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 精要版》第十六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昊晟堂 2023-01-29 发布于山东

第十六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一、血痹 


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讲解:血痹,即相当于知觉神经麻痹,本条论此病发作原因。尊荣之人,养尊处优,很少从事体力运动,外表丰腴,但内里却弱,稍稍活动辄疲劳汗出,睡眠翻身盖被之时,极微弱之风皆可使之血痹。其脉微涩,津液少则微,血不足则涩,寸口即寸部以候表,言津血不足于表,表虚风邪内客,但邪不甚重,故关上小紧,即风邪将血行痹阻,故名血痹。宜以针法引阳气布表,表和不虚,风邪得散,则紧去脉和。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讲解:本条承接上文言血痹证治。血痹,浮沉俱微,其微在寸关,即上条所指津血不足于表,尺以候里,风寒入里则尺中紧,邪不甚则小紧。表虚风寒入里则外见身体麻木不仁,如风痹状,但风痹除身体麻木,更兼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本方为桂枝汤去甘草而加黄芪,桂枝汤解肌疏风,去甘缓之甘草而欲其速效,阳气尽快出表。黄芪甘温健胃补中,胃健则津液精气充于外,多用于津液不足于外的情况,以滋养皮表,其病可除。此方作用与上文“针引阳气”类似。 


二、虚劳 


1.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讲解:一般男子无疾病,脉大为有外而无内,豁大中空之脉,与芤脉相似,主血虚,或脉极虚按之全然无力,亦主血虚,为虚劳病,虽看似平人,实则危机四伏。 


2.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讲解:男子面色苍白而无光泽,或因亡血津液血液俱虚,不荣于面则面色枯槁苍白,不能布津则口舌干燥。气虚则喘,血虚则悸,脉浮亦为浮大中空之浮,皆是虚劳之象。 


3.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讲解:脉虚为虚劳之脉,若重按尚有力,即沉弦,主于里有寒饮,无表证则无发热恶寒,里有停饮则短气,津血不养肌肤则少腹里急痉挛,膀胱蓄水则小便不利,少腹满,精虚血少则面色苍白,精神不振,时时闭目,血液自鼻衄出可致血虚,皆为虚劳脉证。 


4.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讲解:劳之为病,变化多端,此段又举一例。脉浮大中空,血虚津液不足,阴不涵阳,则生内热而手足烦热,春夏阳气生发,虚热得自然之阳而更剧,秋冬阴气渐长,虚热可瘥。“阴寒”即下文“阴头寒”,机能沉衰则前阴寒冷,失去收持则遗精自出,津液不充则身体酸懒瘦削,行动不利。 


5.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讲解:本条论述先天禀赋因素。男子无端脉浮弱涩,浮为中空,涩为血少,弱为津液虚,为俱不足之象,当责诸先天禀赋不足,其精气清冷,当无子。 


6.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讲解:失精家,指频繁失精之人,里虚寒,腹肌失和则腹壁拘急特甚,前阴寒冷,虚阳上亢则目眩,热亢于上则发落。脉极虚无力、浮大中空,缓迟,皆是虚劳之脉,中虚已极,当为下利清谷。除失精外,亡血亦可见此脉。若常常情欲妄动,心神不宁,心气浮动而脉亦动,芤、微皆为津血不足之脉,紧为有寒,统观脉芤、动、微、紧,必失精、梦交,而非亡血所能见到,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本方即桂枝汤原方外协营卫、内调气血加入龙骨、牡蛎。后世据此妄言龙牡固精,实误也,龙、牡二药于《伤寒论》中用于治疗惊狂、癫痫等精神不宁之症,为强壮性镇静药。 方后又出二加龙骨汤,即本方去桂枝加白薇、附子,二药用量3~6g,临床上可以此条两方配合使用,效果显著。


 7.【天雄散】


 天雄(炮)三两,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讲解:本条有方无证,据方测证当为寒甚,与上条桂枝龙骨牡蛎汤相比,加入天雄,天雄为附子类,而力量强于附子,牡蛎咸寒、芍药酸寒均去之,以其天雄、白术并用,当有小便不利症状。综观亦是治疗遗精之方。 


8.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讲解:脉虚弱微为津液虚,细为血液虚,无他病而见此脉,若非先天不足,则当盗汗,以盗汗可伤人津液故也。但非见此脉必盗汗,只是一种可能性。 


