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几冗談

 高山仙人掌 2014-10-25
(明)青浦彭汝让钦之著

字钦之,号九麓,华亭人。与冯具区、唐抑所、方明斋诸公同社,尊为祭酒。屡试不第,游南雍。工古文词,善奕,万历间卒。
 
     “清言”,即一种清谈人生的言论。这个“清”字中既包含了发表这种言论的士大夫的一种清高、清雅的态度,也反映出这类言论小品所具有的清远、玄妙的特点,所以人称这类小品为语语峭丽,字字珠玑。清言小品的最大特点是,它将人生许多深刻的道理浓缩在极其简练、优美的语言之中,因而读起来回味无穷;同时是通过具体的事物道出高深的哲理,因而使人容易理解

   随感录这一类文章是属于“悟”的。它没有系统,没有方法,没有拘束,偶有感触,随时记录,意到笔随,意完笔止,片言零语如群星罗布,各各自放光彩。

1.半窗一几,远兴闲思.天地何其寥阔也.清晨端起.亭午高眠.胸襟何其洗涤也。
【注】人生有“闲”字方得“清”。人生活得要潇洒。

2.轩冕而敬为也.匿就而愛私也
【注】看到(人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而尊敬,是假的的;喜欢(对方)但是不让出来 ,这种喜欢是自私的。

   我们非得“装”,中国人的“装”搞得大家都累得够呛!夫妻之间爱得死去活来,就是让对方一点隐私也无,这就是中国式女人的爱法
   这句也是曾国藩对其子弟遗言所说的,

3.清净內常近一团天理.闹热处便着千种尘囂
【注】
    按王阳明的解释,所谓“天理”就是“至善是心之本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去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
   只有清净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自己那颗“至善之心”,也就是天理。

4.穷而穷者穷于贪.穷而不穷者不穷于义.不穷而穷者穷于蠢.不穷而不穷者不穷于礼.是故君子贫而知义.富而知礼

【注】做穷人要有“义”,做富人要知“礼”。这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天注定的事。出身贫富是天注定的事情。所以出身贫穷要安于贫穷,而且财富是可以改变的,自己的境遇是靠奋斗出来的。这里分几种人:
    (1)贫穷还要“吃喝嫖赌”,攀比的,“穷于贪”;
    (2)贫穷但是有节气的,堂堂正正。
    (3)为富之人“吃喝嫖赌”,穷于蠢,是愚蠢之人。
    (4)为富之人知“礼”者,是有风范之人。

5.行洁者入市而阖户.浊行者阖户而入市
阖户 【释义】闭门。
【注】行为高洁的人,进入闹市也如闭门在家;行为污浊的人,闭门在家心也如在闹市
阳明心学解释,人的修行之高低,在于能不能管住这颗心。修行高的人“除心不除境”,有“君子不器”的修为。
 
  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之“心中无妓”的故事:

    传说有一天,西京洛阳的一个名士请二程赴家宴,这位名士不象二程那样是道学先生,他按照款待其他文人学士那样,请歌妓到场为二位程先生陪酒, 席间不免有打情骂俏之举。 老二程颐心中很不高兴, 很快就起身离席, 告辞而去。 老大程颢却一直安坐于席,与主人把酒临风,尽欢而   第二天,老二程颐到老大程颢的书房中,谈起昨日 赴宴时候歌妓打情骂俏之事还非常气恼,并指责老大不应该同流合污。老大程颢说: 昨日宴会中有歌妓伴酒,我心中却没有歌妓的影子,今天我书房中并无歌妓,而你心中却老想着歌妓的形象。这只能说明你在心性定力方面还有差距。  老二一听自叹一声,自小到大以至于今,在学业品性上,还是比不上老大啊 !

6.义则捉襟见肘.不妨为富.不义则高车駟马.不失为贫

【注】有“”则不失做人之道德底线。
     
    古人云: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译】人生理论上能活上一百年,看似时间还不短,但各种天灾人祸,可就说不准哪一天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昨天你还得意洋洋地开着奔驰宝马在街上炫耀,今天你已经一命呜乎一脸蠢相地趴在棺材里面
  

7.醉者不贵公卿.乃知醉之胜不醉也.风者不避王侯.乃知风之胜不风也

【注】李太白醉酒不理王侯公卿,实际上达到了“知醉之胜不醉”的境界。那些装疯卖傻的狂人,不避讳王侯,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狂人,内心明白着那。

8.非子卿之暴少卿不得为知己.非蔡泽之说范睢不得为知几
【注】子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而少卿李陵对其痴心不改。“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事极必反。落寞的辩士蔡泽运用众多事例反反复复向显赫一时的范睢讲明了这个道理。结果轻轻松松的代替了范睢的相位。
   越是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经过碰撞、交往,往往能成为最好的朋友。也就是“物盛则衰,事极必反”。

9。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天地犹恶盈.而况于人乎?

