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历史 ,寻故事之性灵先生袁枚

 宝妞 2023-01-31 发布于河南

        读历史 ,寻故事之性灵先生袁枚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人。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外调江苏为官,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

图片

图片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应该抒写性灵,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同清初的李渔一样,活得最任性,最潇洒 ,最自我。

他们写出才华横溢的诗词文章,享受着游山玩水的情趣,过着万人瞩目的精彩生活。

袁枚活跃诗坛,存诗四千余首,号称“执诗坛牛耳五十载”。

还是最会讲鬼故事的小说家,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前辈蒲松龄的影响,还是当时流行志怪小说,同样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袁枚著有《子不语》二十四卷、《续子不语》十卷。

南北交相辉映,共话人间奇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袁枚生在杭州府和仁县,父亲袁滨是个师爷,在湖南衡阳县做幕宾。

袁枚读书的钱,主要靠他在广西当幕客的叔父袁鸿提供。

由于袁枚天资聪颖,刻苦好学,12岁那年与自己42岁的老师同时考上秀才;

21岁省视叔父,一路上大自然的灵秀触发着生性酷爱作诗的袁枚,他写下了很多优秀的纪游诗和怀古诗,成为《小仓山房诗集》的起点。

达桂林后,拜谒巡抚金鉷,以一篇《铜鼓赋》获得赏识,被举荐他参加将于乾隆元博学鸿词考试,不第。

乾隆三年(1738年)秋,袁枚中举,并于次年考取进士,保和殿殿试以二甲第五名的优异成绩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选中后可以给皇帝讲解书籍,起草诏书),算上前面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他在那一年中国最高等级的考试中名列第八。

27岁袁枚在翰林院庶吉士满三年的结业考试中马失前蹄,结业考试没有通过满文的考试,外调做官。

先后于溧水、江宁等地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改造随园

他眼中的世界绝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为官数载,不过是帮他赚到“第一桶金”,1749年父亲去世,袁枚辞官养母,34岁的他在江宁购置隋园,易名随园。袁枚辞官后对随园“一造三改”,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将它建成一个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清幽迷人、著名一时的私家园林,他回忆改造过程“随园一片荒地,我平地开池沼,起楼台,一造三改,所费无算。奇峰怪石,重价购来,绿竹万竿,亲手栽植。器用则檀梨文梓、雕漆枪金;玩物则晋帖唐碑,商彝夏鼎,图书则青田黄冻,名手雕镌;端砚则蕉叶青花,兼多古款,为大江南北富贵人家所未有也。”吸引四方诗人来此聚集,自此始了悠闲的归隐生活,这隋园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所建,这座随园,就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原型,袁枚曾经写过:“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曹家到了雍正帝上台,曹家立刻没落,被抄家流放。这座园子落到了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手里。隋赫德就是他负责查“抄大观园”,将曹家抄了个底朝天。雍正帝将曹家的家产赏给了他,这座园子就跟着隋赫德改名叫“隋园”。风水轮流转,这隋赫德是个贪腐之人,后来也被抄家。三百余亩的隋园大遭破坏,从此荒弃。到了袁枚任江宁知县,隋园这块弃宝终于又被发掘了出来。袁枚辞官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三百两银子买下了隋园。可见袁枚相当有商业头脑。买下园子之后袁枚开始大兴土木,他将“隋园”改名为“随园”,取随心随性之意。改造园子的创意源源不断,可谓“随心随意”;积蓄就花光了就又跑陕西当了几年县官,银子攒得差不多了,果断辞职,十年时间园子改造总算完工。他建成随园后,拆掉了围墙,任人游览,还在大门上挂了一副对联——“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这颇有孟子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感。一时间,随园成了文人雅士赏花观灯、饮酒赋诗的绝佳场所,名气大振。每逢佳节,随园游人如织。据袁枚孙子袁祖志在《随园琐记》中记载,每年前来观赏之人以十万计,以至于随园的门槛,每年都要更换两次。

图片

图片

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时,指名要去随园住,被袁枚给拒了。

理由是怕使用公款修缮,自己修缮钱又不够;

