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小寒:隆冬固精重藏养,健脾益气补肾阳

 天宜xz4gehf39j 2023-01-27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小寒

“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极也”——《群芳谱》

“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隆冬“三九”处于本节气内,因此便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文章图片2

二阳渐临物先知

冬至时节“一阳来复”,时至小寒“二阳渐临”,阳气逐渐回升,天地间的灵物最先感知到自然阴阳消长变化,在天之鸟顺应自然界的气候节律而活动。

一侯“雁北乡”:“乡”意为趋向,候鸟北飞雁感知到阳气出现向北飞的迹象。小寒二阳之际,虽冰天雪地、阴气尚盛,但阳气已动渐长。

二候“鹊始巢”:禽鸟感受到天地阳生的气候节律变化,得来年之气开始衔草筑巢孕育后代。

三候“雉始雊”:雉是野鸡为阳鸟,雊是求偶鸣声,早春临近,雉鸠感知到阳气的萌动遂开始求偶,雌雄同鸣。

冬日小寒时节万物敛藏,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脾肾阳气,养生需暖肾以固阳气,温脾以护卫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顾护阳气使神有所藏。

冬月寒,粥汤暖

小寒时处隆冬,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益肾,原则上应温阳补肾以防三九寒冷,清补润燥以养阴生津,健脾化痰、滋阴润肺的食物亦不可少。

推荐食用牛羊肉、桂圆、板栗、大枣、怀山药、莲子、枸杞、黑豆、芝麻、百合等,少吃冷饮、绿豆汤类寒性食物,还应注意减少辛辣油腻的摄入。

此外,冬天在煮粥、煲汤、炒菜时宜多用暖胃助阳的调味料,如姜粉、花椒、胡椒、肉桂、茴香、八角、丁香、豆蔻、草果等。冬令食补、药补均需因人制宜,注意温热寒凉的合理搭配。

黄芪枸杞牛肉汤

【食材】牛肉适量、黄芪12克、党参12克、黑枸杞12克、盐、黄酒、胡椒粉少许。

【做法】牛肉切片加水同煮,煮开后撤去泡沫及浮油,加入黄芪、党参及黑枸杞,片刻后加入黄酒、盐、胡椒粉适量以调味。

【功效】补益肝肾,助阳益气。

枣姜汤

《饮膳正要》记载有“枣姜汤”的药膳:“和脾胃,进饮食。生姜一斤切作片,枣三升去核炒,甘草三两炒,盐二两炒,上件为末,一处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功效】甘草、生姜温散益气专注于中焦,加盐入肾而暖下焦,药膳功专暖肾固阳气,温脾增卫气。

文章图片3

起居有道,形神得安

宁神定志慎忧思:小寒阳气潜伏,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宜凝神敛思、专心致志,保持心态乐观、从容温和,避免情绪过激而劳神忧事。

避寒就温为要务:中医认为肾为封藏之本,精处之地。小寒虽阳气有发越之势,然尚值天地闭塞、阳潜阴施,故起居不宜过动,衣着不可单薄。头为诸阳之会,故要注意头部保暖,避寒就温。小寒节气地气尚寒,足部受寒可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因此临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或酌加艾叶、花椒、生干姜煮水泡足散寒效更佳。

伸展运动振阳气:中医认为“动则生阳”,但应注意冬季锻炼要适度,做好保暖防止汗液的大量流失,建议选择在自然界阳光充足阳气偏盛的时间点如9点-14点进行锻炼,宜选取八段锦、太极拳、慢走等温和运动以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保健灸以温经脉,叩齿益肾精气在

保健灸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培补先后天的作用,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虚寒体质者尤其适合在小寒时节进行保健灸。采取艾灸足三里、神门、太溪、涌泉、关元及膀胱经背部等腧穴,以达到温通经络、补阳散寒的功效。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犊鼻下3寸,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下合穴,常灸足三里能治疗脾胃虚寒、补虚益气,还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脐上四寸,任脉经腧穴,为强健要穴,能够健脾益胃、培补后天,也是保健灸的常用穴。

中医认为“齿者,肾之标”,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方法:端坐、头正、颈直、目视前方或微闭,心静神定后上下牙齿轻轻叩打,速度宜缓慢均匀,不可用力相击。

文章图片4

养生原则遵收藏,固精养肾重补阳

注意调摄生息,不过度劳力劳心。小寒时节养生原则重在以“防寒补肾”为主,敛藏精气,固本扶元,固密养精。寒冬岁末,踏雪寻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形健神安,盼春天!

本文作者为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吕品副主任医师 黄梦文、曾静硕士研究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