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的烤地瓜煨土豆 大林||内蒙古 海南的夜市火火的。一个个餐饮地摊排列在街路林荫下,霓虹灯、街路灯、摊点照明灯交相辉映。逛夜市、品小吃、遛弯的人们来来往往。 我在闹市里听到手提喇叭“烤地瓜、煨土豆”的吆喝。循声而去,看到久违的烤地瓜地摊。烤地瓜的地摊不大,但吆喝声传得很远,光顾的食客也三三俩俩的不间断。 鼓风机吹着小架子车上用铁桶改制成的简易火炉,炉堂里跳动着红艳金黄相间的炭火,炉子四壁和炉上挂摆着正在烘烤的地瓜。炉子旁是个铁皮火盆,师傅不时把快燃尽的碳火碎块取放到火盆里,火盆中埋着十来个土豆。 在北方,烤地瓜煨土豆司空见惯。而在海南,那种传统而古老的烤地瓜煨土豆却见得不多。看到久违的烤地瓜和炭火煨出的土豆,我有种回到了北方家乡,回到了童年的感觉。 煨熟的土豆结出一层深黄而干脆的外皮,掰开去现出起沙的白瓤。椰风吹拂,土豆喷香。买上两个拿到手上,好烫好烫,禁不住吹着口气左右手倒来倒去。剥去带着灰烬的薄皮,咬上一口,浓浓的土豆香立马唤醒味蕾,香得我一时忽略了烫手。 一边吃土豆,一边和摊主闲聊。都是东北那旮瘩的,年龄也相仿,聊得挺近乎。原来摊主是林区的,早年房价最低时候来海南买了房。企业转制时候,买断工龄领取社保金,此后常年在海南生活。他说,一到秋冬之际,北方“候鸟”就一拨拨地来海南了,这时候我就支起摊子考地瓜、煨土豆。虽说挣不了大钱,但总算是个营生,有点收入不说,咋地也比没事天天遛弯强。现在生活好,买烤地瓜、煨土豆都是图个新鲜,特别咱们北方人,大人孩子都挺喜欢,南方人也经常尝个鲜。我回应他:你这生意巧就巧在北方人熟悉,海南这地方不多见上。所以,总会有人来买,这就是你的市场啊。 守着那盆不断添加的炭火,吃着煨熟的土豆,我的记忆复制起小时候的片段。那时候,饥饿感好像粘在身上似的,挥之不去。母亲最懂孩子的心理,常常在做饭后往就要燃尽的柴火灰烬里埋上几个土豆。那堆带着余火和高温的灰烬,一点点地把土豆煨出硬壳,直到煨熟内瓤。晚上睡觉前,或者早上出被窝前,母亲常常神奇地把热乎乎的土豆放到我们手上。土豆滚烫,心里温暖。吃着母亲煨熟的土豆,简直就是一道无与伦比的佳肴。 秋日里和伙伴们上山打柴,遇上秋收过的土豆地,我们就东刨西掘,一会儿我喊来了一个,一会儿他叫这儿挖出两个。那个兴奋劲就像捡到了宝贝。秋风吹拂,我们点燃就地取来的干柴,烟熏火燎地烧烤起土豆。虽然土豆烤得黑黢黢的,但却特别的童趣。长大后,日子越过越好,母亲老去,烤土豆、煨土豆的往事早以化作渐渐淡去的记忆。我曾在乡野郊外几次烧柴烤煨土豆。土豆熟了,依然香喷喷的,但就是没了当年的意味。 现在生活富裕,但是孩子们很少有烤煨地瓜土豆的经历。过去的生活有苦的一面,也有甜的一面。烤煨地瓜土豆,打柴捡菜,都是生活经历,经历总会有教益。我们的新生代成长在蜜罐中,是不是缺少点苦中带甜的经历? 挥手告别摊主。霓虹灯下,摊主的小喇叭还在吆喝:烤地瓜了,煨土豆了…… ![]()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柳大海,笔名大林,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偶有散文随笔发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