又怕招待不周因福得祸,反而不好。

乾隆帝也不计较,专门派人来画随园,以备修皇家园林时参考。

此后,袁枚 就一直生活在随园里,过上了山水画般的日子,创作了大量表现自我性情的诗篇,并广纳弟子,出资刊刻诗集,引领一代诗风。

他从34岁至82岁去世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除了初隐三年后因经济原因短暂出仕,大部分时间市隐于随园,读书、创作、会友、授业、漫游,在平静清幽的环境中,追求恬淡、适我的生活情趣。

半个多世纪后,太平天国入主南京,随园被夷为平地。

         美食扬名

在苏杭何以为生呢?依靠农家乐的声望,袁枚邀请了南京名厨王小余加盟,王小余对于烹饪技艺研究挺深 ,《随园食单》中有很多文章,来源于王小余的见解。有一天,两江总督尹继善,酒足饭饱,对王小余厨艺甚感兴趣,欲请回到总督府,王一口拒绝,老袁问其故,答曰 : 知音难、知已难、知味尤难,我前世是司厨的天厨星,而您是天上星宿下凡,今生为你知味而来,他们无福消受。”袁枚听罢大为感动,从此二人互为知音。王小余尽心为袁枚掌勺十年,选料“必亲市场”,掌火“雀立不转目”,调味“未尝见染指之试”终老之后,袁枚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厨者王小余传》,因此王小余成了中国古代唯一有传的厨师,被后世人列为古代十大名厨。袁枚遍尝各式美味,十分留心各种饮食的特点和烹饪技术,广搜博尝,“善取于人”。丰富的美食经验,使袁枚于饮馔之道能窥其堂奥、发明精微,所著《随园食单》成为中国饮食烹饪文化史上一部最为体大思精的重要著作,开创了我国古代饮食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先河。系统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民以食为天,上至达官贵人、骚人墨客,下至中产阶级、市井平民,无不以“曾入随园品菜”而炫耀自夸。子曰:“君子远庖厨”,袁枚偏不。袁枚本人好吃,有三大癖好:一是喜欢逛厨房,二是喜欢收集食谱,三是喜欢拜访名厨。《随园食单》就是他根据收藏的食谱和与大厨切磋的心得,撰写而成。别小看这食单,《随园食单》搜罗了数百种南北经典菜肴,从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饭,每道菜品都经过千锤百炼,号称“美食圣经”。很多人喜欢“吃鸡”,袁枚他老人家在《随园食单》中举出了“鸡”的31种吃法:白片鸡、鸡松、生炮鸡、焦鸡、鸡粥、捶鸡、炒鸡片、蒸小鸡、鸡园、珍珠团、假野鸡卷、蘑菇煨鸡、梨炒鸡、栗子炒鸡、黄茋蒸鸡……袁枚还提倡吃豆腐,他说豆腐可以有各种吃法,什么美味都可以入到豆腐里。有一天,杭州有一个名士,请他吃豆腐,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豆腐清白如雪,花色艳似云霞,吃起来,清嫩鲜美。袁枚急忙请教做法。主人秘不肯传,笑道:“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肯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诉你。”袁即席折躬,躬毕大笑,说:“我今为豆腐折腰矣!”主人告诉他这个菜叫“雪霞美”,以豆腐似雪,芙蓉如霞而得名,并告诉他如何烹调。袁枚归家后如法炮制。袁枚为豆腐折腰,一时传为美谈。在袁枚的提倡下,豆腐列入佳肴,大为流行。“他将将十四到十八世纪326种佳肴美点收罗其中。他聘来江南名厨,为游客们烹调清新绝美的南方菜肴,将餐桌摆放在景致秀美的亭榭之间,席间安排家养美姬歌舞助兴。