9.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讲解:人年五六十,血气渐衰,脉不应大,若大而无根,当是虚劳。侠,通“挟”“夹”,夹脊之肌麻木不仁,称为“痹侠背行”,或发肠鸣便溏,或两腋下生瘰疬,或颈下生瘰疬,皆是劳病。 


10.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讲解:脉沉在里,小即细为血虚,迟为血虚有寒,此为脱气,脾胃气虚之意。上焦受气于中焦,胃气一虚,水谷不能运化,上焦不得气,则快走气喘,津气不达四末则手足逆寒,腹满即太阴病所言之虚胀、虚满,甚则大便溏泄,食谷不化。 


11.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夫精。 


讲解:弦脉按之应指坚韧,但重按中空无力,故“弦则为减”,以应中虚内寒,少腹里急,脉大为大而中空,故“大则为芤”,虚寒相合,其脉曰革,革脉轻按坚硬,重按中空。革脉见于妇人则半产漏下,见于男子则亡血失精。 


12.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讲解:少腹里急、腹中作痛、悸、衄、梦失精皆是虚劳病症。四肢酸疼为桂枝证,津虚生热则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方中饴糖用量宜大。 曾治一人患肠结核,高热40℃不退,而见里虚诸症,与服本方,烧即退去。 


13.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黄芪建中汤】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讲解:虚劳病少腹里急,不仅里虚,表亦虚,表里俱虚,故云“诸不足”,故于小建中汤中加入实表之黄芪。方后腹满加茯苓,肺虚加半夏皆不足取。 人体废物排泄,非仅从呼吸、二便而出,汗腺亦排出一大部分,表气闭塞,应从表排出之废物变出,加重肺之负担,故喘。此时当以麻黄开泄腠理,疏通表气,邪可自皮肤而出。若以喘为肺虚,以黄芪治之,则成坏证,后世“黄芪补气”之说流弊无穷。


14.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讲解:当今治病,一见腰痛,便言肾虚,即以本方治之,实则大误,必当有少腹拘急或少腹不仁、小便不利等下焦症状,方可以治下焦之八味肾气丸主之,服后立效。


 15.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 


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曲、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讲解:虚劳,一身尽虚,易感受风邪,虚人外感,百病变生,薯蓣丸主之。 方中薯蓣即山药,其味甘,配合理中汤,有健胃之功;茯苓利水祛湿,以应“胃喜燥恶湿”之性,亦是健胃之一法;以四物汤加麦冬、阿胶滋阴补血,健胃理中、滋阴补血治其虚劳诸不足;桂枝、曲、豆黄卷、杏仁、柴胡、桔梗、白蔹、防风以治表证。本方临床应用机会不多,可做参考。


 16.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汤】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芎二两,茯苓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讲解:本方与栀子豉汤均治虚烦,但二者完全不同:栀子豉汤证之虚烦,乃相对于阳明里实之实烦而言,为无形热邪之烦,本方证为真正之虚证。真正之虚,发烦心悸,夜不能眠,可服本方。因虚而影响到睡眠,无论嗜睡、失眠,无论生、熟酸枣仁皆可治之,若病非因虚起,百试无一验。


17.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 


【大黄虫丸】


 大黄(蒸)十分,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讲解:五劳虚极,中虚不能饮食而羸瘦虚满,起病原因不一:饮食无节、多忧善愁、房室无度、奔波劳碌皆或致病,而使经络内外营卫气伤,营分受损,卫气不行,则生干血,肌肤甲错而不润,两目黯黑而失泽,皆为干血之候。大黄虫丸主之。 方中以虻虫、水蛭、蛴螬、虫诸般虫类药,配合干漆、桃仁强力祛瘀。大黄用量十分,相当于二两半,又经蒸制,攻破力减。杏仁濡润,黄芩清热,干地黄既可祛瘀,又可强壮滋阴,又以甘草、白蜜甘味补中,故本方有“缓中补虚”之功。 曾治一男性肝炎患者,经久不愈,自述每日脱皮一层,视之如蛇皮状,与服大黄虫丸,日渐康复。 附方: 


(一)【《千金翼》炙甘草汤】 (一云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炙)四两,桂枝、生姜各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讲解:本条所述症状类似肺结核末期。本方滋阴养液,可治肺结核,对于病至末期者,有一时之效,却不可挽救其生命。


(二)【《肘后》獭肝散】 


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 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讲解:“鬼疰一门相染”看似肺结核,但与冷劳毫无相关。北京曾有一著名中医,自制獭肝丸用治肺结核,无一起效,故本方多无人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