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中药的禁忌:四季、经络、病理、药性

 昵称65820384 2023-01-27 发布于河南

但凡治病服药,一定要了解四季的禁忌、经络的禁忌、病理的禁忌、药性的禁忌。

四季的禁忌。

一定要以四季升降的道理为根本,按需用汗、下、吐、利的方法。

春季适宜用吐的方法,象征着万物的萌发生长,通过耕种和蚕事,使郁结阳气容易通达。夏季适宜用发汗的方法,象征着万物的浮升有余。秋季适宜用下的方法,象征着万物的收成,通过推陈出新,使阳气容易收敛。冬季气息周密,象征着万物的闭藏,使阳气不能动荡。

《黄帝内经》说∶四时的阴阳,随着万物生长的规律浮沉,如果违背它们的根本,破坏它们的本质,就会损伤它们的本真。又说∶用温药的时候要避开温暖的气候,用热药的时候要避开炎热的气候,用凉药的时候要避开清凉的气候,用寒药的时候要避开寒冷的气候。因此冬天不要用白虎汤,夏天不要用青龙汤,春天和夏天不要用桂枝汤,秋天和冬天不要用麻黄汤,就不会丢失相宜的气息。如果春天和夏天用下法,秋天和冬天用汗法,会违背大自然规律。治病要采用权宜变通的办法,太过了就要更正。

经络的禁忌。

足太阳膀胱经是各条阳经的首领,通过背部行走,实体在体表,受到风寒的伤害就适宜发汗,传入到根本就适宜通利小便;如果泻下太早,一定会病证百出,这是第一个禁忌。

足阳明胃经,在身体的前面行走,主腹部满胀,大便困难,适宜泻下。因为阳明胃经会化成燥火,以致津液不能停留,禁忌发汗、利小便,避免再次损伤津液,这是第二个禁忌。

足少阳胆经,在身体的侧边行走,在太阳经、阳明经之间,生病了会有往来寒热,口苦胸胁痛的症状,只适宜和解;而且胆腑,不能出也不能入,又主气息发生,泻下会伤害太阳经,发汗则会伤害阳明经,通利小便会使生发的气息反过来陷入阴中,这是第三个禁忌。三阴(脾、肝、肾三经)除非胃有实证,其他病证都不应当泻下,因为三阴不能传导,它们一旦生病,需要胃实的时候才能泻下。

病理的禁忌。

遇到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的病,那么但凡饮食以及用药,都忌讳助阴泻阳。各种淡食以及淡味的药,都有泻升发来助收敛的功效;各种苦药都有沉降以及泻阳气散浮的功效;各种姜、附、官桂等辛热药,以及湿面、酒、大料物之类,都有助火而泻元气的功效;生冷、硬物会损伤阳气,都应当禁止。阴火将要衰退,是因为三焦的元气尚未旺盛,口中一定会淡而无味,咸的食物也应当禁止。

药性的禁忌。

胃气不能通畅,体内因津液消亡而变得干涸,想要汤饮来自救,不是口渴,而是口干,不是温气太过,而是血病。应当用辛酸味的药来补益,而淡渗五苓之类应当禁止使用。

汗多的时候禁忌通利小便,小便多的时候禁忌发汗。咽痛禁忌发汗利小便,如果大便通畅,不可以再利大便。

大便秘结艰涩,应当用当归、桃仁、麻子仁、郁李仁、皂角仁来和血润肠,燥药应当禁止使用。

呕吐多了就不可以再行催吐;如果呕吐之后大便虚,这是土气壅塞困滞,要用姜、橘之类来宣发;呕吐之后大便不通,就要通利大便,姜、橘之类的药就应当禁止使用。

各种恶疮的疾病,以及小儿疮后大便实,也应当泻下,姜、橘之类的药应当禁止使用。

又比如脉弦要服平胃散,脉缓要服黄芪建中汤。

人类禀受大自然的湿气,化而生胃阴,胃和湿气,名字虽然不一样,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湿气能滋养胃阴,胃中湿气有余,也应当泻去过多的湿气。胃阴不足,只有湿物能够滋养。张仲景说∶胃气旺盛的时候会想吃面食,但胃气虚弱的时候吃面食,往往会导致胃弱加重,而湿气能够助旺火势,体内火旺又郁塞不通就会引起大热。生病初期火旺的时候不可以吃面食,因为面食助火。

资料来源:《脾胃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