【注】“地不满东南”指地的东南方虚缺,即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互文,意思一样。这两个词出自最早《列子·汤问》:“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天)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典故出处:《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此句的意思: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事物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更不要说人也不要说鬼神了!寓意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天有什么规律,地就有什么规律,而人必须顺应这些规律!

10.诺而寡信.宁无诺.予而喜夺.宁无予
 【注】许了愿却很少守信用,宁可不许愿;送给人家东西,却又拿回来,宁肯不给

11.所不可忍者.分羹一杯之言.所不可诲者.为官为私之问.所不可信者.分香卖履之为.所不可释者.烛影斧声之事.所不可解者.狄梁之德武瞾.所不可及者.诸葛之事刘禅 天者.偶然也.休咎徵应若形影声响.画矣.休咎徵应不若形影声响.谬矣.是故天之道.无有.无无.无无有.无无无.贫富夭寿.穷通得丧.天也.偶然也.偶然.言天至矣 

【注】贪图别人的便宜是为别人不忍。做大官还谋私利则无可救药。分香卖履,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是因为自己对自己都不信任。“烛影斧声”指赵广义杀兄夺权,是心胸狭窄,对于权力不能释怀。
   曹操死在东汉建安25年,得寿66岁。临终留下了一份《遗令》。
    《遗令》就是后事安排。后事之一是针对他的女人们说的,有两句话:一句是“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一句是“诸舍中无可为,可学作祖履卖也”。香就是平时求神拜鬼时点用的香,除此之外一无用处。“祖”是簪缨类饰物,平时用来戴在头上的。“履”就是鞋子。随侍曹操身边的女人,地位有高有低,但总不会低至婢女一流,在主人逝世之后,她们分到的不是金银首饰,绫罗绸缎,竟然只是一簇神香加上一个“学作祖履”以维持生计的临终指示。
   狄仁杰对于武则天的贡献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诸葛亮辅佐刘禅是天命注定的(天道),也是不常见的。
   不要以为预言传说(征兆)只是声和影,只是一幅图像。不要以为预言传说(征兆)不是是声和影,错误的观念,这就是天道。
   无有.无无.无无有.无无无”,贫富、短命长寿,人生失意、得意,得和失,是天注定的,是偶然的。这样定义天命就很完美了。
    中国哲学儒、释、道三家哲学核心就是“有”和“无”的一体两面

12.自多其名.其名不足.自多其富.其富不足.自多其能.其能不足.良贾深藏若虚.谅哉!

【注】自己炒作自己的名声,其名声也不佳。自己说自己有钱,那恰恰说明没钱。自己说自己有能力,那是能力不够。好的商人是不显山、不露水。体验到这些道理吗?

13.窗里投蝇有得多少世界.隙中过骑有得多少光阴

【注】《苍蝇投窗》:有有一次师父看经时,窗户上有一只苍蝇正在盲飞乱撞,古灵禅师说:“世间如许广阔,你不肯飞出去,只撞着这张纸做什么呢?” 师父放下手中经书问他:“你在说什么?” 古灵禅师说:“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成语: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应入世体验生活,珍惜时光,修行是实践(行)不是知,也是一个知行合一的问题。

14. 鱼嗜饵而饵亡.猩猩嗜酒而酒亡.士嗜禄而禄亡.士卒嗜战而战亡.是故晋败于马.蜀败于山

【注】嗜好什么东西(贪)都有个度,往往自己认为最强之处,也是自己最薄弱之处。
 【译】鱼因为喜欢饵料而被钓,猩猩因为喜欢酒,而中毒而死;士大夫因为喜欢俸禄,往往导致杀头,士兵因为喜欢战斗被杀死。所以西晋因为骑兵优势而败,蜀国因为地理优势,而败亡。

