次买入后第三次和第四次买入后亏损幅度和目标股买入后下跌幅度之比大约为1:3,分批4次买入的方法降低亏损的幅度更大。虽然买入5次后第五次买入后亏损幅度16.68%小于买入4次后继续下跌10%的亏损幅度18.64%,但第三、第四次买入后亏损幅度均大于分批买入4次的方法。综合来看,还是分批4次买入最好,毕竟此时目标股在低估买入后再下跌27.1%的跌幅也不算小了。

综上所述:

(1)心理承受能力强一些的,可以分批3次买入,优点是这样可以买够足够的仓位;缺点是如果继续下跌,承受的压力会很大,不适合本文针对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

(2)分批4次建仓既能更好地减小亏损幅度,又能买足较多的仓位,在实战中更适合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

(3)心理承受能力更差一些的,可以分批5次买入,优点是如果大跌,亏损幅度较小,承压较轻;缺点是仓位可能配置不够。

以上三种适合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的投资方法,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需要用到分批建仓的思维方法,低估开始买入,越跌越加大份额买,子弹尽量打到最底处。股票或基金低估后加大间距分批建仓,可以从买入方法上大幅度降低持仓成本,降低建仓期的亏损幅度。分批建仓的关键是要管得住手,要留得住现金,按计划分配资金。包括我在内的散户谨记:留住了现金,就留住了主动性。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相关文章链接《空仓也是一种投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