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西坝 | 行走的街道博物馆

 遇事明言 2023-01-27 发布于广东
        成都无时不刻都在给人惊喜,这不,又有新发现。行走的街道博物馆、各式各样的网红店......华西坝如今也变了样。

对于华西坝,我们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华西医院,陌生是因为除了医院,我们不知道这里还有怎样辉煌的岁月。

01

中西融合的华西坝

提起华西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是西洋文化传入中国西部的第一个窗口。东西方文化在华西坝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摩擦与碰撞,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独树一帜的风格。

华西坝面积不大,却涵盖了29处优秀历史建筑,百年来诸多风云人物曾在这里聚集。

1910年,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华西协合大学(又称华西联合大学)。后来,华西协合大学所在的这一片区域被称为华西坝。

民国时期的华西坝,闻名全国。彼时人们用“海上”代指上海,“湖上”代指杭州,“坝上”代指成都,说的就是华西坝。要感受成都的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华西坝是必打卡之地。

对于上了年纪的成都人来说,第一次看到洋电影、照相机、电灯、自行车这些新奇玩意儿,就是在华西坝。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回忆华西大学》一文中写道:“华西坝的新鲜之处首先是它的建筑。这些洋房大都是西洋结构,又是中国式的屋顶,流檐飞角。”

华西坝的建筑,融合了中式古典园林与西洋宫廷花园的风格,青砖灰瓦,简约大气,又含蓄典雅,有着民国建筑一般的沉浸感,是特定历史环境下建筑中西结合的产物。

华西坝至今保存着极具艺术性的中西融合建筑群,修缮后的建造格局保留了其特性,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华西坝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诗人沙河曾说:“成都的'文化'在两处,一是少城路的民居建筑,第二就是华西坝。”时代的芳华在华西坝被重新定义,寻得这样一处带着历史背景的文化宝藏地,可比巷子深处的酒馆更耐人寻味。

耸立的钟楼、红墙绿水、阳光下的斑驳,都保留了岁月的痕迹。

在华西坝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医院——华西医院,综合实力在国内国际均处于一流水平,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这里每天有来自西南各省份的患者,手持病历,行色匆匆地奔走在医院的各个角落,眼神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

02

行走的街道博物馆:大学路

在华西坝,你会感受到时间留下来的底蕴,也能作为见证者,看到老街的新生。

据《成都街巷志》记载,大学路原本是华西协合大学中的一条道路,随着华西坝越来越繁华,这一条主要道路就发展成了一条街道,并很自然地成为了华西坝上的第一条街道。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内迁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老一辈的大师云集,名家在这里汇萃。

现在的华西坝在原有老街的基础上,打造沉浸体验的新型街道博物馆,历史资料或被展示在街道的两旁,或被镌刻在你行走的道路上,人们在行走中即可感受华西坝的历史。

整条街都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一步一景,值得边走边回味。

最具特色的是街道两旁栽种了100多棵高大的梧桐树,复古建筑整齐排开,梧桐树在阳光之下的光斑密集,极具亮点的视觉美感,引人向前一探,川大学子穿行而过,青春活力的气息,我一时晃了神。

有人说大学路是成都版武康路,因为拍出来很有上海街景的感觉,但我认为,这里的一颦一动,一草一木,人们的生活态度,皆是独特的成都味道。

如今时光变迁,后浪们在大学路亲近历史的沉淀,透过青砖灰瓦看时光,在梧桐树下喝咖啡。

既然是新生,除了历史文化的沉淀,自然还有一些新鲜玩法。

走进街道两旁充满特色风格的各类店铺,你就会读懂这些藏在复古建筑里,属于新时代的生活方式。

03

真羡慕,住在华西坝的人

大学路有趣就有趣在,这里不仅有四川大学华西校区,还有金苹果龙南小学、 华西幼儿园。到下午五六点,大学路的另一段,开始展露出它最鲜活的一面。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接你上下学,坐在自行车后座那温暖幸福的记忆?

不管车怎么变,留在后座的温暖永远存在。

“吃蛋烘糕吧?哪个味道的?要袋子装还是纸装勒?”卖蛋烘糕的小摊往往最先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小料被端上来,腾腾的热气在小锅翻滚,招揽着接孩子的家长和小朋友。

我问老板:“你们店开了多久了?”老板说2003年,她的母亲贺嬢开的这家店,已经快20年了,这甚至都不算是一个店,因为没有店铺,只是一个藏在小区门口的小摊位。

食客有馋嘴的孩童,也有专门前来打卡的中年人,或三五成群,或两两为伴……

来接孩子的王先生告诉我:“大学路这家蛋烘糕从我读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吃,现在娃娃都读小学了,从5角钱到现在5块一个,味道还是原来的味道,只是馅料种类越来越多了。”

这条街还藏着一家私藏水饺店,L 型的小院子、绿植盆栽、老旧桌椅、斑驳的光影,招牌上手工水饺四个大字韵味十足,这一方小院保留着老成都的感觉。

街道风貌虽得到了新生,人文底蕴却不变,走进大学路两旁的的小巷里,你就会读懂这些藏在新生街道里,属于老成都的生活方式。

走走停停,在华西坝逛了一下午,深深感受到了岁月的更迭变化与人文魅力。

数年前的华西坝,名校集锦,人才辈出,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数年后的今天,这里辉煌依旧,在城市的过往中,我们寻找新生的力量。

在华西坝,梧桐树下,青砖、灰瓦、红墙绿水、钟楼,是属于过去的记忆;后浪、新生活方式、澎湃热血,是对这历史文化地标,最好的诠释。


文字 摄影 排版 |付欣怡

编辑 |付欣怡 贺婷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