15,。醉者堕车.神气不伤.真全也.婴儿入林.豺虎不食.无恐也.养吾之形若醉.若婴儿.至人矣

【注】喝醉的人从车上掉下来,神气不伤,是因为神情就是本面目。婴儿丢入森林中,豺虎不敢吃,是因为婴儿没有恐惧感。我们的修养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如醉),心态若婴儿一样柔软(无恐怖),就成了“至人”。

16,苏子瞻四十余年奔走瘴厉之乡.食芋饮水.其诗云海南万里真吾乡.只此亦宁常情易及,事忙不及写大一字.人以为笑谈.今文章家一句可尽而蔓延篇什.犹歉然若未达旨趣.何异此可笑也。

【注】苏东坡同志诗名扬天下。他的诗写万里外的海南就像自己的家乡。他只是写一些常见的情感,很容易触摸到的事情,而且从不乱多写一字。现在天下文章连篇累牍,也没有达到其水准,为何这种差别,如此可笑呢?

17.臭腐之物.蝇头嘬之.穷境僻壤必到.气味投也.权要之门.奔走若市.其蝇头乎.其臭腐乎

【注】勾结权贵,那就是臭腐相投。

18 。释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云常清常净.便见天尊.儒云涂之人皆可为尧舜.悟也.悟之义大矣

【注】儒家:人皆可为尧舜。(王阳明)
      道家:常清常净.便可成仙。
      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都讲究一个“悟”字,那就是“返诸自性”

19.唐文自八代以来綺丽极矣.昌黎矫之.李翱诸人擅其声.唐诗自六代以来孅弱极矣.子昂矫之.李白诸人擅其声.故朴者朴.雕者亦朴.雕者雕.朴者亦雕
【注】文章越雕(改)越坏。太讲究形式,不是发自“初心”。所以明代诗文尚不如唐。
  唐代的文字好,是由于出自人的本性,率性而为(禅学思想),有思想、深度、有内涵,明以后八股文盛行,文越字斟句酌,越失去魅力!


20.人之德我讎(仇)我.直至公待之.以德报怨.过矣.一饭必酬.睚眦必报.隘矣.
   唐睢曰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愿公子勿忘.盖勋与苏正和有隙.梁鸿欲杀(苏)正和.勋白之正和.得免.欲诣勋谢.勋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正和也.绝之如初.盖庶几哉。
   桓谭称扬雄太玄可以准易.称蔡邕旷世逸才.使雄终其身无担石.邕为议郎奏曹程诸人不法.论弃市.当其时而死.岂不大快

【注】人的心胸要宽。不管别人感激我抑戒是怨恨我,都要以平和不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他。如果以感恩之心报答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就过分了;而接受了别人的一碗饭就一定要报答,和别人发生了小小的摩擦就一定要报复,就显得心胸狭隘了。 
   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愿公子勿忘”是一句名言。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hu)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yua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扬雄是西汉末年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早年以写赋知名,晚年致力于沉思。在哲学方面,著有《太玄》、《法言》,在当时曾受到桓谭的称赞。扬雄的学风表现了一定的创造性。当时经学兴盛,经师讲经,特重“家法”。扬雄独不守各派经师的家法,不遵照某一家的矩矱,而自己独抒己见,仿照经典的形式进行撰述,模仿《周易》而著《太玄》,模仿《论语》而著《法言》。虽然这两部书中独创之见亦不甚多,但是不从事于“解经”,而致力于“拟经”,虽然受到后来经师的讥评,都不失为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表现。”

 21.多富贵则易骄淫.多贫贱则易局促.多患难则易恐惧.多酬应则易机械.多交游则易浮泛.多言语则易差失.多读书则易感慨
【注】古之名言。
         富贵  ----------骄淫
        贫贱 ---------局促(眼光浅)
        患难----------恐惧
         应酬多--------- 机械
         交友多----------浮泛
        多言----------失言
        多读书-------易感慨

