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

 四地闲夫 2023-01-30 发布于山东

导读

“辕门射戟”这个历史典故,最早出自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吕布传》。后来经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演绎,以及同名戏剧的开演,最终使“辕门射戟”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

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三国志·吕布传》

公元196年,袁术派麾下大将纪灵率兵攻打刘备,而为了阻止纪灵的军事行动,吕布展现豪侠本色,强势介入调解刘备、袁术两家之争。他邀请刘备、纪灵双方到帐中赴宴,并以“射中营门处画戟小枝”作为让纪灵退兵的赌注;最后,吕布抖擞精神,施展出百步穿杨的绝技,一箭命中画戟小枝,技惊四座。纪灵无奈只好退兵,刘备因此逃过一劫。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

吕布在辕门射戟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及超强个人能力,可以说,辕门射戟是吕布个人的高光时刻。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辕门射戟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公元199年2月),吕布就在下邳之战中成为曹操的阶下囚并被绞死,一代神将就此谢幕,令人唏嘘!

那么,在辕门射戟中技惊四座的吕布,为何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败亡了呢?今天,我们就抽丝剥茧,还原出吕布在辕门射戟后迅速败亡的原因。

辕门射戟前大背景:曹操、袁术均对徐州志在必得,留给徐州的时间不多了

陈无己:彭城之地,南守则略河南、山东,北守则瞰淮、泗,故于兵家为攻守要地。——《读史方舆纪要》

徐州具有西控中原、南屏江淮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雄踞中原的曹操,以及割据淮南的袁术,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先拿下军事要地徐州。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徐州具有西控中原、南屏江淮的重要战略地位
  • 曹操要北上,必须先取徐州,才能确保后方安全

公元196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出兵勤王,迎汉献帝入洛阳(后迁许都)。此后,曹操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并逐步从群雄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中原(河南)霸主。而在河北,袁绍经过东征西战,也已据有黄河下游四州中冀、并、青三州,距统一河北仅一步之遥。此时的袁绍地广兵多,是当时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

曹操、袁绍两人互为对方统一天下的绊脚石。袁绍要统一天下,就必须先南下消灭曹操集团,才能打通兵进荆州、江东的通道;同样,曹操要问鼎天下,也必须先要跨过袁绍这一关。也就是说,曹操、袁绍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略决战已不可避免。

在地缘关系上,从徐州可直接进攻曹操的地盘豫、兖两州。所以,为了避免在与袁绍决战时,吕布(徐州主政者)偷袭豫、兖两州,曹操必须在决战前拿下徐州。

在这个大前提下,曹操随时会进攻徐州,此时,留给徐州(吕布)做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
  • 袁术要生存,就要拿下徐州,以实现“守淮必守徐”的战略目标”

李泌:若失徐州,是失江淮。——《读史方舆纪要》

袁术割据淮南,成为一方霸主。但是,如果曹操或袁绍从徐州南下,与荆州的刘表夹攻淮南,则袁术必败无疑。因此,在地缘关系上,袁术要想生存,只有北上攻占徐州,或者南下拿下荆州这两条路可选。

南下拿下荆州,以实现“守江必守淮”的战略目标。如果能拿下荆州,那么,就可利用淮南与荆州之间的战略纵深构筑防线,并让徐州、淮南互为犄角,从而让曹操、袁绍望而生畏。而且,如果再继续向江东发展,袁术就可站稳脚跟,实现霸业。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守江必守淮

而袁术也不糊涂,他早就认识到荆州的重要性。公元191年,袁术派孙坚攻打荆州,讨伐刘表,但孙坚却在此战中遇害,致使袁术攻取荆州的计划受阻,被迫放弃荆州。

在南下荆州受阻的情况下,袁术要想生存,只能北上夺取徐州,以实现“守淮必守徐”的战略目标。徐州可西取中原(豫),北取山东(兖),而且徐州与淮南之间可形成战略纵深,并互为犄角;也就是说,如果拿下徐州,袁术就占据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但是,如果失去徐州,袁术将被困在淮南,被曹操消灭是迟早之事。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守淮必守徐

