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石门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1-28 发布于山东

      县名来历传说不一,主要有三:一曰: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壁立如门;一曰: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对峙似门;一曰:县城以东15里处有岩门口。三者虽方位、距离不同,但俱说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

       秦隶黔中郡慈姑县,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改隶天门郡,晋属天门郡澧阳县(西北部曾置渠阳县),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大庸县境下迁石门,陈武帝永安二年(558年),后梁肖察(即皇帝位于江陵之后)罢天门郡,更置石门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石门郡,建石门县,划归澧州管辖。唐宋时期,石门属“澧州蛮”和“慈利蛮”的控制区域。元以前,石门境内五溪“蛮夷”各自为势。自元朝始,中央王朝对边境蛮夷实行“以夷制夷”,始建土司制。元代土司时期,石门为“容美”、“麻寮”、“添平”土司管辖。为控制边境诸土司的势力,防范土家族土司造乱,明朝建立了卫所制。在湘西北建立了九溪卫和永定卫,“以九溪卫主要防范慈利、桑植、安福诸土司,而以永定卫主要控制永顺、保靖诸土司。” 明末清初,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石门境内接纳了大量的汉族流官和军事移民。清属湖南澧州,后属湖南辰沅道。

    民国三年(1914年)5月置武陵道,石门县属武陵道。民国五年(1916年)10月裁撤武陵道,石门县划归辰沅道。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石门县直属于省。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石门县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8月,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改为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石门县隶属其下。1969年,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被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取代。1980年撤销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常德地区行政公署,石门县属常德地区。1988年1月23日,撤销常德地区、县级常德市和常德县,设立常德地级市,石门县属常德市管辖。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澧水中流、武陵山脉尾端,西距石门县城八公里。它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宜人的自然景色相融合,是集佛教圣地、闯王陵园、茶道源头、森林风光于一体的旅游佳境。1994年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全国20家森林公园示范园,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现有灵泉禅院、闯王陵、洗墨池、玉玺井、善会墓、圆悟塔、碧岩泉等景点。闯王陵,是自称“闯王”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将军的最后归宿地,是在1980年由考古专家试掘出来的,从1992年开始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按原貌修复的,整个陵园占地面积30亩,规模宏伟壮观,完全是明清宫廷陵园式建筑气派。。“闯王陵”三个大字,是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长刘重日老先生的题词。门两边的对联:农民领袖问鼎神京恨事业陵夷欲复汉家酬夙愿,和尚袈裟偃旗禅院证英雄归宿试将文物认前朝。是由号“玉皇山主人”刘人寿老先生所撰书,可以看出刘老对李闯王的评价:李自成虽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但事业未成,只有归隐禅院退出江湖。陵卫大门上的门钉,每一行是9颗,是象征着九五至尊,而顶头采用的是古建中的藻进而设计,中间为“垂龙”,旁边为佛家八宝:盘肠(顺畅)、宝瓶(收邪气)、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法轮(常转轮回)、金鱼(既活跃又牢固)、盖(宝盖万年载)、伞(万年伞)、海螺(海水永不枯竭)。四周的镂空雀替分别是四方琴棋书画、四音钟鼓磬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