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和你都很努力,成绩仍不尽人意,一幅曲线图看清本质

 我的心灵小驿站 2023-01-28 发布于山东

从语文作文说起

怎么写好作文?经常刷到“传经送宝”的家长,说“一定要让孩子多阅读优秀作文”。前几天我向几个学霸取经,也不乏大力推荐诵读甚至背诵优秀作文的。

理由很简单,但很务实——考试的时候稍微改改就可以了,甚至直接套用,想不拿高分都难。

这,这?我真的不敢苟同。

日积月累优秀作文?最终是累!

这样做有用吗?应该有。学习借鉴优秀的,当然可以学到东西,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家长把读背优秀作文安排在孩子紧张的学习计划中了,还如获至宝。

但,作用能有多大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唐】李世民《帝范》

这些优秀作文固然不错,但与语文课文及其它一些经典文章比起来,能算得上“中”吗?估且算上,模仿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故为其下”。

再者,一篇好文章,思想性才是它的灵魂。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简单的模仿不过徒有其形,内容自然空洞无物。

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做多了,结果自然是花了力气而收效甚微。

现在很多孩子的文章都只是堆砌华丽的词藻,读完不知所云,我估计他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是不是多少与这种学习方法有关系?

其它学科也如此

比如数学,网上像这样总结出各类模型,让孩子们记、背的数不胜数。

各类数学解题模板充斥网络

有没有用?也许有。

能有多大用?看一个事实,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

我国自1985年首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共获得170多枚金牌。2022国际数学奥赛,更是出现我国少年全员满分摘金,直接创造历史的盛况!

牛掰不?当然!

但是,即使从2000年开始算起,也过去20多年了,他们之中还没有出现哪怕一位顶尖的数学大师!

奇怪不?有点!

孩子们英语学科的学习更是如此,基本上一天到晚都在背单词和一些语法细节上纠缠。更有甚者,跟语文一样,背英语作文范文的孩子也不少。

这种像硬盘一样储存知识的行为是学习吗?

在我看来,至少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有哪些危害

效率低下

这种语文阅读背答题模板,作文背范文,数学背分类模型,英语死记硬背的做法,短期或许有点效果,很多家长、孩子以为捡到了宝,找到了捷径。

但知识并不是能力,长期看实则效率极其低下。

长期这样学习下来,由于孩子缺乏主动思考,完全被动接收,需要背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时间有限,孩子学习会越来越吃力,很快就会触摸到自己的天花板。

所以孩子、家长即使更努力,熬更多的夜,刷更多的题,收效也微乎其微。

一时的领先并不代表时时领先

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孩子学知识最终是为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并加以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取,也会越来越廉价,但创造力和想象力却会越来越珍贵。

一个整天限于低端模仿和死记硬背的孩子,会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吗?不要说想象力了,我敢说很多孩子连想象的时间都没有。

扼杀兴趣和个性

没有了主动思考和探究过程,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又在哪里?又如何可以融汇贯通?

本来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都各有特性,各不相同,学校提供相对统一的教育,家庭则是最重要的个性化教育基地。

然而现在的孩子一下课,不是去了机构,就是在家上网课,然后去背记那些模板、刷题,个性化教育的时间都没有,还谈什么个性化教育?

最终我们的孩子都成了只会考高分的产品化商品,高度同质化,失去了个性,也没了灵魂。

既然都同质化了,自然也就泯然与众了,你还能期望孩子能有多出色?

应该怎么办?

孩子的语文老师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每次临下课,孩子们总叫着嚷着要她布置作业,她却总笑着说没有, “孩子们,想学好语文,靠的不是刷题,是热爱。”

期末总结的时候,不少孩子直言自己喜欢上了语文!说跟他们小学的学习完全不一样。这个事情我前面也写过,我家娃天天就是追剧一般盼着语文课(相关文章链接附在文末)。

所以培养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喜欢了,一切都好说,再苦再累也乐在其中。

不喜欢,那些金牌选手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大多借金牌上岸,然后都改行了)。差一点儿的,前脚好不容易挤进清华北大,后脚就转身去了龙泉寺。

再差一点儿的,就是徒劳,白忙活了一场不说,而且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看看我们身边,有几个中学生的脸上每天洋溢着笑容?这是一个花季孩子该有的模样吗?

所以学前逼着孩子学个拼音,会个加减运算,会说几个英文字母,意义在哪里?一样,初中学完高中的课程,意义又在哪里?你学完大学的课程又如何?

再就是讲究学习方法。

先说个结论吧:普适的方法没用。人人都去背范文和人人都不背范文,效果是一样的。

如果孩子努力的效率超不过平均值,努力就没有意义。

“不要跟别人比,你跟自己比有进步就好”,有时候我也这样安慰、鼓励孩子。但事实就是你的努力效率如果达不到平均值,实际上是在退步。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必须结合孩子自身的特性,找到适合他的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从而才有机会超越平均效率。

有关学习方法的文章我写过非常多,这里也不赘述,文末附了最近写的一篇。

最后的思考

其实上面背范文、答题模板、模型等的学习方法大多出自校外教辅机构。

家长孩子急于提高成绩,部分机构就投其所好,帮助归纳总结出一些简单规律,快速见效。但这些套路真的与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投机取巧的成份多,更是与教育不沾边。

前些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为什么国家出重拳治理校外教培。最近刷文章居然看到还有人幻想着后面会放松校外教培,我再明确的说,不可能!

这种套路式教法真的极大伤害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春晚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了神曲《早安隆回》,我对音乐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但我听起来每段旋律都似曾相识。

想起网上有人批它,说曲子就是东拼西凑的,如此看来不假。作曲没有创造力就算了,关键是我们全民还都觉得很好。

我们不只是觉得曲子好,还认为这种拼凑的作曲方法也很好,多少人竞相模仿!我依稀看到了背范文的影子。

这就有点悲哀的意味了!我们那么多的金牌得主最终在专业上也搞不出一点点动静,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要的不是一件教育产品,而是一个身心健康,独一无二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