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上)第八节

 liuhuirong 2023-01-30 发布于湖北

第八节:

前半段,在齐宣王对孟子问及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期称霸的事情,孟子因为“未之闻也”而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开导齐宣王(无以,则王乎?)可见孟子作为圣人来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定然不会随口告知他人什么。

引申:连圣人对于自己所说的话都非常的谨慎,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臣未之闻也),知道就是知道(则王乎?)。可见圣人对于帝王而言已经算是高一等的存在了,那么,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不用称其道了。百姓更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样,至少在社会生活中,不会造成太多的误会以及笑话(有些旁门左道以及道听途说获得的道理或是知识都有可能被个人以讹传讹,从而让更多的人受到蒙骗甚至是伤害;除此之外,还有自己对某事物的理解,如果非常的浅薄与片面,就不要和众人分享了)。

中间:孟子引用齐宣王的故事来告诉齐宣王仅凭这颗“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而无需顾及百姓对他的吝啬认知。

引申:不忍心(仁心),在原文中是指齐宣王看到牛即将被杀死而不忍心其没有罪过而死亡,现实当中也一样,每条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与守护。但是,作为如今,死还有其自身的引申意味在其中,即没有罪过而被他人算计,从而受到伤害或无法正常生活。如若出现这样的情况,个人觉得人们更应该尊重与守护自己的生命,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充满阳光与希望,若是选择以牙还牙的话,你也会被归结到“恶”当中去,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后半段(以小易大~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这一段有一个问题,孟子是在说用牛或是用羊来祭钟是没有区别的,而,宣王却依旧还在纠结百姓认为宣王以小易大的吝啬心理,可以说是完全答非所问的一段对话。孟子没有说错,而宣王其实也非常的尴尬与矛盾:自己若是看到羊被杀害,不也会像牛被杀害那样不忍心吗?那还祭钟么?其实,宣王自己也知道牛羊被杀害是一样的道理,但是碍于古代的祭祀文化,不得不从中选一个来祭祀。

引申:“君子远庖厨也”这句话古今都适用,其实是在讲一个生态保护问题。

古时,君王碍于祭祀文化的传承,就算知道杀害牛羊(禽兽)是不忍心的事情,却也只能不得不对牛羊做出选择。

今时(基本上不再用牛羊祭祀),百姓需要依靠牛羊等(禽兽)来生存,来供给生命所需,而可避免的对牛羊做出选择。因为,今时的生存、饮食手段或是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不一定要破坏了生态平衡才能生活下去(牛羊的例子只是生态平衡的其中一点罢了)。现在的确也有人不是因为吃素而不去杀猎牛羊(禽兽)的,而是真正意义上体会到了自然生态物种与人类之间的紧密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