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顺海 | 口罩还未摘掉,原材料又双叒叕涨价,食企应如何应对?

 赢销力 2023-01-30 发布于河南

前言:

食品行业发展至今,市场竞争已经由增量竞争发展到存量竞争,“贪食蛇大作战”将不断上演,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只有自己强大,才不被别人践踏。

作者|史顺海

行业困局:

自2020年疫情发生,连续3年以来原辅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严重挤压食品企业利润空间。

雪上加霜,2022年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推动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

同期数据对比,小麦/油葵/玉米/豆粕/棕榈油价格分别上涨32.5%/68.7%/51%/56%/85%,铝材/PET 价格分别上涨 32.9%/51.6%。

食品饮料作为传统工业,大多采取“成本定价”模式,受成本困扰和产品涨价压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涨价),丢失销量,退(稳价),丧失利润。

更主要的,提价虽在短时间内稳定了产品收入,却仍难扭转原料价格上涨的发展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上半年,食品饮料行业约80%企业盈利出现了下滑,甚至亏损。

即便如此,依然还有20%的企业处于持续稳步盈利:

茅台、伊利等巨头企业产品稳步提价,突破重围,实现收入与利润的持续成长;

钟薛高、元气森林等新兴品牌在定价策略上占据行业制高点,享受着最大化溢价。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品牌给我们哪些启示?

01

江湖地位是王道

先放个“毒”:10月16日晚,贵州茅台发布财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16.77%;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19.14%。

飞天茅台,厂家指导售价是1499元/瓶,而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一些地区售价已经飙升到3000元以上。

2021年茅台酒实现营收1282亿,毛利率是86.9%,飞天茅台出厂价是969元。按照粗略推算的话,一瓶飞天茅台的成本还不足100元。

如果按照成本定价,茅台就不是现在的茅台了。

在白酒行业,茅台贵,并不只是贵在它好喝,茅台久居白酒行业龙头老大地位,已形成品牌护城河。

独特的酿造工序,加上工艺的加持,历史文化的沉淀,以及资本的助推,最终产品价格远远超出它的实际成本。

有“小茅台”之称的海天味业是调味品类的绝对龙头企业,市值在2019年、2020年分别超过万科、中国石化,跻身A股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15强,其中在上交所排名前10。

相关数据显示,海天酱油销量市占率接近20%,约是第二名(中炬高新)的5倍。全国超过5000家经销商的高效市场网络,让海天味业成为国内少有做到精细化覆盖的快消品品牌。

关于产品利润,海天确实也有一套。

海天2019年财报显示,企业年销量达198亿元,包含酱油、蚝油、调味酱三大品类,而酱油品类贡献了公司超过58%的营收,达116亿元,而且酱油类产品带来的毛利率超过50%,遥居业内之首。

食品行业发展至今,各细分品类都有领头企业。其中,行业寡头格局形式最多的有两种。

一种是绝对寡头,如口香糖行业的益达、活性乳酸菌行业的养乐多、辣条行业的卫龙、肉制品行业的双汇等;

另一种形式是双寡头,比如牛奶行业的伊利蒙牛,饮用水行业的农夫山泉和怡宝,汽水行业的可口和百事,凉茶行业的王老吉和加多宝,速冻行业的三全思念,糖果行业的徐福记和马大姐,等等。

领头企业一方面通过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定价权,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优势构筑成本壁垒。

更重要的是,强大的品牌是有征服能力的,尤其是对价格的征服,解决了消费者“为什么卖那么贵”的心理疑问,而让营销不仅仅是一种噱头。

02

做不了第一,要做唯一

食品行业,绝大多数企业以模仿、跟随为发展路线,缺少核心竞争力,大多企业净利率水平停留在个位数徘徊。

但随着消费升级及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演化,部分企业率先洞悉消费升级需求,以差异化产品摆脱原有单一产品的价格线性竞争。

随着大众啤酒市场的饱和,工业啤酒产品同质化、口味单一等缺陷逐渐暴露出来,精酿啤酒应运而生。

区别于工业啤酒,精酿啤酒具有产量更小、品种更丰富、原酿、无辅料等特征,促使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逐渐由“价廉”转为“高质”。

从价格方面,普通工业啤酒在市场上主要价格区间在6元及以下,而精酿啤酒主销价格在10元以上,有些甚至在30-100元。精酿啤酒的诞生带来啤酒行业近几年盈利水平的持续提升;

今年的“雪糕刺客”事件引起了许多人关注,钟薛高的舆论开始像其他社会热点一样持续发酵。

钟薛高雪糕最便宜的16元左右一支,最高的有160元一支,为什么卖这么贵,还这么火?

选择高档原料、广告投放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这两点被许多企业模仿,但是成功却没有被复制。

钟薛高的品牌定位及策略才是核心。钟薛高一直宣称“做一片中国人自己的品质雪糕”,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中式高端雪糕”,同时也是瞄准了市场上中高端雪糕的空白,加以“国货”、“IP文化”等标签持续加持让其增添了足够的品牌附加值。

许多企业做差异化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类,丰富了消费者选择,获得了成功,带来了全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元气森林0糖气泡水、农夫山泉母婴水、大窑嘉宾大汽水、唇动白巧克涂饰蛋糕等等。

差异化能突破原有价格定位,打开价格天花板,带来更优的盈利水平。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客户为什么要买我们的商品?

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第一很难,唯一很简单。

而唯一最核心的就是要寻找差异化定位,打造自身特色卖点,并持续将卖点发扬、加强。

03

小企业要学会精打细算

对于大多数小型食品饮料企业来说,自身抗风险能力弱,在原材料涨价潮来袭之时,利润再度挤压,度过生存难关是当务之急。

第一,原料多元化替代,稳住产品品质。

举个甘源的例子。

棕榈油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制作上,2021年,国内棕榈油价格涨幅在30%左右,行至10年至高点,最高时已涨至1.63万元/吨。

为应对棕榈油价格大幅波动,甘源食品开始寻找合适的棕榈油替代品,最终将目光锁定在稻米油上。稻米油是国产高端食用油,价格在1.3万元/吨,已低于棕榈油。

经过测试,甘源食品发现稻米油与公司产品非常契合,因此,甘源食品开始采购稻米油逐步替代棕榈油,目前替代率已达到80%。

企业经营如同居家过日子,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第二、阶段性锁价,上下游一体。

小企业可利用其灵活性,预估阶段性的销量,和经销商(下游客户)签订阶段性锁价和锁量合同后,反过来和上游客户(原料供应方)签订锁量合同锁定产品成本。

虽然阶段性锁价不能完全覆盖成本上涨,但能缓解一部分压力。

第三、调整产品结构。

最直接有效的一招就是调整产品结构,将低毛利率产品的产量压缩或者淘汰,提升高毛利率产品比重,集中精力做高附加值优质产品,力争通过内部调整来消化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压力。

赢销力小编总结:

食品行业发展至今,市场竞争已经由增量竞争发展到存量竞争,“贪食蛇大作战”将不断上演,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只有自己强大,才不被别人践踏。

文属于赢销力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授权后请在标题下方注明作者简介和文章出处。(授权请联系赢销力小秘书:1313711625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