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届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一模古诗阅读题详解

 钟楼语文 2023-01-27 发布于江苏

苏北

四市

2023届一模

诗歌阅读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

得九域志泣然有感

陆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 (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 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 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16.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选择题非常简单,选C。

问答题设问不错,但网传两种版本的答案不能令人满意:

【答案一】

16.(6分)①同: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者形象(2分)。②异:本诗中的“书生”是一个年逾古稀壮志犹存爱国诗人(2分)。③异:《沁园春·长沙》中的“书生”是一个立志救国勇于拼搏直面困难青年知识分子(2分)。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其中人物特点和人物身份各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二】

16.(6分)(1)异:《沁园春·长沙》中的“书生”是风华正茂充满豪情革命青年(2分);陆诗中的“书生”是一个年逾古稀壮志犹存爱国诗人(2分)。(2)同: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者形象(2分)。 

评分建议:人物特点和人物身份各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两个答案给人一种讲了等于没讲的感觉,都是用其他诗句去总结两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而试题把“书生”作为比较的基点,答题应该围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和“功名正恐属书生”两句的遣词造句进行分析。

两个答案对毛词“书生”的说法有差别。

答案一的“勇于拼搏、直面困难”来自“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知识分子”来自“同学少年”,“立志救国”可能来自“指点江山”,没有关注“书生意气”一句。

答案二的“革命”可能来自“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和“风华正茂、充满豪情”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概括,但谈不上分析。

两个答案关于陆诗“书生”给出了一致的概括,“年逾古稀”扣住“老已成”“不堪岁月”“行年七十”,“壮志犹存”扣住“初心在”,但终究停留在对于陆游的刻板印象。而且“诗人”的定性应该不符合诗歌中的设定。“爱国诗人”是作诗爱国,陆游可是“我行我上”的。

这样的答案,不仅违背了题目“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的要求,而且阻断了师生对于陆诗的深入品味。用这样的答案去指导学生,学生当然不学语文。

陆诗“功名正恐属书生”一句似易实难,因“恐”字在诗词中有两解。

  •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是同乡。

两诗“恐”都译为“恐怕”,但情感逻辑不同:

前者“恐”后面跟的是是抒情主人公希望避免的事,“恐”表达的是担忧甚至害怕;

后者“恐”后面跟的是是抒情主人公预期发生的事,“恐”表达的是推测甚至期待。

陆游诗中两种“正恐”都有,很难从语法角度进行区分,我们只能根据本诗诗意区别。从我们对陆游的了解来看,陆游以诗文立身,当然是“书生”,力主抗金,曾投身军旅,希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以“书生”身份为国取“功名”,是陆游的功名观。他的以下两首诗可以与试卷诗歌比较:

独酌有怀南郑

忆从嶓冢涉南沮,笳鼓声酣醉胆粗。

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

秋风逐虎花叱拨,夜雪射熊金仆姑。

白首功名元未晚,笑人四十叹头颅。

独坐闲咏二首(其一)

书生亦有功名愿,与世无缘每背驰。

一寸丹心空许国,满头白发却缘诗。

所以,“功名属书生”,是符合陆游预期的事。但是,在句中加入“正恐”,就表露了陆游当时的心态。大致有三层:

1.“功名属书生”还未成为现实,只是个人期待;

2.“恐”字表达出低调的态度;

3.“正”字表达出坚定的态度(可以比较“或恐”);

总之,“正恐”传递出一种压抑下的冲动,悲叹中的壮怀。

比较前引两诗。

《独酌有怀南郑》写于1185年,“投笔书生古来有”“白首功名元未晚”是自信昂扬,充满希望的。

《独坐闲咏》写于1208年,“书生亦有功名愿”只是单方面表态,是面对现实的绝望。

试卷诗歌写于1196年,与之前两作相距各十年左右,姿态弱于前者,意气高于后者,是打捞希望,自鼓勇气。

另外,“正恐”凸显预期的个人化和主观性,就让“功名属书生”一事成为反常中的正常。原本论兵或上阵不是书生本份,这份功名应该宰臣大将去建立。但从当下趋势看,无人能挽回危局。所以“正恐”中有对当下的批评,对主政者的不满。

理解了陆游此诗,再来与毛泽东词比较。

《沁园春·长沙》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泣然有感》

“书生”是过去的自己。

“书生”是当下及未来的自己。

“书生”更偏重“生”字,呼应“同学少年”,突出意气风发、无所畏惧。

“书生”更偏重“书”字,暗示与权力的距离,突出无位无权、理想纯粹。

“书生”的对立面是“万户侯”(当权者),目标是变革社会。

“书生”的对立面是“丑虏”(侵略者),目标是恢复河山。

图书推荐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