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毅调中野后,华野为何不把粟裕转正,还要让陈毅兼任司令?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01-29 发布于日本

陈毅调中野的说法不严谨,因为陈毅不是简单地调中野,中野只是其中一个单位,事实上,陈毅在中原的地位非常重要,有4个重量级职务:

在1948年7月2日中原局发布的通知文件中,把陈毅的这4个职务说得很清楚。

首先,组成中原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

其次,陈毅为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为刘伯承,第二副司令员为李先念)。

再有,陈毅为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为刘伯承,第二副司令员为李先念)。中野的职务和中原军区的职务是放在一起说的。

最后,以刘、陈、邓、张(张际春)组成军区及野战军军事指导小组,陈毅为组长。这个职务有很多人不知道,类似于什么呢?应该和前委书记差不多。

陈毅调中原后,华野的实际负责人就成了粟裕,当时他并没有转正,仍是副司令员,但代理司令员和政委。

有很多军迷朋友说,为什么不顺势给粟裕转正呢?就算陈老总在华野的日子里,部队作战也一直是粟裕主持的,这是华野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明确过的嘛!

其实,陈毅调走、粟裕转正的事,毛主席、刘邓以及粟裕不是没有考虑过,事实证明,“陈军长不能走”并非粟裕一个人的声音,但出发点就完全不一样了。

陈毅到中原是为了给粟裕腾地方吗?要腾也早在华野刚成立时就腾了,不用等现在。而且,给粟裕腾地方说明陈老总成了粟裕的累赘,这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说法。

所谓把陈毅调到中原是为了给粟裕腾地方,这种说法相当有市场,粟裕大将的粉丝中有很多持这个观点。

但这个观点有一个先天不足,就是无法解释为什么华野成立前后没有把陈毅调走呢?那时候陈毅刚刚经历和泗县之败和两淮丢失,正处在其军事生涯的最低谷,而粟裕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打出了一波“七战七捷”,在这个时候顺势换掉陈毅让粟裕转正不正是时候吗?

事实上这段时间内中央确实有换掉陈毅的打算,但并非让粟裕单挑大梁,而是准备让徐向前来代替陈毅。

当然,最后徐向前没来,一是因为他身体不好,二是因为陈毅在新四军、山东和华中的地位无人能及,所以两军协同作战时,毛主席就明确了两人的分工:陈毅坐镇,粟裕打仗。

不过,陈毅很清楚粟裕的作用,他曾非常感慨地说:“若非粟裕有本事,徐向前就可能来替我了。

两军合并成立华野前后,陈粟大军势如破竹,宿北“埋了戴之奇”,鲁南擒了马励武,莱芜捉了李仙洲,孟良崮一战虎口拔牙,敌军五大王牌主力的整编74师全军覆没,敌军名将张灵甫被斩于洞中……

粟裕是军事天才,陈毅放手让他大干;山东老八路不服粟裕,陈毅给他镇场子;粟裕是纯军事干部,陈毅就把其它的都挑起来……在《粟裕战争回忆录》里,粟大将无数次饱含感情地怀念陈毅的丰功伟绩,两人的黄金组合尽人皆知,怎么就需要陈毅给粟裕腾地方呢?

陈毅是粟裕的绊脚石吗?

最早提陈毅“华野职务不变”的,不是粟裕而是刘邓!

刘邓大军兵出大别山后,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局势立即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成立的中原解放区是一个面积超级庞大的巨无霸。

根据1948年5月9日中央在《华北、中原两解放区的辖区和人选》这一文件中的规定:除华中解放区现辖境地外,凡陇海以南长江以北直至川陕边均属中原解放区。

可以想象一下中原解放区的广阔,西到四川和陕西交界,东到江苏(即华中解放区),北至陇海铁路,南到长江,目测面积至少有100万平方公里!

