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安汉公仁政
箕子即位后,年号改为“元始”。元始元年春天,南方蛮夷自称“越裳氏”,经益州来长安朝贡,并献上白稚和黑稚,在古人眼中,这种鸟类与凤凰类似,视为祥瑞。 古书上说“王者德泽,旁流四表,则白雉见”,意思是天下出现道德名望传播到四方蛮夷之地的王者,白稚就会出现。更重要的是,西周时候周公辅政,就有此类事情发生,史料记载如下:
意思是风调雨顺,四海承平,应该是中原出了大圣人。 ![]() 前面说过,汉朝人迷信祥瑞、灾异、鬼神现象,儒家齐学派里专门有“天人感应”的学说,面对这一祥瑞,群臣纷纷上书歌颂王莽的功德。 表面上看起来,王莽和周公有诸多相似之处:
还有一件事情是王莽替被傅太后逼死的中山国冯太后平反,冯太后之死见系列六。冯太后是当今皇帝的祖母,这使得王莽的功德再次增加。 史料中记载群臣上书内容如下: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王莽的功劳比得上在昭宣两朝辅政的霍光(前面的系列有讲解),霍光的待遇与萧何相当,那么王莽的封赏也应该比照萧何; 第二层,王莽与周公类似,周公本来姓姬,有功于周,故称“周公”,王莽有功于汉,那么他的封号用“安汉公”最恰当。 ![]() 这个称号中含有国名,实在太尊贵了,无论王莽心里再怎么欢喜,表面上必须推辞。因此在经历多次推辞拉锯,甚至比皇帝禅让的次数更多,最终王政君下诏封王莽为“安汉公”,并将萧何的旧宅赐予王莽。
王莽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对于其他赏赐坚决不接受,还说“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意思就是等全天下人都富足时,再给他封赏。 王莽的这番话尽显其高风亮节和道义担当,他赢得了空前的拥戴。
既然已经被封为“安汉公”了,那么王莽自然会仿照“周公”进行施政。 第一点是“兴废继绝”,即“兴灭国,继绝世”,把消亡的国重新恢复,把断绝的祭祀再续香火。在儒家看来,后代最大的孝,就是保证祖先祭祀的香火不灭。在这方面王莽执行了以下政策:
对于这些刘姓宗室和功臣后代来说,这些爵位是天上掉下来的,当然会更拥戴王莽,所以虽然王莽在践行儒家的“德”“孝”,但实际上也笼络了人心。 第二点很冷门,就是“春秋讥二名”。按照当时儒家的说法,人的名字应该是两个字,如孔子本身名孔丘,孟子叫孟轲,荀子叫孙卿等。汉代时候很多人是三个字,包括当今皇帝刘箕子,为此王莽把皇帝的名字改为刘衎(音kan)。 这个制度不是强制的,要看它是否得人心,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中验证一下,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曹操,孙权等等,是不是都是两个字的?这说明到了东汉末期,社会上还保持着取单字名称的习惯,由此可见当时王莽的举措,民间执行得很好。 ![]() 第三点就是广施仁政,这也是后世称王莽疑似“穿越者”的地方:
这些措施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令人称道的,所以当时王莽的人气空前高涨。 十八、光鲜背后的阴暗面
王莽的权力来源于哪里?这肯定要追溯到王政君,她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可是王政君一天天老了,汉平帝一天天长大,等到皇帝大婚之后,新的外戚按照惯例必会分享权力,届时王莽是否还能大权独揽尚未可知。 最好的方式是让皇帝娶王氏女子为后,这样王家又添加一层外戚身份,可谓“双保险”。史料记载如下:
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出以下端倪:
于是最终王政君下诏,选定王莽的女儿。不久之后,皇帝大婚,王氏地位再次巩固。