综上所述,在曹操、袁绍两大军事集团决战不可避免的前提下,曹操夺取徐州是必须之战而对于袁术来说,在南下荆州受阻的情况下,夺取徐州,实现“守淮必守徐”的战略目标,就成为他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徐州上空已是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了。

吕布要保卫徐州,必须高瞻远瞩,根据徐州的地缘特点布局

徐州古称彭城,下辖东海、琅琊、彭城、广陵及下邳五个郡。在地理位置上,徐州连接青、兖、豫、扬四地,是南北交通要道;而在地理位置上,徐州处于四战之地,孤城难守。所以,吕布要想在徐州站稳脚跟,必须根据徐州地缘关系来布局,理论上有以下几种策略。

  • 策略一、联合袁术抗曹:利用徐州、扬州构筑防御体系

上面说过,袁术要想守住淮南,就必须拿下徐州,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守淮必守徐”战略原则。拿下徐州后,袁术攻可西取中原(豫),北取山东(兖),守则利用徐州与淮南之间的战略纵深御敌。但是,如果失去徐州,袁术将被困于淮南,成为瓮中之鳖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

由于徐州在地缘上处于四战之地,孤城难守。在这种情况下,吕布要抵抗曹操的进攻,可以选择与袁术联合抗曹,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而颇具战略目光的袁术也清楚这点,所以在强攻徐州不下的情况下,他主动改变策略,提出与吕布结为儿女亲家,联合抗曹。

但是,吕布缺乏战略目光的短板再次显现他无法在复杂的局势下做出正确的判断,没有意识到这是保住徐州的绝佳良机,因此,在陈登的游说下,他拒绝了袁术的和亲请求。

  • 策略二、联合刘备攻打袁术:拿下淮南,实现“守淮必守徐”的战略目标

公元196年,袁术派大将纪灵攻打驻守在小沛的刘备,为了稳住吕布,袁术事先已经给吕布送了军粮,而吕布也同意保持中立。其实,袁术的真正目的是夺取徐州,但因为害怕刘备与吕布联手,所以才选择先就近攻打刘备,袁术的如意算盘是在打败刘备后,再让纪灵继续进攻在下邳的吕布,以夺取徐州。

由此可见,袁术对于吕布、刘备两人联手颇为忌惮。在这种情况下,吕布如果主动与刘备联手,南下进攻已开始走下坡路的袁术,那么,拿下淮南的胜算就很大,从而可轻松化解徐州面临的困局

但可惜的是,吕布压根就没想到这一招,自然也无从实施了。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
  • 策略三、认清形势投降曹操:可保住性命

在曹操对徐州志在必得,而吕布又与袁术、刘备闹翻的情况下,投降曹操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但是,吕布却后知后觉。直到在下邳成为曹操的阶下囚时,他才想起投降之事,可惜为时已晚。

综上所述,在曹操、袁术都对徐州志在必得的情况下,吕布想单独守住徐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吕布如果不想投降曹操,就只能根据徐州的地缘特点,从徐州南下攻克淮南地区,以实现“守淮必守徐”的战略目标,以抵抗曹操的进攻。

而在具体策略上,吕布可以选择与袁术结盟(策略一),或与刘备联手强攻袁术(策略二)的方法,以达到拥有淮南的目的。但是,吕布却受困于战略目光的短板,无法在复杂的形势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及选择最终,吕布用了“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处理徐州危机。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

辕门射戟为"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在战略上是一大败笔

公元196年,袁术想出兵攻进徐州,但是,当时吕布坐镇下邳,而刘备则驻守在小沛,两人互为犄角之势,袁术硬碰硬没有胜算。于是,袁术就采用各个击破的计策,派大将纪灵进攻刘备,计划在打败刘备后,再进攻在下邳的吕布,从而达到夺取徐州的目的。

由于袁术的战略意图过于明显,导致被吕布一眼识破。于是,为了化解徐州的危机,吕布就以在辕门射戟做为让纪灵退兵的赌注,而他也展现出超强的实力,一箭命中画戟小枝,最终成功让纪灵知难而退,从而使袁术的计谋无法得逞。

辕门射戟毫无疑问是吕布个人的高光时刻,但是,这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在战略上却是一大败笔,这也让吕布,刘备、袁术三人均成为输家。

