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肺、脾、肾三脏探析肺性脑病病机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3-01-29 发布于甘肃
慢性肺系疾病可引起肺血管病变及缺氧致肺动脉痉挛、血管重塑,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致使右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衰竭。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以上种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肺性脑病。其机制较复杂,主要由于高碳酸血症,脑细胞内酸中毒,导致脑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间质和脑细胞内水肿,颅内压增高挤压脑组织,压迫血管,加重脑组织缺氧,导致乳酸等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加之电解质紊乱等。慢性肺系疾病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则首先考虑肺性脑病的可能。肺性脑病早期可出现胡言乱语、心率及呼吸加快,中期可出现嗜睡、谵妄、肌肉轻度抽动或语无伦次,对各种反应迟纯等症状,进而可发展为昏迷,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肺性脑病中医可归属于“肺胀”“昏愦”“闭证”等范畴,其病理主要为浊痰、血瘀、燥屎等错杂交结而成。下面拟从肺脾肾三脏分析肺性脑病病机,意图为中医药治疗肺性脑病提供理论支持。

1. 从肺论治

肺性脑病患者或神昏,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本病病位在肺,属本虚标实之证,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水液未能正常输布而凝聚结成痰,痰浊最易内停于肺,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痰蒙清窍,则头晕目眩;痰蒙心神可见神昏、神乱等。常见有痰蒙心神证、痰热闭神证、痰火扰神证、风痰闭神证等。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为水之上源”,参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肺失宣降,水液向上向外、向下输布失常,浊液不能下注膀胱,停聚而为痰饮水湿,蕴积肺中,阻塞气道,进而更进一步出现水液输布障碍,加重病情。“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呼吸均匀通畅,互相协调,津液得以正常输布排泄,若失调,则痰浊内阻或流窜。

2. 从脾论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肺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谷精、谷气与津液,依靠脾气运化水谷而生成,如子病犯母,则母病及子,终致肺脾两虚。脾胃虚衰则九窍不通,脑失所养。《素问》谓“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水谷精微经脾激发化为精、气、血等,内养五脏,外合四肢。如脾虚而不能升清,浊气亦不得降,会致上不得滋养而见头目眩晕等。《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旺则不受邪,如困遏脾气,可湿困脾,痰蒙清窍,出现昏迷或谵语等。肺性脑病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约为53%,此病发展影响到神经系统时,往往出现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或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早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由于长期的疾病导致患者食欲降低,而出现胃肠道瘀血时,更进一步加重了患者营养的摄入量及吸收量的减少。

3. 从肾论治

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脑为髓海,为人神之所居,清窍之所在,主司精神活动。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反之,则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本草纲目》中脑为元神之府,元神由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充养,《灵枢》说:“两精相搏谓之神”,得神则生,失神则死。人的精神活动是脑对外界客观事物反应的结果,包括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等。脑为髓海,主人的意识思维和记忆。《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肾主藏精、正常纳气,则脑主精神活动的机能正常,意识清楚,语言清晰,情志正常,精神饱满,否则,会出现意识思维方面的异常如昏迷等。肺性脑病者肺阳不足,不能下输于肾,使肾阳不充;肾阳为诸阳之根,不能上滋于肺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则痰饮不生,咳喘不作。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阴阳互资。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气宣发肃降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二者病理上失调可致水液障碍。肺性脑病患者久病痰饮上蒙清窍,出现昏迷等神志异常。



参考文献:[1]李颜,张伟.从五脏论治肺性脑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4):732-734.DOI:10.13463/j.cnki.cczyy.2015.04.0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