箕子登基之后,王政君为名义上的至尊,实际大权在王莽手中,此时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四辅三公制。 三公为大司马王莽、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王崇,属于外朝官;四辅为太傅王莽、太师孔光、太保王舜、少傅甄丰。王莽内外两任,权力最大。 之前我们说过中山国的外戚,即刘箕子的母亲一系卫氏,由于王莽新派一位中山王而被迫留在中山国。卫太后母子无法团聚,整天以泪洗面。 ![]() 卫太后有位弟弟卫宝与王莽长子王宇关系很好。王宇深受儒家影响,他同情卫家遭遇,想帮助卫家又不敢违背父亲意愿,于是把老师吴章和妻兄吕宽找来商量。 几个人商量之后,决定让卫太后修书一封,表达对于王莽“为人后”政策的理解,思想上跟王莽站在一起,让王莽产生同情,让她去长安。 所谓“为人后”,就是人在礼仪上是谁的儿子,逢年过节祭祀谁。一般情况下,礼仪上的父母和血缘上的父母一致,但是出现不一致时,礼仪要大于血缘。向之前的汉哀帝,他在礼仪上父亲是汉成帝,如今的汉平帝刘箕子,其礼仪上的父亲也是汉成帝。 王莽看到上书之后很高兴,封赏了卫太后和中山国官员,但是觉得卫太后既然理解自己,更不应该来长安了。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吴章提出,让吕宽弄些动物鲜血,趁夜泼洒到王莽家的大门上。第二天王莽发现后定会视为灾异,吴章会将其解释为王莽不让卫氏家族来长安,所以上天才会降下这种异象——由此可以看到出身儒家齐学的王莽很相信祥瑞和灾异。
吕宽执行的时候被发觉,逃跑到广汉郡(四川境内)被捕,然后被杀,全家流放。王宇自尽,妻子生下孩子后也被杀死,卫太后家族除了她自己和嫁给中山王的侄女外,其他也全部被杀。吴章被腰斩分尸,他是太学博士,儒学名家,门下弟子一律不得出仕。 ![]() 王宇身为王莽的儿子,他自杀应该与其弟弟王获被王莽逼死有关。这件事情需要补充一下。王莽在汉哀帝时被逐出长安,回到封地新都国,此时他的儿子王获因为小事杀了婢女。当时奴婢问题是儒家关注的伦理重点,王莽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选择逼死儿子王获。 事实上,王莽手下的奏疏也为他的做法说明理由:
意思是王宇相当于周公时的管叔、蔡叔,周公当然没有徇私,而是一杀一放,安汉公王莽自然也不敢顾私。另外,王莽还作“诫子”书八篇,应该让天下学官教授。 吕宽案牵连还不止如此:
王莽借助吕宽案,对汉朝上层社会进行“整风”运动,排除异己的同时,更捍卫了儒家伦理的“合法性”,这使得儒家道德有了政治上的约束力。 但诛杀皇族、逼死儿子,杀害亲人等行为,这些明显违背儒家伦理的行为,竟然反过来捍卫儒家伦理的合法性,这不是自相矛盾的事情吗? 史料记载:
大意时在汉室倾危,王莽专权的时候,不少人激愤之下,选择去国隐居。其中一个叫逢萌的人,在王莽逼死儿子王宇的时候说,儒家的三纲已经绝迹了,再不离开,就会大祸临头。 十九、臣子之巅
在王莽给女儿操持婚事的时候,大司徒司直陈崇授意张竦上书阐明王莽的功业,其中有以下几点:
《汉书·王莽传》中全文收录这篇奏疏,洋洋洒洒二千余字,令人大开眼界,最后请求:
关键是希望王莽可以仿照周公,得到以下特权:
![]() 不过此时吕宽案爆发,朝野暂时没有处理。等到案件余波平息之后,群臣审视这篇奏疏,觉得很可行。 于是汉朝出现了一个新官职——宰衡。我们知道“皇帝”这个词是嬴政从“三皇”“五帝”里各取一个字组合而成,“宰衡”则是从“阿衡”和“太宰”两个官职里各取一字组合而成。 宰衡是真正的政府首脑,并享受特殊礼仪待遇。王莽把他兼任的大司马、太傅以及宰衡刻成一个官印“宰衡太傅大司马印”,以更牢固地掌握权力。 如果说“安汉公”的尊号模仿的是儒家理想里的周公,那么“宰衡”的官位可以看作模仿汉家传统的“相国”,也就是汉初萧何的地位,是“总理大臣”。 后来,又有大臣提出“宰衡位宜在诸侯王上”,不久之后,近千名官员上书,要求朝廷为王莽赐九锡。在众人的呼吁下,王政君亲自到未央殿前,下诏“加九命之锡”。 九锡是九种礼器,具体是哪些并无明文记载,直到东汉曹操时才定型。依据《礼记》记载,九锡里有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九锡的颁赐,说明汉廷已经把国家最重要的祭祀、征伐权力都赐给了王莽,换言之,九锡所赐予的不是器物,而是权力。 后世权臣在准备“禅让”戏码时,都会让控制的皇帝赐九锡,如曹操曾受九锡,有一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因为司马昭曾经受过六次九锡的赏赐!
