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末期,为何都是边军和地方军出战?中央禁军存在感真的低吗?

 炫叶楓雪 2023-09-12

其实,大明王朝的覆灭,并不能和中央禁军的战斗力划为等号,多数王朝的中央军历经几轮帝王后,因为远离战争之地,战力多有退化,充当护卫、仪仗还行,打仗还是要靠职业玩家。

当然,这也不能不提大明战神朱祁镇,一场土木堡战役,就耗光了自太祖皇帝起,历经建文、永乐、仁宣四朝辛苦经营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这可都是妥妥的中央精锐,一仗玩完,后面再复建也是不堪大用了,中央禁军也就留在京畿之地,好好看城墙。

不过,这也不能不提明朝卫所制度。因为出身元朝的朱元璋,深刻知道元朝的兵力强盛,所以便对于元朝的兵制进行改革利用,以武官世袭制,加强军队供给稳定,但是却也堵塞了优质兵将的晋升通道。

那么,至于明朝中央军的具体详情,接着往下看!

有明一朝,中央军总共分为两部分,一为京营,二为亲军。那么,京营就是卫戍京畿的部队,后面的三大营就是从京营和嫡系部队里拆分建立的。

同时,除开常规设置的京营,各省地方还需要派遣卫所精锐部队前往首都轮流进行值班守卫,一般情况下属于中央军范畴。

自然,亲军就是属于皇帝的专属侍卫部队,主要由禁军、皇城守卫部队、锦衣卫组成。其中,锦衣卫大家比较熟悉,不仅担任护卫,还要巡捕稽查,直接为皇帝负责服务。

那么,禁军主要是挑选强壮威猛的兵士组成“四卫”,腾骧和武骧各有两卫,总人数在3000左右。当然,还有勇士营、御马监都是皇帝的侍卫。

据相关资料统计,明朝中央军的兵力,鼎盛时期达到60万,少的时候也是有20万左右。那么,京营主要就是出征和镇压叛乱,但是很可惜,京营作战能力实在不敢恭维。

事实上,作为所谓地位高的京营士兵,同样会面临劳役等,然后又不能脱籍参加科举,又十分困难通过战争晋升,所以京营里就会出现一些青壮年逃兵,留下来的不过是老弱病残。

那么,京营没青年兵可不行,要不然朝廷的脸面放哪里。所以,兵部对于入选京营士兵的标准,一再降低,以至于最后那些流浪汉、地痞流氓,都能成功进入京营,当上中央军,中央军的兵源素质也是整体下降,其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能够参与战斗。

那么,这里又要提一下土木堡战役,固然是指挥决策有问题,但是好歹20多万作战部队,却被几万瓦剌兵砍得人仰马翻,除开直属三大营还行,其他中央军的战斗力可谓是令人汗颜,连皇帝都没有保住。

然后,后面历经多次内外战,著名的就是万历三大征,不仅是大耗国库,更是让残余有战斗力的中央军也是饮恨西北,留下的就是担任城防、巡逻、仪仗而已了,打仗完全不堪用。

所以,以至于在明朝后期的倭寇之乱中,明朝官军被杀的人仰马翻,或者是望风而逃,只能地方募集职业兵进行抵抗,所以戚家军也就出来了,然后到明末的关宁铁骑、秦兵、天雄军,都是主将亲自募集挑选的兵士组成,上传下达,兵将一体遵行,才能无往不利。

所以,大家就会觉得明朝中央军的存在感不强,战斗力自然也是不强。

其实,这也是对于明朝兵制的一个反思。对于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社会,依然沿用草原部落的军事制度俨然非常不合适。草原部队不需要后勤供应,因为部队会驱赶牲畜一起行动,但是农业社会的军队,必须要有后勤供给。

但是,在卫所制度下,军队的战时后勤供应又会被划分两部分,一个是地方卫所,一个是兵部。这样很容易导致供给重叠,或者有效供应不足,效率也低。不仅没有依照朱元璋的初衷,将开支缩减,提高战斗力,还造成后勤供应浪费,削弱了一线作战部队战斗力。

在明朝的军事体制内,不仅设置有兵部,还有五军都督府,以及文官治军等原则体制,明朝兵制的双重性,可以加强朝廷对于军权的掌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兵源的积极性,尤其是优质兵源,进而影响战斗力。

同时,明朝在士兵管理和现金管理上也有着严重的问题。伴随明末边境祸患增加,募兵也增加,但是国家的财力实在有限,养不起兵,就和宋朝一样,造成“冗兵”的局面,士兵来钱更少,素质也更低了,国家还能拿他们打什么胜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