     散尽藏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朝廷诏求遗书,袁枚将所藏书传抄罕见者皆献于清廷,并作有《散书记》以纪。书非借不能读也”袁枚幼年家贫,难得有书读。邻居张家藏书很多,他便常常去借,因此留下来千古名句——“书非借不能读也”。袁枚后来的藏书之好,可能就来自他幼年的“求不得”之苦。袁枚在随园里修建了多个藏书堂号,网罗天下好书,尽藏之。随园藏书量高达四十万卷。但袁枚最让人佩服的并不是他的藏书之巨,而是他的散书之举。自古以来的藏书家,都无比爱惜自己的书,有“书与老婆不外借也”的说法。唯独袁枚大不一样,他年老时将藏书散出去,并专门写了一篇《散书记》:“余所藏书,传抄稍稀者,皆献大府,或假近宾朋,散去十之六七……”耗尽心力收藏,为何又要免费送出去呢?袁枚说,原因有二:其一,散书可以更好地保护书籍。其二,逼着自己加快阅读。“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他所著的《随园诗话》和《子不语》,成为当时人人争相购买的畅销书,一时洛阳纸贵。来随园闲逛吃饭,收钱;购买《随园全集》、《随园食单》,收钱;签名版,加钱;写应酬文章或生日题字,收钱;墓志铭,收钱。据说仅仅是卖书这一项,袁枚一年就可以收入三四千两白银。

     护花使者

     袁枚是主张女子接受教育,反对缠足;主张男女自由恋爱。据说袁枚在随园里开私塾,袁枚收了女弟子,教她们读书识字,带她们参加诗会,为她们出诗集……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女子学堂,但在当时,共计招收了1262名女弟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随园派”,开创了中国古代女子诗歌的黄金时代。他尝说:“人非圣人,安有见色而不动心者?”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叫“伪名儒不如真名妓”。他还给自己治了一方印,叫“钱塘苏小是乡亲”。一位尚书大人来到随园,跟袁枚索要诗集,袁枚便信手加盖了这方印。尚书大人一看,不悦。回道:“大人是觉得我这方印不雅吗?现在看来你是个大官,小小只是一个贱人。但百年之后,世人只知有苏小小,而却不知有大人您!”还有个故事:袁枚的一个小妾有个妹妹,曾卖给有钱人家当女婢。袁枚就花重金将她赎了回来,把她嫁了。遇到了一个恶婆婆,打骂不出半年,她就悬梁自尽了。袁枚知道这事后,非常悲痛,就写了篇《祭妹文》,他这篇文章写得可谓情文并茂,感人至深。就是和韩愈被誉为古今第一祭文的《祭十二郎文》相比,也是毫不逊色。赵翼就曾戏说他“园伦宛委,占来好水好山;乡觅温柔,不论是男是女。”他毫不顾忌别人如何看他,对好色之事从来都是直言不讳,乐在其中;到年过花甲,他还收了年轻貌美的刘霞裳为弟子,每次出游登山,必与同行,还作诗以记之:

从游朝腊屐,共寝夜连床。

寒暑三年共,文章一路商。

他自有一套说辞和理由:“惜玉怜香而不动心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人非圣人,安有见色而不动心者?”在他的文章中,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假道学的讽刺,他有一句名言,“伪名儒不如真名妓”,他所著的《子不语》中有一个故事叫《沙弥思老虎》,现在可谓是人人尽知,因为,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一首歌曲曾被广为传唱,歌曲的名字叫《女人是老虎》。他娶了十二房小妾,最小的算起来还是他过去同事的孙女。他男女通吃,曾和郑板桥兴高采烈地讨论,即使美男子犯了错误,也不要打坏他的屁股。

图片

图片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无一”。

袁枚爱生活、爱文学、爱艺术,不随波逐流,不遗世却独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年轻时自不必说,他晚年仍游历山河,

79 岁,还三次登上天台山;80 岁,还做过一次长途旅游;81 岁,也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还去游了吴江。堪称骨灰级驴友。袁枚坦然面对生死,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用害怕。在《喜老》诗中这样写道:”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82岁自知大限将至,临终时留下了一句话:“千秋万世,必有知我者。” 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诗歌鉴赏,文字图片汇编于网络,侵删。

《春风》

清代: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所见 

清 ·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苔 

清 ·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山行杂咏 

清 · 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偶作五绝句 

清 · 袁枚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遣兴 

清 · 袁枚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杂兴诗》描绘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晴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