22.夫鹊之声.人情喜之.夫鸦之声.人情恶之.夫鸦为鹊声.人情愈恶之.猗与王莽藏金縢.自儗周公旦.何异鸦之效鹊声也
【注】
【注】恶人讲善,则更令人厌。

23.名利之场.虽千里外矣.争之如市.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真万古名言

【注】名利二字要看得情。伯夷为名饿死在首阳山下。

22.秦法连坐弃灰.子房博浪一击.大索十日不获.大奇矣.良遇黄石公于圮上.班马并以黄石公为鬼神.非也.苏子瞻曰黄石公.古之隐君子也
【注】   公元前二一八年,秦皇帝东游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张良约大力士携带了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在博浪沙埋伏,图谋刺杀秦皇帝。不料却误中了随从的车辆。秦皇大怒,通缉全国捉拿刺客。
   张良改名换姓,潜逃到下邳。在下邳东小沂水的圯桥上,张良与黄石公相遇。黄石公授给他一部书,张良熟读这部书,后来做了刘邦的谋士,扶汉灭楚,为汉初功臣,高帝封他为留侯。

23.凡作文须养得一块雄厚之气.下笔拈来自成一篇好议论.昔人谓李商隐为獭祭鱼.杨大年为衲被.果然。蔡中郎入吴得王充论衡.祕玩以为谈助.尝置帐中隐处.后王朗为会稽守.得其书亦祕玩之.其文不逮南华远甚.而问孔刺孟诸篇.更是迂诞.二子固非识士。
公孙弘布被脱粟不免为曲学.郭汾阳声乐满座.寇莱公溷厠烛泪成堆.不失为名贤

【注】   禅宗那种“随缘    赴感”,“即境示人”.于日常生活中平凡普通的现量境地而得悟“道”的精神,与文学创作那种“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于现实生活中的点滴景物而得悟审美之境界  ‘  的精神是相通的。獭祭鱼指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比喻罗列故实,堆砌成文。宋杨亿写作时,喜以纸片摘录故事,而后缀缉成文,谓之"衲被"。

24.谤人者.受谤者.并倾危之士.諛人者.受諛者.俱侧媚之夫

【字解】《说文》:“谤,毁也。从言,旁声。”
【句解】诽谤别人的人和受诽谤的人,一般都是心存狡诈的人;喜欢奉承的人和喜欢被奉承的人,一般都是口蜜腹剑、巧言令色的人。

25.司马光生平无不可对人言者.只一语了却一生
【注】行的端,坐的正,没有什么可以对人隐瞒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对人藏着掖着的。换句话说,所做之事光明磊落,所说之话堂堂正正,既没有有亏天地,也没有有欺暗室。不知是谁说过,未有秘密藏暗处,心底无私如明镜。说老实话的人或被诈骗,或被利用,或被绑架,或引来无尽无了的隐忧与麻烦。最后总结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说老实话更是十足的傻瓜。

27.有穴居野处而后有宫室栋宇.有茹毛饮血而后有滫瀡醴醨.有木叶树皮而后有文绣罗綺.有六画结绳而后有书契文字.有男女无别而后有同牢合卺.凡物其有道乎.道其有大始乎!

【注】同齐物论

28.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注】读书+修行品德。人品是没有尽头的学位。

29.夫人有志于功业者.有志于山林者.巢许不能为管晏.管晏不能为巢许.性也.故曰凫胫续之则悲.鹤胫断之则忧
【注】巢许,亦作“巢由”,是巢父和许由的并称。他们都是上古传说时代的隐逸之士。后来这一并称成为隐士的代称,或用来称颂高洁的志向。管仲与巢许当然不同。

30.责操觚以矛戟.何异游鱼于木也.责荷锄以俎豆.何异放獮于水也

【注】操觚,原指执简写字,后即指写文章。 俎豆 “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指奉祀。

31.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注】多躁-----无沉毅之识
      多畏-----无踔越之见
      多欲------无慷慨之节
      多言----无质实之心
     多勇-----无文学之雅
32.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名言也.老子曰甚爱则大费.多藏则厚亡.旨哉

【注】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33.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何物.佛谓舍利子也.道谓玄同也.儒谓道也.一言盖三教宗旨

【注】道。

33.燎原之火.星星也.干霄之木.菁葱也.故曰图大于微.知著于细

【注】防微杜渐。

34.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老氏法门也.坚磨不磷.白湼不缁.孔氏法门也.老氏履其险.孔氏行其易

