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的爱情从不是磨合出来的,而是建立在自进于义,志同道合,进德同步,同气相吸,彼此交养互发的基础上的

 读原著 2023-01-30 发布于四川
   很多人从结合在一起一直到晚年,依然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心不能相应,像个陌生人一样,本质原因就是俩人在尽心尽性,自我完善,从心从真,日进其德上不同步,——要么俩人都没有做真自己的信仰,都泯灭真己以从人或是迎合世俗,要么一人有并持续精进,一人没有,保持原地不动,最悲哀的一种则是一人往前进,一人往后退,不管哪种情况,其结果都一样,这几种结合根本无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良性循环。
    很多人本可以在尽心尽性,做真自己的道路上遇到更好的同类,只是由于放不下过往,碍于一些世俗成见,旧观念,或是一些道德上的浅层认知,把自己作茧自缚住了,一生赔进一段早该结束的感情中,这样耽搁的不只是自己,另一半或许跟着也被耽搁了,你以为的义,可能别人早视为累赘了。 
      被浅薄的道德观念给束缚住的人还不在少数,这里就要说到历史上二程的一个典故,叫《心中无妓》——
   有一天,程颐程颢兄弟俩应邀参加一个朋友家的宴会。酒席上,有几个花枝招展的歌妓弹弹唱唱,正在给客人劝酒。程颐看不惯,拂衣而起走开了,程颢却若无其事,大碗酒肉,尽欢而散。第二天,程颐跑到程颢的书房里,还余怒未息,有责备老兄之意。程颢看看弟弟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呵呵笑着说:“你还记挂着那件事吗?昨天酒宴上有歌妓,我心中却没有歌妓;今天我书房里没有歌妓,可是你的心里还满是歌妓。”(“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却无妓。今日斋中无妓,汝心中却有妓”)弟弟自谓不及。
 老子说,“修之身,其德乃真”,真正的德从不是束缚,也从不是外在那些东西所能定义的,而是《中庸》中的“率性”,孟子所讲的“尽心知性”,曾子所言的“德润身”,以及荀子所描述的“神明自得”,是一种能让生命很活泼泼,自存至乐的状态。圣人孔子所讲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一个人德纯厚明全到极致的境地,这里面的不逾矩不是前提条件,而只是从心所欲的自然结果,德纯厚明全到极致,所表现出来的自然致中和,不逾矩只是顺带结果,是不过也没有不及的刚刚好,而且这个不逾矩也不一定就是指外在的,像上面故事中的程颢,人们外在去看他是逾矩了,是过了,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从心所欲,纯真无邪,无一毫虚伪私意的。自进于义,以良知润身之人,活着都是朝自昭明德,尽心尽性,做真自己,直心而活的方向走,至于外在那些妄议,能伤他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