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谈: 佃 “佃”,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佃”字,就是一方块一方块的土地,其中的横竖线条表示大'田”中间的'田埂”。意思是耕种田地和打猎。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了个'人”,强调人在田中耕作。小篆构形与金文基本相同,隶变后楷书写'佃“。 “佃”的原义是人在田中耕作,读作tian。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其人山居,~于石壁间。“'佃”又作租种土地解。《宋史.食货志上》:”公租额重而纳重,則~不堪命。”(公租:封建国家的租税。) 在封建社会里,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官府和地主手中,农民想要种地只能去租,所以也延伸成租种地主或官府的土地。尔后也指租种土地的人,称作'佃户“。佃户每年都得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租金或租谷称之为”佃租”。 '佃”,又作打猎解。王符《潜夫论.贤难》:'有似于司原之~也”。(和司原打猎很相似。司原:管理山林野兽的官。) [辨]:田、佃、畋。在打猎、耕种的意义上三字通用,但'田”有'田地”的意义,而'佃'、'畋'没有。“佃”后来指旧社会农民被迫种官府或地主的土地,或指佃户,读为dian,'田'、'畋”則不具有这个意义。 80岁的快乐老人用书法演示汉字的起源,和你一起趣谈汉字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