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乡愁】方探春/捣霜敲月造纸工

 潇湘原创之家 2023-01-28 发布于湖南

捣霜敲月造纸工

作者:方探春

01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制作成本低且质量较以前提高,遂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蔡伦被奉为造纸业祖师。

清同治《平江县志·古跡》载:“舂纸臼,在县北十里朱家洞。汉耒阳蔡伦造纸于此,今石臼犹存。”朱家洞在梅仙梧桐山山脚下,此处周围还有水碓坑、竹节坡、两间塘等前人因造纸而留下的古地名。同治县志还刊载了清代平江举人钟灵写的《舂纸臼赋》:“汉昌北隅,溪山幽僻,有石如珉,蔡侯遗迹……。”县志言之凿凿,足见平江造纸历史悠久。平江与耒阳相距八九百里之遥,古时交通不便,蔡伦怎么会跑到平江来造纸呢?

这个自有其原由。

蔡伦曾在东汉都城洛阳任尚书令,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作坊。他最杰出的贡献在于造纸方面。一是总结创新了造纸工艺,扩展了造纸的原料;二是组织和推广了高级麻纸的制造和生产,促进了造纸术的发展;三是促进了皮纸生产在东汉创始并发展兴旺,促进了朝廷内外用纸的极大发展,使纸质书写和书籍印刷成为传播之化的最有力的工具,列入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

蔡伦造纸于平江,平江文史专家陈砚发先生对此有过专门的考证,他在其《蔡伦造纸于平江》一文中说:“蔡伦造纸之时还没有建平江(汉昌)县,东汉平江属罗县,隶长沙郡,耒阳县隶属于桂阳郡,蔡伦回老家推广造纸术是在情理之中,罗县区域是其必经之地,路过平江,见楠竹甚众,水源充足,特别适宜建厂造纸,加上蔡伦又位及九卿,鼎食封侯,造纸于平江,作为推广示范,应是他的一件杰作、一件易事、一件好事。”

翻阅平江史志学会会员罗平安先生的著作《清水探源》中关于“纸”的篇章,也可以看到他对蔡伦造纸于平江有较全面的考证,他还举证清代的恩贡生李刚写了《舂纸臼》诗:“块石中凹卧白云,乡人指自汉时云。舂成锦绣行行字,碎出珠玑颗颗纹。记事不须仓颉制,封侯曾著蔡伦勋。洛阳纸价由兹起,吐凤生花听处分。”诗人的诗好优美,不仅记叙了蔡伦在平江造过纸,还把造纸过程写得诗意盎然,造出来的纸也相当精美。

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折,技术他处理比较困难,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平江山多竹密,竹宜造纸,故土纸为四大特产之一。清同治《平江县志》载:“纸有火纸、表心纸”。光绪年间,全县有纸槽千余,年产纸几万担,销往湖北、河南、河北等省市。民国元年(1912),有纸槽2000余户,年产纸10万余担,值银72万两。民国七年(1918),纸捐征收分局设立,抽收槽户纸捐。产品有花笺纸、表心纸、折表纸、毛边纸等。花笺纸以洁白嫩竹麻为原料,长一尺四寸五分,宽一尺一寸,厚薄均匀,每把80张,重1.1斤。既作书写、包装纸,也作冥化用纸,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5%。产区以东南乡辜家洞、徐家洞、芦洞、百福洞等最集中,产纸均在万担以上。民国十七年(1928)4月,县长罗策带领国民党军队在东南乡推行“三光”政策,有纸糟639个、年产纸1.3万担的辜家洞被烧成废墟。其他各洞纸糟也惨遭破坏。民国二十二年(1933),产纸量仅为民国初年的十分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平江与浏阳同划为特殊用纸区。产品以石鼓纸、漂贡纸等文化纸为主。较大的纸厂有三阳乡洪山洞德厚福纸槽,有职员149人,年产纸2300担。芦洞求实纸厂,年产纸4000担。另外还有芦洞玉文纸厂,嘉义连云纸厂等。民国三十三年(1944),产纸1.7万担。战后,槽户请求贷款恢复纸业,但当局无能为力,纸槽开工者不过三分之一。1949年,产纸仅3300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采取加工订货、减免税收、拨放贷款等措施扶助造纸业。1951年成立公私合营平江新兴纸业公司,1953年改为国营平江纸厂,当时有职工306人,纸槽49个,生产文化纸13000担。在增产节约运动中,该厂工人组长邓信安,合理安排工时,使每人平均制浆量提高45%,并摸索出一套勤锻多煮的提碱方法,使漂白粉消耗降低36%,1965年他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1957年全县有纸槽152个,从业人员910人,产纸7980担。生产的产品有火纸、花笺纸、石鼓纸、漂贡纸、印报纸等。