元始五年,也就是公元六年,年仅十五岁的汉平帝刘衎病重。 王莽仿效周公,做了一个要代替刘衎去死的册文,跑去南郊祭天许愿,但是汉平帝还是在十二月驾崩。 (周武王生病时,周公曾经在先祖面前祈祷,许愿代替周武王去死,并把册文藏在柜子里;周成王时,周公摄政东征,流言纷纷,周成王也有些怀疑。后来发生灾异,周成王打开柜子,发现册文,大受震动,对周公的疑虑也尽数打消——这件事情被称为“金縢藏册”) ![]() 这是汉成帝以来连续第三个没有子嗣就驾崩的皇帝,朝野震动。 汉平帝刘衎自幼体弱,在五年的傀儡皇帝生涯中,母族尽诛,妻子又是王莽女儿,想必困闷之极,长期气郁于心,自然命不长久。从这点来说,王莽是负有责任的。 时隔五年,王政君、王莽姑侄二人再一次面临为汉朝选定皇帝的局面。汉元帝的世系已绝嗣,只能向上追到汉宣帝。按照辈分和父子相继的原则,刘衎是汉宣帝的曾孙,王莽认为只能从汉宣帝的玄孙辈里找。 王莽选了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王莽称他为“孺子”,史称“孺子婴”。 王莽如周公当年摄政,不过事情出现“奇怪”的变化——通过儒经考证,周公摄政并不只是顾命大臣,而是一位穿天子冠冕、践天子之位的“假王”!
既然王莽摄政得到王政君的同意——“如周公故事”,那么王莽居摄的安排也就很容易操作:
刘婴呢,他在干嘛呢?这时刘婴并没有登基,而是被立为皇太子。 皇太子这个身份极其微妙,意味着刘婴没有登基,还只是汉平帝刘衎的皇太子。但此时刘衎已死,王莽只是“假皇帝”和“摄皇帝”,那么“皇帝”是谁呢? 没有,不要惊讶,此时的天下没有皇帝。 注: 本篇介绍了王莽加封安汉公的过程,核心就是仿效儒家先哲周公。 王莽与周公有很多渊源,他的施政也仿效周公时期,功业也被拿来与周公类比,甚至后世还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也是把两人作为比照的对象。 王莽的仁政使得他得到天下多数人的拥戴,但是他仍担心大权旁落,于是让自己的女儿变为汉平帝的皇后,并且通过吕宽案,处理平帝的母族,诛连皇族和大臣,排除异己。王莽加封宰衡,赐九锡,享受极大的荣宠。 等到平帝驾崩后,王莽的权力和尊崇达到历代臣子的巅峰,成为“摄皇帝”、“假皇帝”,实质上就是汉朝的皇帝。 人臣巅峰之后,再稍微迈一步,就是最高的至尊位置——皇帝,相信多数处于这一位置的人都无法拒绝这一诱惑,王莽也不例外。 |
|
来自: 新用户1547218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