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面对大环境趋势不好以及整个行业都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汾酒集团做出了最好的选择:苦炼内功,厚积薄发。杜牧的这首诗中的“杏花村”正是我们今天说的汾酒的生产地。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拥有中国最著名的白酒生产基地,它是国内第一个白酒产量突破万吨的。而且,它早在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已经上市,是中国白酒的第一股和山西的第一股。但是当年的行业老牌大哥近些年来却一直“不上不下”,虽说17年后汾酒一顿操作猛如虎,但是也再也无法重现98年以前的辉煌地位。那些年,白酒行业的“至尊皇冠”上刻着一个大大的“汾”字正如笔者开篇引用的那两句诗一样,汾酒早在古代就已经扬名立万。其实汾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北齐武成帝十分喜欢(《二十四史·北齐书》)。(当然也有说是已经有4000年历史了)扯得有些远了,不过汾酒确实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类之一。1949年建国之后,我国各行业“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入。白酒作为占当时国家税收比例最大的行业,无疑成为了国家的“宠儿”,此时的白酒生产关乎国事民生!这个时候,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虽然刚刚成立不久,却立刻被国家政府选中,成为了中国第一种国宴用酒,这为之后近四十年的汾酒品牌推广打下了基础!国家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同时,汾酒也在不断地扩张和创新。1985年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此时在整个白酒行业市场份额中,清香型汾酒占比将近70%。1993年正式上市以后,名声大噪。在此前,汾酒更是被国家五次评定为“国家名酒”,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升高和增强。那些年,白酒行业的“至尊皇冠”上刻着一个大大的“汾”字!外忧内患,汾酒跌落神坛!至今,1998年震惊全国的“山西假酒案”已经过去23年,虽然看起来几乎所有消费者都已经遗忘,但是这起恶性事件就好像一颗钉子扎在了山西人的心口,虽然钉子已经被时间拔出,却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烙印伤口。犹记当年报纸标题“劝君莫饮山西酒”,可见事件之恶劣。假酒案对于整个山西的白酒行业都影响巨大,本身在1993年之后汾酒的市场份额就在逐年下降,这下更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当然,不单是因为外部因素受牵连,在内部这位老大哥自己也犯了“病”。1998年国务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国务院发言人就放开名烟名酒价格调整部分烟酒价格发表谈话》一文之后,汾酒集团自行放弃了高端产品路线,而是选择继续走“亲民”路线——"要造就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正是这一错误的战略选择,成为了导致昔日大哥跌落神坛的最致命的一击!虽然后来汾酒集团及时调转了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革和创新,不断开发研制高档新品(青花瓷汾酒系列),但是为时已晚。此时的汾酒变得晕头转向,没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市场份额不断被抢占。到2000年以来,浓香型白酒成为了整个白酒行业的主导者(“茅五剑”),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0%,而老大哥代表的清香型白酒仅占比10%!中国酒魂,“汾老大”再现生机 汾酒集团进入低迷期后,其实山西政府也很头疼。省内重点企业遭重对全省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大众似乎走出了“假酒案”的阴影之后,山西政府又重新开始重视清香型白酒行业。有了政府的重点扶持,汾酒集团开始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模式,借助各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想要在“凌冽寒冬”之后重现生机。不过此时的白酒行业已然被浓香型白酒占据了大半江山。想要抢占回市场份额并非易事。2008年,汾酒集团开始在营销和产业线上双线操作,在低端产品集中发展“杏花村”的同时,在高端产品方面也重点推进“青花瓷”和“老白汾”。汾酒勉强稳住了地位。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任命李秋喜为汾酒集团新一任董事长。这一刻开始,汾酒集团将迎来企业的第一次重要的转折!李秋喜当时可谓是“临危受命”,因为整个企业的情况并不乐观,五粮液和茅台的营收一个已经破百亿,一个将近百亿(茅台96.69亿,五粮液111.29亿)。而“汾老大”2009年营收还不到20亿。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1996)提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李秋喜首先考虑的就是利用汾酒的品牌价值,抵消之前“假酒案”带来的大众质疑声,重新获取消费者的信任。2009 年末,汾酒集团精炼提出了“中国酒魂、清香天下”的文化理念。2010年,汾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汾酒唯一荣获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白酒甲等大奖章95周年纪念大会”。