“文革”期间,土纸自然会作为迷信用品而被限制或取缔生产。连云、长滩等集体纸业社均在1967年先后停产,只剩下少数队办纸槽零星生产。

1976年后,放宽土纸 购销政策,取消派购任务,允许个体经营纸槽,土纸生产有了回升,产品主要是花笺纸和火纸。

    

02

造纸的设施和工具。

其必具的设施有四大项:

一是选择水源较方便的地方,造一个能装水车的碓屋安装水碓,一般为一轴连两碓两臼。

二是选择一处较平坦的坪地搭一个棚屋,装上碾盘、石磙子(对径三至四尺,宽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磙架,由专业人员负责操作,指挥耕牛转圈拖拉石磙碾浆。

三是造纸槽房,内设木槽及踩(捣)麻的石臼,包括造纸架、槁踏、将军柱、绞杆、辊筒之类的一概设备。

四是焙纸房,其中包括一个长达二丈一尺、高六尺至一丈五尺的土墙烘干。

其必具的工具要有簾床、竹簾若干。其规格根据纸的型号而定。如做火纸的竹簾一般为二尺二寸长,五寸至六寸宽(一簾可分成6张纸)。

                          

03

为了实地察看传统造纸的制作流程,2019年初春的一天,笔者随县政协文史委的同志找到连云山腹地月光岩下的连云村,那里有一户现在还在做纸的人家,户主叫吴国防,他家的做纸设备及工具仍然在利用着。吴师傅领着我们一一进行了察看。正好纸浆池里泡着尚未捞操完的纸浆,他便现场给我们演示了捞浆荡纸的工艺技巧,只见乳白色的雪浪花在他的操作下神奇地变成了薄薄的湿纸。

整个造纸的工艺流程是这样的:

一、备料。在野外挖好淹竹麻的池塘,旧时用黄泥拌石灰筑成,后改用水泥打成。取材于上年小满季节进行,选择当年刚发叶的嫩竹砍伐,再搬运到淹麻的池塘处。然后将嫩竹按照池塘尺寸规格,锯成小段,均匀劈开成片,浸入池塘中,撒入生石灰。淹浸时间45天至2个月,洗净石灰,换清水再浸1个月,则可浸烂,叫“烧相”。待麻烂、熟透后晒干。

二、打浆。将干麻料浸泡后打捞起来,用刀斩成小段,送入碓房用碓舂,或用石磙盘碾,一般要费10个小时才能舂烂或碾烂。之后,由踩麻工将舂(碾)烂的碎麻料放入石臼中加入适当的水,用脚反复踩,制成稀释浆,然后投入做纸槽中,弄成造纸的纤维浆料。从质量方面讲,打浆度高,造出的纸就细密匀称。

三、抄纸。造纸师傅将槽中纸浆倒入水池中制成浆液。然后不时搅拌,不使其沉淀,随即用捞纸器(簾床纸模)捞浆,捞浆要有熟练的技巧,双手执住簾床,在浆池中轻轻捞起,迅即荡动, 使纸浆在捞纸器上平展 荡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如做火纸时,可将若干张湿纸平叠在一起,形成一定的高度,再用将军柱、枕枋、绞杆、辊筒等木制设备将湿纸加压挤水,然后晾干。晾干后还要进行撷纸,5小张一叠,叫一个“垴子”。

捞纸工序中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要在纸浆池中适时掺入一瓢植物碱液,使纸浆打滑,易于荡平,并使起叠的湿纸在加压挤水时不致相互粘连。这种植物碱液是由从山上采集来的弥猴桃藤蔓和山椒子树叶加石灰经熬制而成的。

四、焙纸。把湿纸帘一块块地贴在加热的焙墙上,并用排刷刷平展,如此循序渐进,晾干(也可放于室外晒干)后揭下来就成为了纸张。

我地还大量采用稻草做纸,工艺流程大体与竹麻造纸差不多。

五、计量,打捆。原装36张为一刀,136刀为一担。火纸:大帘版计重量,小帘版计数量。一般50个垴子即250张左右为一斤。

在平江历史上的四大特产茶、麻、油、纸中,茶、麻、油特产来自于大自然的赐予,地土所生,属自然经济。唯独这纸属于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也比较复杂,能成为平江历史上的特产,且销量很大,追根溯源不由得不想起蔡伦造纸于平江而传承下来的历史传统和工艺深深地植入平江大地而流传至民国,至如今,已经1800多年了呢!

       

   

作者简介

方探春(网名春风浅草,笔名方春),1950年春出生,平江人,退休干部。爱好文学,现为平江县文联会员,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江县诗联协会理事,湖南诗词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诗词、散文发表,还应县政协之邀采编文史,主撰《平江记忆 . 艺匠篇》,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片:欧阳新民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