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斗部队打光一大半后,如何快速恢复战斗力?

 莫为天下先 2023-01-29 发布于湖南
我们知道,在国军部队中有很多不同的系统,既有中央军又有川军、桂军、滇军、西北军等地方军。各路军队的作战特点显然是不同的,甚至说在一个系统内的部队也是各有风格。具体到战斗力方面,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差别,当然也是非常之大。
比如有的部队,稍微有些战损就承受不住,不是不能攻,就是不能守,更有甚者直接撂挑子不干了,战场上都能放了羊。还有些部队则恰恰相反,不仅在战损比较大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战斗力;甚至说在战损一大半的极端情况下,战后没多长时间就又能恢复战斗力了。
以我们之前所讲过的孙连仲部第26路军来说,该部所辖3个师及1个旅,全面抗战开始后即开赴河北战场参战,随后又在娘子关与日军血战。在娘子关战后,全军只剩战斗员3000余人,仅可勉强编为一师。
图片
这是1937年11月时的情况,按说第26路军的战力已遭严重削弱,恢复起来应当不易。然而短短4个月之后,从山西转战到山东的第26路军(已改为第2集团军),却仍然在台儿庄战役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为什么第26路军战斗力恢复如此之快呢?
第一:该部在战斗中指挥人员的损伤没有太大,孙连仲在上报时即称“指挥机关多而实际战斗员少”,在有相对完整建制和军官骨干的情况下,补充和恢复战力要容易些;
第二:在战斗过程中,孙连仲招募流亡学生组建干部训练所,有意识地培养军官,加上战斗部队保存的骨干,也有利于恢复战力;
第三:西北军传统,对基层士兵的团结力比较强,士兵伤愈归队率比较高,只要没有出现成建制损失,大量伤员归队后,对战斗力的稳定很重要;
第四:西北军的主要兵源地其实在华北,西北军将领拉部队及练兵也很有一套,因此当时招募新兵及练兵的效率比较高;
第五:由于之前作战并没有成建制损失,因此人员伤亡虽大,但武器装备损耗率没有很高,因此不至于无枪可用。
图片
综上所述,在有比较完整建制、军官和老兵骨干、充足新兵以及必要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加上主官能力不差,就可快速恢复战斗力。而且因为部队有了跟日军的作战经验,所以之后的作战会更得心应手些。
像第26路军的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各西北军部队中其实是普遍存在。所以我们会看到,当时西北军部队往往败而不散,只要保存住核心的这一部分,就能继续存在下去。
当然,如果硬不给其休整的机会,就让它去硬耗那些骨干,一般耗个两三次部队战斗力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些西北军将领有保存实力等想法的基本背景,因为把基干部队都打完了,那他们也就只能成为光杆司令了。
即便像较早投靠老蒋,而且比较受信任的孙连仲,其职位虽然不断提升,但基干部队却始终未能扩充。孙连仲尚且如此,其他西北军诸将就可想而知了。
而在中央军里,战损严重后还能迅速恢复战力的典型例子是著名的第74军。
图片
第74军在南京战后损失极大,最初收容的官兵仅3000余人,这还不是战斗员的数量,而是所有收容人员的总和。在武器装备方面,更是仅剩步枪不到800支、轻重机枪26挺、迫击炮2门,甚至不足一团之用。
然而几个月后,第74军北上作战,不仅被当做主力使用,而且也的确表现出了相应战斗力。虽然说兰封会战总体打得不怎么样,但第74军的表现还是可以的。
那么第74军快速恢复战力靠的是什么呢?
第一:该军南京撤退时以中低级军官和士兵损失最大,高层指挥几乎完整撤出,第51师收容将校军官16人,第58师收容将校军官22人,军部除损失1名通信排长及士兵25人外无损失。军师主官完整的话,中央军嫡系可申请军校生充实中下级军官,故而指挥和军官体系可快速重建;
第二:除了最初收容人员外,战后陆续还有老兵归队,此外嫡系部队的新兵拨给较快,当时的新兵还不是壮丁兵,而是保安团队之类有一定基础的人员,故而士兵主体也恢复较快;
第三:在武器装备方面,短短三两个月内即补充步枪5000多支、轻重机枪约600挺、山野战防炮25门、迫击炮48门,迅速达到了满编状态。
除了上述的硬条件之外,第74军的俞济时、王耀武等人的能力也比较强,尤其王耀武的练兵能力不错,故而使得该军形成战力比较快。
图片
在之后的作战中第74军作为中央军的攻击主力,每次作战伤亡都不小,但战斗都能得到军官、士兵、武器的快速补充,这是该军战斗力总能快速恢复的基础。
同时王耀武对于伤残官兵非常照顾,甚至置办产业安置战退人员,使得第74军向心力和凝聚力较强。多次作战伤员虽多,但伤愈归队成为老兵后,更加巩固了第74军的战斗力。
其实到抗战后期时,第74军的兵员中有80%也是拉壮丁来的,还有10%是顶替的,但王耀武的带兵风格及种种措施,使得壮丁兵也能转化为战斗力。
此外,王耀武还有意识地储备部分军官,这也是有经验的指挥官为保持部队战斗力所用的通常办法。
所以我们从第26路军及第74军的例子来看,一支部队要在战损严重的情况下,快速恢复战斗力,无外乎:
图片
第一:建制不能被打没了,军官和骨干得有保存和补充;
第二:注重伤愈老兵归队,老兵对于部队战斗力的巩固发挥很关键;
第三:新兵到位后,同样要注意巩固和训练;
第四:不能缺少了必要的武器装备补充;
第五:主官对于部队要有相当的熟悉程度,指挥作战和养兵带兵同等重要。
当然,还有一点,也必须给整训的时间。这个时间在当时的环境下未必很长,但至少两三个月还是应该有的。
上面这几点其实说起来简单,但落实起来不太容易。
图片
比如说巩固士兵这一点,起码得让人吃得上饭对吧?可是在国府当时的组织形态下,征发的粮食虽然很多,但真正发放到部队的却甚少,而且国军各级官长不仅要吃空饷、还要吃军粮,实际给士兵的就太少了。在不少历史照片中,我们都能看到当时军人骨瘦如柴的场面。
西北军这边,向来比较艰苦,所以士兵倒还能适应,而且相对来说西北军长官们对基干部队的态度跟中央军不同,所以尽量还是会想办法解决吃喝问题,这也是西北军基干部队打不散的一个因素。
中央军这边,其实按照正常发放的军饷粮食也是不够的,像性子比较直的黄维直接下令提高供应标准,并以三分之一部队从事生产,为此还动用其他军费,反倒是得罪了何应钦,最后吃了瓜落。
所以黄维也只能感叹:
今日如规规矩矩拿薪水,便要饿饭,而且不能做事,势必失败不可,反之,混水摸鱼,贪污舞弊,自己肥了,大家也好占些油水,倒是人人说声够交情,有了问题大家包涵。
图片
而王耀武比较圆滑,而且确实有能力,可以用自己的产业补贴官兵,相对解决吃饭等问题就好些。
可国军传统向来都是官吃兵,哪有官养兵的习惯?驻印军那边,美军发点什么东西都是直接给到士兵手里,就是怕出什么幺蛾子。
光一个吃喝就这么复杂,再牵涉什么军官补充、士兵补充、武器补充,这事儿还真挺麻烦。所以只有既是嫡系部队(不论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都有各自的嫡系基干),又有能力特别强的人当主官才能搞定,这也是国军部队中能打的主力并不太多的原因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