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历史就是读命运

 dawn的图书馆 2023-01-29 发布于贵州

有的人,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却依然日夜苦读,不论寒暑。

他们并不是精神错乱、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如此苦心苦行,只是为了寻找一样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的知识。

这就是历史。

历史里能找到我们每个人的影子,读历史便是读自己的人生。

五千年的政治制度变动很大,但是人性却很少改变。

如果把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作实践的话,历史就是一本理论教科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

历史是有光的,陷入黑暗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古人对话,找到前行的方向。

以古鉴今,就是理性吃“古人的瓜”,帮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准确识别什么人“除了好事,什么都干,除了脸,什么都要”;防止“不让子弹飞一会”而引发的反转一而再地刺激和消费我们每个人的感情,这是历史能给我们的最直接的“小提醒”。

文章图片1

读历史可以读出认同感

对于我们来说,历史的基础功能是为了构建个人对于家国的归属感,群体对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文化信仰,正如“龙的传人”之于华夏儿女那样。

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我们从哪里来?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就知道华夏文明的融合发生在黄帝和炎帝时期。

炎帝黄帝打架,但结果不是消灭或者吞并,而是融合,打架打成了一家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我们现在管这叫“不打不相识”。

正因为黄帝和炎帝为我们注入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基因,所以我们的文明之火到一直延续到今天。

读历史让我们对“炎黄子孙”这四个字有了发自内心的共鸣,在这种认知中,会出现“我们即使打架,亦跟外夷无关”的认知共识,这就是是读历史的用处。

所以在理解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这种情感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而不是以外国人喜欢的“马屁”,发出“外国空气如此香甜”之类的谄媚之语。

走出国门,靠骂自己祖国为生,这些人,一是怂,二是坏。

他们必然是不懂历史的人一个人要展示自己的“内核”,从来不是靠“泼妇骂祖宗”,挑战这一准则的人必然会被历史从强者的行列中淘汰,历来如此。

因为他们今天可以为利益骂自己祖国,明天就可以骂他们的“精神国度”,只为逐利。

读历史可以通人性

跟历史比起来,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其实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所以学古可以通今。

庄子曾经这样表扬庖丁: 这位厨师,宰牛技巧高妙无双,如舞蹈般令人迷醉。

文惠君问庖丁:你如何习得此绝艺? 庖丁说:我开始宰杀牛时,也是笨手笨脚。但我肯下功夫。三年以后,我眼中已经没有全牛,刀刃游走于牛体,全然碰不到半点骨头。又三年,我已出神入化,整头 牛牵过来,从我的刀下走过,就是上好的牛肉、牛骨、牛蹄筋。

庖丁解牛,说的是技巧,是认识人性的技巧。 高手了解人性,如庖丁解牛,浑然自成。

但现实中的人,不会喜欢让我们拿刀切来割去。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警察叔叔会“送你镯子”,于是历史就成为了我们认知人性的最佳范本。

人性是简单的, 却又极其复杂。 行走在历史里,你会看到金圣叹的狂,陆游的苦,李贽的狷,辜鸿铭的怪,王维的艰难……每个人都是时代的镜子。

可时代又是什么? 时代又是人性的集成。漫长的历史尘烟中,总有些东西万古不变,这东西,就是人性。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在历史中,读到白居易,读到苏东坡,读到阳明先生,读到唐伯虎,读到孙权,读到赵匡胤……读到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其实不过是在解读我们的心,解读人性本身。

说到底,一切读历史的终极目的,无非是知事、识人,最后回归我们的本心, 回归认知本身。

文章图片2

读历史可以明得失

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复制粘贴”。所以有人说,阳光下面没有新鲜事。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投影。

于古人,我们是未来;但于未来,我们亦是古人。

曾在先祖身上涌流过的热血,奔腾的激情,承受过的苦难, 体验过的酣畅,在我们身上丝丝如是,感同身受。

我们读历史最渴望的,不仅仅是对于人性的认知,还有智慧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生活失意失落时,你会想起无数历史人物在功成前的坎坷,会想起1300多年前王勃的慨叹: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此时,我们的心中又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服,燃起了战胜现实的斗志与对未来的希望。此刻,我们从历史中读到了激励。

通过历史,我们知道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通过历史,我们知道了“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会更加珍惜友谊;

通过历史,我们还知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我们也终将沉淀成历史书中的一行文字,这时,我们又从历史中读到了珍惜,那份对亲人朋友以及对眼前一切的珍惜。

我们还从历史中读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同的选择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这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给我们启示,给我们前行的路上打开了“探照灯”。

在历史中,我们读到的那些熟悉而陌生的古人,有书生,有诗人,有学者,有帝王,所有这些人都致力于一件事: 获得智慧。 这就是我们读历史的价值,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读历史可以“会”古人

历史中行走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是在史书里可能一行字就概括了一个人的一生,你翻一页就翻过了很多人的一生。

这个人是活生生的人,他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儿子的父亲,如果没有人认真了解他们的故事,只有一行冰冷冷的字,这是很残忍的。

历史中有千百年来的百姓苍生,还有帝王,嫔妃,忠臣,奸臣,我们沉醉其中的人物与故事,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历史,庙堂之上看尔虞我诈,烽火边城听鼓角铮鸣,望刀光剑影,黄尘古道离合关情,聚散皆缘份……

比如皇帝在我们想象中可能是高高在上,端着架子,很有威严,不容侵犯。

但看过历史才知道,宋仁宗被他的皇后打伤了脖子,挂了彩。

为了罢免这个皇后,大臣们在朝议的时候竟然建议宋仁宗露出自己的疤痕向大臣证明自己确实被“揍了”。

这和想象中的皇帝是不是有很大反差?

还有董卓之死为什么抬高了京城的肉价?

因为他被吕布杀了以后,引起京城百姓弹冠相庆,一人摔倒,万人起哄。

大家一开心便要喝酒,一喝酒就想吃肉,几十万户的百姓都想吃肉,结果肉价就暴涨了数倍。

董卓在百姓眼中是坏人,但临死却帮屠户创了收。

看看这些小故事,会让古人的形象在自己眼里更加生动,变得有血有肉,仿佛穿越时空的会面。

只有历史的沧桑,能把我们和古人拉近,帮我们淘尽一切污浊,扫清眼帘上的遮盖与灰尘,看到生活中那些耀眼的光芒,历千年而不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