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温暖南方 2023-01-28 发布于广西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面夯实教师发展之基,切实保障教师权益”作为七项重点工作之一。足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意义之重大,任务之艰巨。

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要求,中共教育部党组近日印发了《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事业的特殊使命决定的。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不仅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乐于“传道”;不仅要努力当“经师”,更要致力当“人师”;不仅善于“言传”,更要恒于“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品德的示范性与作风的传感性,是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师德师风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学风、校风、教风,甚至影响世风。“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师德为先,师德引领,师德辐射,教育才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突出师德师风在教师评价中的首要地位,才能培育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教育的特殊使命不是对器物的塑造,而是塑造人。塑造人不是靠强制、靠惩罚、靠训诫,甚至不能仅仅靠言说与技艺,而是以心感人,以行示人,以德化人。这就决定了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坚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晋职晋级、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才能真正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错误导向,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要坚持好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首先,必须强化教师主体自觉与自律。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自律也是师德呈现与培养的主要特征。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加强师德师风修养的自觉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教师自觉明底线、懂敬畏、知行止、涵崇高。

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要建立由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的工作制度;要建立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聘、晋职晋级、评优奖励的师德一票否决制度;要建立“我最喜爱的好老师”“师德楷模”等评选表彰制度;要建立由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参与的科学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

最后,要优化尊师重教的外部环境。“天地君亲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师重教光荣传统。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教育的兴衰,则系于教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群体,师德师风也不是封闭系统,会受到社会外界的多因素影响。如果没有对教师的起码的人道主义态度,缺乏基本的尊重、信任与关怀,甚至恶意对教师污名化,师德师风建设就无从谈起。

【作者:李建华,单位:武汉大学】

原载2022年第3/4期《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李建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