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8年,曾希圣找毛主席诉苦要换工作,主席大笑:你比我自由多了

 铁血老枪 2023-01-30 发布于上海

毛泽东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红军。”

毛泽东的话里提到的“二局”是军委二局(情报局),曾希圣是二局局长,他在红军时期带领二局通过破译敌人的密码获取了大量情报,为红军顺利走完长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章图片1

曾希圣

1902年,曾希圣出生于湖南资兴的一户书香人家,他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并曾参加过无线电人员培训班学习,1927年,曾希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因情报斗争需要,曾希圣来到上海,出任中央军委参谋部谍报科科长,负责中共党和红军的无线电侦察和相互联系工作,为我党培养了大量的情报人才。

1931年4月,由于在中共中央担任要职的顾顺章、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使得中共在上海的秘密斗争形势急剧恶化。这年12月,曾希圣奉命从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工作。曾希圣到达瑞金后,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

初见曾希圣,毛泽东热情地和他握手说:“无产阶级有人才啊!我们的队伍里已经有了一个希贤,现又来了一个希圣。共产党有圣有贤,国民党可要可怜啰!”

曾希圣听后不解,毛泽东又向他解释说:“希圣是你,希贤是邓小平的原名,他现在是我们的京官(中共瑞金县委书记)。”

曾希圣恍然大悟:“邓小平同志,我是久仰大名!广西左右江起义名震全国,邓小平、张云逸谁人不知?他的'贤’是名副其实,我的'圣’却愧不敢当!”

文章图片2

曾希圣

曾希圣到达苏区后,出任军委二局局长。当时红军的情报搜集工作,主要是依靠派人出去侦察的方式。由于敌人防守极严,加之很难渗入其高层,可获得的情报少而不准,尤其是对敌军的兵力部署、作战命令、战略意图等一类核心机密更是难以获取。曾希圣上任之初,就受到了一次大的挫折。

1932年1月10日,中革军委决定攻打赣州,攻城之前,朱德问曾希圣:“敌情如何?”

曾希圣回答说:“赣州三面环水,城墙坚厚,易守难攻,由国民党军十二师三十四旅两个团及1个独立连和地主武装17个大队共8000余人防守。基本敌情,大致如此。”

朱德对曾希圣的回答并不十分满意,他严肃地说:“大致可不行,大意更不行,你们要时刻掌握敌情,确保敌变我变。”

文章图片3

毛泽东和朱德

战斗打响后,红军先后3次攻城失利。蒋介石也积极调兵遣将,在这年3月,国民党军队的4个团悄悄进入赣州城助战。但遗憾的是,曾希圣和二局对这一情报一无所知。

3月7日,正当红军准备再次攻城时,赣州城内守敌竟集中5个团的兵力主动出击,城外的敌军也在侧后配合,向红军发动攻击。在前线指挥的彭德怀根本没想到城内还有这么多的敌人,他不禁大骂:“谁搞的情报,老子回去毙了他!”

此时在后方的朱德更是着急,他不停地打电话问曾希圣:“曾希圣,你搞的什么情报?知情不报,你绝对不会;无情可报,你又颜面何存?敌人4个团进城,你难道就一点都没察觉?”

幸亏红军的救援部队及时赶到,杀出了一条血路,前方的攻城部队才及时撤了出去。这次失利让曾希圣大受刺激,他痛作自我批评:“这次仗没有打好,我这个局长是有责任的。现在情报工作很难搞,我准备下工夫解决密码破译问题,否则此战的覆辙还会重蹈!”

老战友黄克诚十分支持曾希圣的想法,他鼓励曾希圣说:“你是高等师范毕业生,数学基础很扎实,又搞过一段时间秘密工作,要搞密码破译还是很有条件的。”

但要真的破译敌军密码,又谈何容易?此后的一个月里,尽管曾希圣命令二局的同志通过侦察电台抄收了敌军电台发出的大量密电,但因为始终找不到其中的规律,破译工作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文章图片4

红军使用的电台

曾希圣思来想去,终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向毛泽东和朱德提出建议:打一场师级建制的歼灭战,想方设法缴获敌人的密码本。毛泽东和朱德同意了曾希圣的请求。

1932年8月,红军取得了宜黄战斗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大部,并缴获电台两部。战斗刚一结束,曾希圣便不顾危险,直奔敌师部和无线电机房。曾希圣虽然没找到密码本,却发现了大量电报底稿,其中有一份译到一半的电报,是负责江西“剿共”的国民党第9军司令孙连仲用“展码”发给所部的一份密电,其中有20多组密码,附有30多个汉字译文。

曾希圣不禁大喜,马上组织人员根据这些底稿进行密码破译,经过没日没夜地比对、分析、研究,反复推敲,二局终于成功地破获了敌军电台所使用的“展密”。从此以后,敌军的情报开始源源不断地送入红军指挥部。

1932年11月,红一方面军发起金(溪)资(溪)战役,曾希圣奉命严密监视敌情。1933年1月6日晚上,工作了一天的曾希圣正准备入睡时,值守电台的同志向他报告:“发现敌台异常活跃,敌90师等3个台同时出联。”

曾希圣马上组织人员进行监听和破译密码,情报很快被他们破译了出来,这是敌军二纵指挥官吴奇伟给部队下达的作战命令,大意是:“乘共匪小胜稍懈,待机偷袭。”

文章图片5

曾希圣

曾希圣马上把这一情报报告给了总指挥部,朱德决定将计就计,造成我军小胜懈怠的假象,让敌军放心前来偷袭。

第二天晚上,敌军部队果然前来偷袭,殊不知他们已经进入了红军的包围圈,最终被我军打得大败。此战结束后,彭德怀也不禁称赞曾希圣说:“吴奇伟变成了'无奇伟’,曾希圣变成了'真希圣’!”