这么大一个摊子,让刘邓来管,就算每个人都是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更不要说当时刘邓的处境相当困难,千里跃进大别山无后方作战,部队战损超过一半,干部奇缺,中原解放区的经济财政接近崩溃……

面积如此之大,局面如此之糟,靠刘邓大军根本应付不过来,没有办法,刘邓只好向中央要人。

为了请中央给他们派得力干将,刘邓先后三次向中央发电报,要的人一次比一次急迫,人员级别一次比一次高:第一次,要邓子恢,第二次,要陈毅,第三次,干脆想把政治局委员、前任东北局书记彭真也要了来!

刘邓在第一封电报中没有提出要陈毅,那是因为当时中央准备让陈毅和粟裕组织东南野战军、率叶王陶3个纵队到江南作战,再来一次千里跃进大别山式的无后方作战,以搅乱敌军的防御体系。

不过,当刘邓知道粟裕在城南庄说服了五大书记不去江南,仍留江北打大的歼灭战之后,刘邓立即向中央提出要陈老总到中原工作。

在给中央的电报中,刘邓考虑得非常周到,建议由陈毅担任中原局第一副书记,并组织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陈毅或为军区副司令员兼中野司令员,或为军区及中野第二政委,或者为军区第二政委兼野战军政委。

在电报的后面,刘邓还异常缜密地写了一句:“不管哪种形式,陈毅同志华野职务不变。

刘邓发这封电报的时候是在4月底5月初,大家要记好这个时间。

很难说这封电报是刘邓的意思,还是中央的意思,有时候中央的意思却要由地方上打报告申请,比如调动陈毅的工作中央不好太僵硬地发调令,由刘邓出面转寰效果更好。

否则,以刘邓的级别,和陈毅相同,怎么能调人家来中原?而且很明确是给刘邓打下手。虽然刘邓说得很客气,请陈毅担任中野司令员也好,担任中野政委也好,都不是一把手,因为军区在野战军之上,军区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陈毅只能排第三号。

不过,咱们在这里讨论的不是刘邓给陈毅的职位问题,而是向中央提出“不管哪种形式,陈毅同志华野职务不变”,这个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你请陈毅来,哪怕建议他当中原第一把手都没问题,毕竟你俩是中野原老大,但还要建议陈毅在华野的职位不变,手是不是太长了点?

说到这里,我只能相信刘邓的意思其实就是中央的意思,否则上述事实很难解释,只不过没有史料支持,仅是一个猜想而已。

中央和刘邓探讨陈毅调任中原的时候,陈毅完全被蒙在鼓里,他和粟裕是在讨论“华野一兵团”名义下被召到西柏坡的,也就是这个时候,陈毅才知道了中央给他的新安排,显得有点不知所措,不过,这位党性极强的老革命家立即表示服从,没有一句二话。

也正是在西柏坡,粟裕向毛主席表示“陈军长不能走”——这比刘邓电报里说“不管哪种形式,陈毅同志华野职务不变”,两者相差10天左右。

不过,陈毅离开华野还是有些惆怅的,他不仅把一些东西分送给老战友们,例如把一套折叠桌椅送给朱老总,把一架交直流两用收音机送给周副主席,在给周的信中,陈毅有一句话相当耐人寻味:“明日即西去,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并望将来能随军入川。

把东西送人,又写信给多年前在法国相识的老战友周副主席,陈毅离开华野时颇有点轻装西去的意思。

陈毅的信不仅周副主席看到了,五大书记都看到了,不知是谁在“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这句话的旁边用毛笔画了一道粗粗的杠杠,表示这句话值得玩味。

粟裕为何不能转正?原因很复杂,但也简单!