【注】道和儒。坚磨不磷.白湼不缁谓极坚之物,磨也磨不薄;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环境影响,经得起考验。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缁。” 朱熹 集注:“磷,薄也。湼,染皂物。言人之不善,不能浼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洁清明朗,润泽而濡;磨而不磷,湼而不缁。” 明 李贽《史纲评要·唐纪·中宗皇帝》:“如狄公者,真所谓磨而不磷,湼而不缁。”《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其实信得及他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个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光景。”亦省作“ 磨不磷,湼不缁 ”。宋安晚《石乡侯石中虚除翰林学士诰》:“圆成规,方成矩,凛若通才;磨不磷,湼不缁,屹然雅操。
35.夫学者必有专默精诚之功.然后事事可做.位天地.育万物.亦自可做.夫艺亦然.百工而兼为.虽工倕无益.荀子曰行歧路者不至.诚然
【注】意识的坚强,是世间  的一种,所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此种定的功用

36.天地之道.盈者消.虚者息.然忘其为消息也.江河之道.高者与.卑者取.然忘其为与取也.彼沾沽之惠.察察之智.角角之能.隘矣 
土之积也则为丘.水之积也则为河.行之积也则为圣

【注】盈者消.虚者息。天地之道,

36.芝兰之在谷.不闻而自香.腥膻之在市.不闻而自臭

【注】天下无不重名之人,故而“偷名”之术也无穷。重名,本人之常情,但要名实相符;而偷名则属人之弊。

37.班输作云梯.可以乘虚仰攻.墨子作木鸢.飞三日不集.孔明作木牛流马.能飞刍挽粟.皆古之异人

【注】古之异人

38.杨太尉致大鸟之异.寇莱公感雷阳之竹.韩文公驯鳄鱼之暴.司马光隧碑毁磨.大风走石.皆正气之应

【注】正气
39.古之所为文者在创造.今之所为文者在模拟.古之所为诗者在情致.今之所为诗者在声响

【注】论文与诗歌
40.徒木非信也.姑息非仁也.喑哑叱诧非勇也.繁耨非礼也.刲股非孝也.故田横非义也.仲子非廉也.豫让非忠也

【注】儒家基本概念解释。

41.嗜欲者,语之富贵利达则悦.语之贫贱忧戚则拂衣而去.好名者语之夸大奓靡则悦.语之恬淡隐约则拂衣而去.故曰鱼相忘乎江河.人相忘乎道术

【注】【字解】《说文》:“恬,安也。”本义为安静、宁静、平静。《尔雅》:“悦,乐也。”本义为高兴、愉悦,引申为顺服、佩服之意。
【句解】贪欲强烈的人,跟他谈论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时,他就会眉飞色舞,跟他谈论安贫乐道、忍受患难时,他就会拂袖而去;喜好虚荣的人,跟他谈论奢靡浮华、肆意挥霍时,他就会眉飞色舞,跟他谈论淡泊宁静、隐居山野时,他就会拂袖而去。所以人们说鱼儿在江河之中才能彼此相忘,自在逍遥,人只有掌握了道德的真谛,才能抛弃贪欲、安于平淡

42、夫海。曰以石激之,弗怒,能容也;夫吕梁,其石嶙嶙,其水沸沸,不能容也。

【注】人要有海一样的度量。

43.不善谋者适其事.善谋者逆其机.善乎孟軻之于齐宣王也.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善乎惠盎之于宋康王也.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也.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弗敢击也.曰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曰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驩然其欲爱利之也.善乎李斯之于秦王也.曰四君者皆客之功.客何负于秦也.善乎左师触龙之于秦太后也.曰甚于妇人也

【注】不善谋者,往往能因势利导、善谋者往往自认聪明,所以“逆其机”。

44.贾生吊屈原一赋.其意悲.其辞激矣.令任之公卿未必举炎汉.而三代之宜.帝之谦让未遑也

【注】吊屈原赋 贾谊。

45.誉人者则欲升诸天.譖人者则欲坠诸壑.是以天下无信史

【注】写历史的人往往将好人写得太好,坏人写得太坏。
46.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注】喜欢恭维别人的人,常常诽谤人;喜欢给别人小恩小惠的人,常常从别人那里取得好处。这两种人同样是危险的

47.执盈玉者弗失.以纵步失之.驰峻阪者弗失.以康衢失之.敬与不敬固如此

【注】(执玉)1.手捧玉器。《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峻阪亦作“ 峻坂 ”。 陡坡。康衢基本解释 指四通八达的大路。
    敬与不敬应该是态度问题。

48.大禹盗天地开闢之利.后稷盗天地树艺之利.周公盗天地制作之利.其盗善矣.后世若阡陌.緡钱.间架.榷酤.商车.两税.青苗.何异向氏之盗也

【注】国家统治税收皆为抢劫行为。

49.廉颇善饭.马援双鑠.李靖虽老犹堪一行.不几于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乎?