2011年,汾酒在北京举行“汾酒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大会”。 2009年到2012年,汾酒集团成功的向大众系统性的阐述了“什么是汾酒”,不断的打造汾酒的核心竞争力,让消费者回忆起谁才是世界酒文化的鼻祖,谁代表了“中国酒魂”。进而让汾酒再起跻身中国白酒第一梯队,打造白酒头部品牌,再次受到消费者的尊重。2010年汾酒集团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3%,达53.7亿元;同年产能增长300%。2012年全年营同比增长70%。不但如此,汾酒集团在细分市场上面也下足了功夫,2011上市了“白玉汾酒”和“竹叶青酒”,2012年拿出24亿元开始投产保健酒。汾酒集团第一个重要拐点至此已经完成几乎完美的转弯。此时的汾酒虽说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列,可是堂堂“汾老大”怎会只甘心止步于此?厚积,李秋喜不惜立下“军令状”其实早在2012年第四季度,整个白酒行业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汾酒也不例外,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在山西省内的市场提升空间已经没有了,而且刚好,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然结束。在面对大环境趋势不好以及整个行业都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汾酒集团做出了最好的选择:苦炼内功,厚积薄发。虽然上文所说的压力对于汾酒集团的高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但是他们却顶住了压力开始谋划未来。无论什么产品,品质永远是对消费者最好的保障,也是一种无声的品牌传播。汾酒集团开始对产品的原材料严格把关,“寻找最好的种粮基地”。2015年4月25日,汾酒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率先执行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同时,汾酒集团全面升级了自身的营销运营系统。2017年2月,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了一份军令状:2017~2019年,汾酒集团收入(酒类)增长目标为30%、30%、20%,利润(酒类)增长目标为25%、25%、25%;三年内完成汾酒集团的整体上市,实现集团公司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完不成目标,我引咎辞职” “我可以不当官,但汾酒的发展一刻也不能耽误。”李秋喜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诺着。2019年,三年时间转瞬即逝,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李秋喜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完成任务。早在2018年,汾酒集团就已经做完了那份“军令状”的的作业。2017年-2019年,汾酒销售业绩年均增幅36%。如此平稳的发展当然不是靠“运气”,三年前的准备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最好的回报。2019年,汾酒年销售额终于破百亿大关,正式加入了白酒百亿俱乐部!不过此时汾酒也有些“心急”的操作,汾酒集团销售的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汾酒自制产品和汾酒开发产品。汾酒的自制产品是由汾酒销售公司的独立销售团队组织经营的,系统地由汾酒销售公司经营。汾酒的开发产品,是由定制公司和科技开发公司经营的开发产品。这样一来就导致汾酒出现了各种瓶体和各种包装,无论是由开发者开发出来的还是来自买断产品,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真的假的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说白了就是他们自身想要发展贴牌经销商,导致当时市场上鱼龙混杂,消费者不敢也不愿意买单。其实包括“茅五剑”的很多企业都有这种情况,不过还好各企业“良心未泯”,及时叫停。贴牌事件就此完结。2020年人类灾难降临,整个世界都按下了暂停键。不过汾酒的复兴之势并未停止。从“一控三提”(控量、提质、提价、提效)到李秋喜亲自直播带货,“汾老大”一步没停!由2020年年报可知,年终李秋喜交出了汾酒系列年销售额126.29亿元,同比增长22.64%;高端产品青花汾酒系列同比增长30%以上的完美答卷。2021年进入最后一个月,目前有数据显示,仅2021年上半年汾酒营收达121亿元,位列行业第三。至此,汾酒又回到了白酒第一梯队。结语笔者认为汾酒能从低谷再回高峰,证明了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潜力!汾酒拥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但却没有完全依赖品牌的力量,而是不断的坚持做品质,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追赶,不断地超越。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汾老大”必将复兴!本文属于赢销力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授权后请在标题下方注明作者,文章结尾注明作者简介和文章出处。(授权请联系小编:13137114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