粟裕没有转正,虽然他是华野的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而且,自从华野成立开始,他就一直是事实上的军事主官,虽然名义上陈老总是司令员。

不过,粟裕真正指挥华野全军的时候并不多,因为华野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分分合合。

1947年1月,华野正式成立,这是四大野战军成立最早的部队——西野次之,比华野晚半年,东野成立于1948年1月1日,但当时军区和野战军并未分开,中野是在1948年暮春刘邓兵出大别山之后,成立时间最晚。

华野的历史和她的构成成分一样,是四大野战军最复杂的。陈粟是黄金组合,但不在一起的时间比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在两人同为新四军高级领导人期间,陈毅就于1943年底离开军队到延安,两人分别长达近两年,从陈毅调中原一直到淮海战役快结束时,又有半年的时间两人不在一起!

华野于1947年7月为配合刘邓大军,实现“七月分兵”,整个野战军一分为三,陈粟就率西兵团配合刘邓大军外线作战,由于相当多的兵力由华东局直接指挥,这时就不能说华野由粟裕指挥了。

在粟裕指挥华野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华野正式成立前,粟裕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就是原来在苏中一带的新四军部队,是粟裕熟悉的老部队,因此指挥起来得心应手;华野正式成立之后,山东野战军的兵力合并进来,山东军区部队是罗荣桓在抗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精锐,最初的班底是八路军115师,所以难免有个别功勋卓著的老八路对新领导粟裕不那么服气,这时候就显出陈毅的威力了。

陈毅虽然也不是山东老八路的老领导,但一来他当了一年多的山东军区及野战军的司令员,熟悉这些人了,二来陈毅的军中的资历和贡献在那儿摆着,不由他们不服!

其实粟裕对全军的指挥一直有不太顺利的时候,甚至到了淮海战役在碾庄圩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时候,就出现过一些争议——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粟裕在华野取得辉煌成绩不假,但要看到他背后站着谁,在军中有司令员陈毅为他撑腰,更大的领导饶漱石也支持他,这种情况在四大野战军中是独一无二的,试想,中野有谁敢挑战刘伯承的权威吗?东野有人会对林总说三道四吗?更不要说彭大将军的西野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陈、饶二人,粟裕在华野的表现肯定会打折扣,所以粟裕不转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此之外,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当陈毅调到中原西去上任的时候,如果粟裕转正的话,大家有没有想过,陈毅怎么办?

淮海战役5个总前委成员,分成3个层次:总前委书记一人,是邓小平,常委3人,刘、邓、陈,委员2人,粟裕和谭震林。

为什么分成三个档次?很简单,负责人单独一档,没有问题,但其余4人不能混在一起,因为刘、陈、邓是大区正职,而粟裕和谭震林是大区副职。

也就是说,陈毅的“不管哪种形式,陈毅同志华野职务不变”,意味着他去中原时的身份是大区正职。

否则,以他在中原的几个副职身份看,都是不能和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相提并论的,“军事指挥小组”组长更像个临时和折衷的职务,到底是什么级别不清楚——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华野职务的话,那去中原就等于降职使用了!

你想想看,不管是中原局还是军区或是野战军,陈毅都不是一把手,这级别就乱了。以粟裕的资历还无法转正,饶本来就是华东局书记,不懂军事的他不可能兼任华野司令员,而谭震林和陈士榘等更不可能担任华野司令员,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这两个顶级职位给陈毅留着。

也就是说,在刘邓向中央请求陈毅西调的时候,这一步大棋就安排好了——说到这里,我更倾向调陈毅去中原是中央的意思而非刘邓的初衷,当然事实证明3个四川人这一台戏也唱得相当成功。

刘、陈、邓三人的革命友谊一直保持到了最后,毛毛曾经深情地回忆在最困难时期陈毅对邓小平的关心,陈毅去世后邓小平更是把陈毅之女认为自己的女儿;刘伯承和陈毅的友情更加令人感动,陈毅去世后,已经双目失明的老元帅颤抖着双手把陈毅从头到腹部摸了个遍,以手代眼看老战友最后一眼。

在陈毅灵前,刘伯承哭道:“陈老总,我刘瞎子离不开你这根拐杖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