【注】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人老了,不要站茅坑不拉屎。
    中共领导人都是这个德行。
    不过也有行的,比如廉颇,马援,李靖。

50.韩非子与李斯俱师事荀卿矣.韩非子曰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恶.则以为尝已.即荀卿致乱而欲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李斯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即荀卿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也.学问故有原委 
   【注】《荀子》中<劝学>语句,意思是说: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引申意思是如果做事不从一点一滴中做起,那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


51,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去秦而归.赢縢履蹻.负书担囊.至家.妻不下袵.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至佩六国相印.兄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嗟乎.侈富贵而轻贫贱.自家人父子然矣

【注】越是亲近之人,报希望越大,越攀比,越势力(侈富贵而轻贫贱)。这就是中国家庭关系最要命的地方。

52.屈原之沉汨罗.贾谊之徙长沙.扬雄之投阁.潘岳之取危.陆机之见杀.所谓兰煎以膏.翠拔以文

【注】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且夫蚌以珠剖,象以齿焚,兰煎以膏,翠拔以文。 
52.涔蹄之水必无掉尾之鱼.苛猛之朝必无絃歌之俗

【注】【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这句话出自北齐刘昼《刘子爱民》。意思是:水混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
53.自视之则见.借人视之则不见.自视明也.视于无形至明也.自听之则闻.借人听之则不闻.自听聪也.听于无声至聪也

【注】聪者听于无声,(听于无声至聪也)明者见于无形 (视于无形至明也
“无声,无形”是普通人眼中的感觉,平凡的人无法慧眼识珠,于是听到看到的皆是混沌。“聪者”“明者”虽然从字面上来看是指耳朵能听见,眼睛能看见的人,但再加上后面的句子,就是用来形容有大智慧,有远见卓识的能人了。
所以这句话即是指真正智慧聪颖且能高瞻远瞩的人,是能够于混沌中辨别方向,于迷茫中鉴别真理,于愚民中脱颖而出的人。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猫有猫道,狗有狗道。至于人道嘛,道不同者不相为谋。不理论也就罢了。
54.治治世而用重典.治乱世而用轻典.譬如拯溺而锤之以石.救焚而投之以薪

【注】明朝的“治乱世用重典”的治世思想。
55.衡无心轻重自见.镜无心妍媸自见.吾心之品隲鉴藻如衡镜.公矣

【注】慧能禅师的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阳明心学基础。心的本体就是镜子。
56.太公少贫卖浆值天凉.屠牛卖肉值天热而肉败.士之未遇如此

【注】人遇到事事不顺利时,往往能有所“悟”,而成大才。
57.王莽藉口于周公.终南藉口于善卷.延年藉口于伊尹.新法藉口于周官.皆小人而无忌惮者

【注】小人干坏事找借口。

58.因喜用赏.赏不必当.因怒用罚.罚不必当.故王者无私喜.无私怒.然后赏罚平

【注】赏与罚的关系。不以情绪定赏罚。

59.晏子治阿.三年治之.以治.景公不说.复治阿.三年治之.以不治.景公乃致赏.嗟乎世所谓治者.以不治治之也.世所谓不治者.以治治之也

【注】“无为”之法。百姓自制,也就是现在说的民主制度。
60.贾生之见忌.以诸大臣不悦.而后絳侯之言入.晁错之见杀.以诸侯王不悦.而后袁盎之譖行.语云众口销骨.三人成处.不可弗辨也

【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_
原指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后喻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

61.学问之道惟虚乃有益.惟实乃有功

【注】研究学问的方法,只有谦虚才会进步,只有脚踏实地才会有成果。知行合一的问题。
62.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立德、立言、立功,唯有做人立德是首要。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即使享有高官厚禄、写出传世文章也不是真正的荣誉,

63.大道之世上下无贰心.直道行也.无道之世上下有携志.直道不行也

【注】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贤者身处于这个世界,如果天下政治不清明,社会动荡,就选择归隐;如果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参与政事
   与此句意思同。
木几冗談-清言语录(注)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
   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明  张岱 

明天精彩继续... ...

欢迎免费订阅,请加微信:Lemon_20131106

木几冗談-清言语录(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