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灵胎: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

 北京润雨 2023-01-30 发布于辽宁

兰台轨范,序

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即或有加减出入,而纪律井然。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自南阳夫子以后,此道渐微。六朝以降,传书绝少。迨唐人《外台》《千金》,不过褒集古方,未能原本《内经》,精通病变,然病名尚能确指,药味犹多精切。自宋以还,无非阴阳气血寒热补泻诸肤廓笼统之谈,其一病之主方、主药茫然不晓。亦间有分门立类,先述病原,后讲治法。其议论则杂乱无统,其方药则浮泛不经,已如云中望月,雾里看花,仿佛想象而已。至于近世,则惟记通治之方数首,药名数十种,以治万病。全不知病之各有定名,方之各有法度,药之各有专能。中无定见,随心所意,姑且一试,动辄误人,余深悯焉。兹书之所由作也,本《內经》以探其源,次《难经》及《金匮》《伤寒论》以求其治。其有未备者,则取六朝唐人之方,以广其法。自宋以后诸家及诸单方异诀,择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附焉。庶几古圣治病之法,尚可复睹,使学者有所持循,不至彷徨无措。至于推求原本,仍当取《内经》《金匮》等全书,潜心体认而后世之书,亦当穷其流派,掇其精华,摘其谬误,而后此书之精意,自能融会贯通,而心有实获,则变化在我矣。

乾隆二十九年四月 洄溪徐灵胎书于吴山之半松书屋


徐灵胎先生好像有先见之明,恐后人托名误导世人,在去世前半年,自己编写了编年谱向世人交代自己的一生。伪托之事依然层出,其在世时出版的书籍11种,后世以其名号出版的书籍有56种(包含其真正著作)。徐灵胎先生对于医学,主张尊经崇古,反对一方(六味,八味)加减治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