  • 自绝结盟良机并驱逐强援:吕布作茧自缚

布遣人求救于术,自将千馀骑出战,败走,还保城,不敢出。术亦不能救。——《三国志·吕布传》

在辕门射戟前,吕布先收了袁术的军粮,并答应保持中立。但是,随后吕布却出尔反尔,在纪灵攻打刘备时,用辕门射戟的方法为刘备拉偏架,这彻底激怒了袁术。雪上加霜的是,在辕门射戟中的高光表现,让吕布的心态开始膨胀,从而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这导致他随后在陈登的劝说下,武断地拒绝了袁术提出的和亲建议。

此后,袁术虽然因为称帝的需要,再次与吕布结盟。但是,这只是表面结盟而已,袁术并不打算在军事上给予吕布任何帮助,所以,在后来曹操攻打吕布时,袁术就拒绝派兵援救吕布。

随后,踌躇满志的吕布,又认为已不再需要刘备的协助。于是,他又对驻守在小沛的刘备发起攻击,从而迫使刘备投靠曹操。

深度|辕门射戟是神来之笔?是战略败笔,忽视徐州地缘特点酿败局

在辕门射戟的高光表现后,吕布亲自断绝了与袁术结盟的机会,同时又驱逐了刘备;而在内部他又不能获得以陈珪、陈登父子为首的徐州地方大族的支持。在内外交困的大环境下,作茧自缚的吕布败局已定。

  • 袁术难逃瓮中之鳖的命运

袁术盘踞的淮南(扬州)偏居一隅,在地缘关系上,荆州和徐州将淮南夹在中间。所以,袁术要想摆脱瓮中之鳖的命运,就必须至少拿下荆州、徐州中的一州,但是,在孙坚南下攻打刘表遇害后,袁术攻取荆州的希望已破灭;而在强攻徐州不下,又被吕布拒绝和亲结盟的情况下,徐州也成为袁术可望而不可及之地。

因此,在无法得到荆州或徐州的情况下,袁术已难逃瓮中之鳖的命运,被曹操所灭只是时间问题了。

  • 刘备同样是输家

在辕门射戟前,刘备虽然被吕布赶出了徐州,但至少还有小沛这个落脚地,而且在战略上,他还存在着与吕布联手,拿下袁术的淮南地盘的可能。但是,随着吕布在辕门射戟后心态的急剧膨胀,刘备不仅失去了与他联手进攻袁术的机会,而且也被吕布驱逐出小沛,从而失去了唯一的地盘,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开启了漂泊之旅,投靠曹操。 所以,刘备同样是辕门射戟中的输家。

综上所述,辕门射戟只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但无法解除徐州所面临的危机,反而使吕布、袁术、刘备三位主角均成为了输家。所以说,辕门射戟在战略上是一大败笔。

结语

在地缘关系上,徐州具有西控中原、南屏江淮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雄踞中原的曹操,以及割据淮南的袁术,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拿下徐州。在这个大前提下,徐州劫数已定。

而吕布要想成功守住徐州,只能根据徐州的地缘特点,在淮河北岸构筑链式防御体系,具体是在徐州与淮南之间,利用纵深分层次防守,这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守淮必守徐”战略原则。而如果不利用徐州与淮南之间的战略纵深设置防御体系,并让两地互为犄角防守,那么,就会被曹操抓住机会各个击破。

所以,吕布要解除徐州危机,在不想投降曹操的情况下,只能拿下袁术的地盘淮南。而要拿下淮南,吕布有两个选择,一是与袁术结盟对抗共同的敌人曹操,二是与刘备联手攻打袁术。得到淮南后,就能实现“守淮必守徐”的战略目标,则可抵御曹操的进攻。

但是,在关键时刻,吕布战略目光不足的短板开始显现。他用简单粗暴的辕门射戟方法来处理徐州危机,而事实证明辕门射戟是一个战略上的败笔,它使吕布获得淮南地区成为不可能的任务,从而让曹操获得了各个击破吕布(徐州)、袁术(淮南)的机会,最终让吕布、袁术、刘备三人均成为输家。

辕门射戟是吕布个人的高光时刻,但却是战略上的一大败笔。这就是吕布在辕门射戟后迅速败亡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