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次,苏东坡找到一位歌伎,笑道:“你要是能让一个和尚破了戒,我就给你赎身。”歌伎答道:“这有何难?”

 四季视野 2023-01-28 发布于北京

有一次,苏东坡找到一位歌伎,笑道:“你要是能让一个和尚破了戒,我就给你赎身。”歌伎答道:“这有何难?”

然而,现实打了这位歌伎的脸,这位和尚,见到了她也不轰人,反而自己独自睡去,并且在睡前直接告诉她:“你若是想在这里待一夜,就去旁边屋睡就好,我知道是苏东坡找你来的。”

原来,大名鼎鼎的文豪苏东坡,就是个喜欢开朋友玩笑的家伙。

偏偏他开玩笑的对象,是拥有大智慧的佛印禅师,以至于每次都被反将一军。

苏轼有个好哥们名叫林子元,即后来的佛印和尚。

林子元三岁读论语五岁背唐诗,是个远近闻名的天赋型选手,所有人都觉得这孩子长大后能颇有作为。没成想,他在成年后不走寻常路,受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影响,大彻大悟,遁入空门当了和尚。又因宋神宗赐他“佛印禅师”之名号,世人便唤他作“佛印和尚”。

苏东坡与佛印初见时的经历,便是一件颇为风趣的轶事。

那时的苏轼对和尚心怀抵触,听说金山寺的佛印是个精通佛法的高僧,于是便前往拜会,打算凭借口才击败大和尚,灭灭他的威风。

佛印客气地招待了苏轼,与他探讨人生哲理。

这次对话全程几乎都是苏轼在高谈论阔,佛印在一旁倾听,时不时地为二人的茶杯续水。

苏轼从天文讲到地理,从百姓讲到社稷,从理想讲到现实,足足讲了几个时辰,就为了在佛印面前突出自己的口才和见地。

等到苏轼说累了,佛印这才慢吞吞地问道:“在您的眼里,贫僧是何许人呢?”

苏轼傲慢地答道:“世人都说你才华卓绝,那是因为凡俗人的眼光太浅。在鄙人看来,你就是个招摇撞骗的贼和尚。”

听完对方的回答,佛印不温不火地说道:“但在我看来,您是充满学识且有涵养的人。”

两人分别后,苏轼有些飘飘然,他觉得自己已经战胜了名僧佛印。直到他把二人相见的来龙去脉告知家中小妹,竟被小妹一语点醒:“你上了大和尚的当了,你说他贼和尚,他却说你有涵养。你来说说看,到底是谁有涵养?”

苏轼拍了拍额头,这才意识到自己被佛印忽悠了。可他并没有因为此事生气,反而高看佛印一眼,佩服对方的人生智慧。

这件事过后,苏轼与佛印便交了朋友,两人一有机会便聚在一起谈古论今。

虽说佛印是比丘,但他却像济公一样,不拘泥于教条。平日里该喝酒喝酒,该吃肉吃肉,活得非常洒脱。

苏轼的家庭条件不错,又有一手精湛的厨艺。所以在与他交了朋友后,佛印隔三差五便登门拜访,去他家蹭吃蹭喝。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佛印这家伙的鼻子很长。每次苏轼家烧好菜,他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苏轼一度怀疑,佛印一有空便会蹲在自家墙边闻味,否则怎么每次都那么巧?

为了试验自己的猜测,苏轼邀请好友黄庭坚吃饭。他定的地点比较特殊,是西湖上的游船。

二人上了船,吩咐艄公摆渡至湖心。见船离岸边已很远,苏轼这才神秘兮兮地从船舱里端出一个食盒,并对黄庭坚说:“佛印那家伙,每次我做好吃的他都第一个来。现在船已经离岸边很远了,他总不能游过来吧?”

黄庭坚一听,苏轼竟是因为如此幼稚的目的请自己吃饭,不禁哈哈大笑。

就在黄庭坚笑时,甲板下传来一阵“咚咚咚”的声音。

片刻后佛印便跑到两人面前,喘着粗气说道:“总算让我逮到了!我就知道苏轼这小子做了好吃的不给我,特地守在游船里等你们上来,这下他跑不掉了吧!”

苏轼和黄庭坚,被突然冒出来的大和尚吓了一跳。旋即,三人捧腹大笑不止。笑过之后,他们一边谈天说地一边饮酒吃肉,好不痛快。

又有一次,苏轼拿佛印逗闷子,对他说道:“我听说,古人时常以鸟对僧,以僧对鸟。”

佛印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反问道:“何出此言?”

苏轼笑曰:“你听没听过这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鸟对僧,是也不是?”

面对苏轼的恶趣味,佛印意味深长地说道:“确实,难怪今天贫僧与你相对。”

得一知己,夫复何求。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便能看出苏轼是个喜欢搞怪的喜剧人。只可惜,不是他的搞笑天赋不太高,就是他选错了整蛊对手,以至于每次都变成被“嘲笑”的对象。我想,世人了解苏轼的这些轶事后,大抵会对他的形象有所改观吧。

官史中的读书人,都太过正经,难免会给人一种刻板印象。事实上,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风趣健谈,他们虽然没机会写段子发博客,但身体里的幽默细胞是藏不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