此后曾希圣又多次破译了敌人的密码,帮助红军打了不少胜仗。连续的失败也使蒋介石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国民党军队的密码已被红军破译了,于是他请来外国专家,帮助改进密码编制,把“展密”改成了“猛密”。

曾希圣发现敌军密码有变后,立刻调整部署,日夜紧盯敌一两个主力师的电台,抄录其所有的电讯,寻找新密码的规律。同时集中破译高手组成专业化的破译组,夜以继日,破译不息。不久以后,江西敌军的“猛密”就告破译。

此后敌军又多次更换密码,逼得曾希圣不得不带领二局没日没夜地工作,这使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破译能力却越来越强,到后来,敌军的密码无不被他成功破译。

在第四次反“围剿”时,红军在黄陂登仙桥地区取得了大胜,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军第10师师长李默庵既悲伤又震惊,于是他通过电台用密码给在上海的妻子发去一首诗,诗的最后两句是:“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

文章图片6

李默庵

不出意外,这首诗也被曾希圣破译了,他又报告给了周恩来。后来“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来到西安,在这里见到了李默庵。周恩来称赞李默庵很有文采,并背出了他当年写的这两句诗。李默庵听后大惊:“那是我密电给夫人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周恩来直言相告,说红军截获了电报,李默庵大惊失色,他再次震惊于红军无线电侦察的能力。

至1933年7月,曾希圣及其领导的二局已成功破译敌军密码100多本,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曾希圣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周恩来称赞他是“为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

1934年10月,曾希圣和二局跟随中央红军开始了万里长征。长征路上,曾希圣的情报任务更重了,为了不间断获悉国民党部队的动向,他把二局的人员分成两支队伍,一支随着大部队先走,另一支留在原地架起信号设备,搜集电报信号。到了约定的时间后,行在前方的队伍停下来架设电台开始搜集电报,此时后一批人才停止工作赶上来,这样就能保持着24小时的不间断监听和破译。

文章图片7

二局全体人员合影

在二局提供的情报的协助下,红军在长征路上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役。1935年2月30日,大部分中央红军已经在赤水南岸整装待发,而根据已有情报显示,北岸的敌人只有两个师。如果就此对阵,红军无疑稳操胜券。

但此时二局又得到情报,红军的背后有敌人周浑元、吴奇伟的两个主力纵队计6个师,正由安底西北一带往东南方向逼近红军,且仅有一天的路程。一旦遭遇,无疑会使红军腹背受敌,伤亡惨重。

当天晚上,红军总指挥部灯火通明,大家都在苦苦思考对策。此时曾希圣提出了一条妙计:利用掌握敌之密码和电文格式,冒充在贵阳的蒋介石给周浑元、吴奇伟发电,将两部主力调开,这样就能为红军渡过乌江争取宝贵的时间。

这一提议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一致赞同,大家都认为,只要电报内容不太过直白, 国民党军应该不会察觉。于是曾希圣指示报务员以蒋介石的口吻向周浑元、吴奇伟发去了“继续前进”的电令。周浑元、吴奇伟收到电报后果然深信不疑,他们继续前进,使得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圈扩大,与红军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3天后,红军顺利渡过乌江,甩掉了20多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曾希圣再次立下大功。

文章图片8

曾希圣

1935年10月,曾希圣跟随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完成了万里长征的使命。后来叶剑英在评价曾希圣在长征的贡献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毛主席指挥英明,机动灵活,多谋善断,把蒋介石的军队调来调去,就像放在手中玩那样;四渡赤水,在龙里、贵定之间不过30公里的地方,红军进进出出,来回穿插,局外人看来非常神奇,但我们心里十分清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二局军事情报的准确及时。如果没有绝对准确的情报,是不容易下这个决心的。

红军到达陕北后,曾希圣继续担任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在平时工作时秉性刚烈,脾气火爆,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下属的要求也很严,所以有些同志接受不了他的工作方式,对他有一些怨言。

在1938年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二局的一些同志对曾希圣提了不少意见,其中难免有些片面之辞。曾希圣觉得十分委屈,于是他便去找毛泽东诉苦,并提出自己要调动工作。

毛泽东听后,笑着问曾希圣:“这是为什么呀?”

文章图片9

毛泽东

曾希圣回答说:“我在二局工作时间久了,长期搞这项工作很不自由,想换个地方干干。”

毛泽东笑着说:“讲自由嘛,你可比我自由多了,我到哪里都要受限制啊!”随后毛泽东又教育曾希圣要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番话成功地解开了曾希圣的思想疙瘩,他又心悦诚服地回去工作了。

1938年12月,因工作需要,曾希圣离开军委二局,调到中央社会部工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贡献。

1968年,赋闲后的曾希圣身体越来越差,他意识到自己已时日无多,于是决心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重操旧业”,对破译密码工作进行新的研究。

当时曾希圣住在京西宾馆5楼,人们常常在凌晨两三点钟醒来时,还看到他的房间里灯火通明。大家都劝曾希圣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苦干干嘛?”

曾希圣笑着说:“现在要不抓紧研究,打起仗来就晚了。”

不久以后,曾希圣因过度劳累,发了高烧,不得不住院治疗,经诊断是血小板减少紫癜症。家人们都劝曾希圣休息,但他仍拒绝说:“弄一天少一天,能干多少是多少,能干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周恩来得知曾希圣的病情后,马上派人转告他:“等你病好了再研究。”

在周恩来的劝说下,曾希圣这才停止了研究,他曾对身边的人说:“等病好了,我愿意回总参三部当顾问,继续研究。”

但可惜的是,曾希圣的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1968年7月15日,他不幸病逝,享年66岁。

文章图片10

曾希圣的雕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