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羡林与儿子闹僵,13年冷若冰霜,临终儿子病床前磕头痛哭

 大果说历史 2023-01-31 发布于辽宁

2009年7月,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走完了自己98年的人生之路,在北京与世长辞,消息一出,举世哗然,人们不禁为这位国学大师的陨落感到无比伤感悲痛,而季老曾经工作过的北大也为其哀悼,专设灵堂,以供国内外宾客前来悼念。

仅仅8天之后,季羡林老先生的遗体便被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进行安葬,送别仪式十分隆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送别季老最后一程,作为存世为数不多的国学大师,季老的成就堪称享誉中外。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刚刚办完季老的葬礼,一件传闻便在社会上流传开来,而这则传闻的主角则是季老的亲儿子季承。

一、父子反目成仇,13年隔阂让彼此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

谈起季老的儿子季承,他和父亲季羡林的关系并不融洽,季承于1935年在济南出生,而他的母亲则是季羡林的原配夫人彭德华,当年年长4岁的彭德华嫁入季家,却被季羡林从内心所排斥,彭德华只读过小学,无论是样貌还是学历都比不上当时学业有成的季羡林。

因此季羡林对这段包办婚姻打心眼里排斥,对彭德华更是毫无感情可言,但彭德华和那个年代所有的女人一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了季羡林便把自己当成了季家的人,在季羡林在外求学时,为家里付出很多,慢慢的季羡林也被彭德华所感动,慢慢接受了这段婚姻。

或许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年幼的季承刚刚记事起便感觉到和父亲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直到11岁那年,季承才见到了这个别人口中的“爸爸”。

季羡林回国归来,为季承带了一支当时十分罕见的钢笔,还没等季承反应过来,季羡林便又匆匆前往北大执教,直到1952年,季承考上了北京的一所俄文专修学校,这才和季羡林逐渐有了更深的感情联系。

而后来的季承回忆这段在别人看来十分珍贵的父子交流感情的时光时却如鲠在喉,按他的话来说并不是离得近就等于亲近,彼此走进心里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10年之后,季承的祖母和母亲一起搬到了北京,这才让这个家庭有了些许温暖,在季羡林的心中,母亲所占的分量是非常重的,正因为母亲的存在,才让季羡林重新打开了心扉,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走了出来,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可让一家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愉快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季羡林就被关进了牛棚,而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季承也再次中断了与父亲的联络。

1995年,对于季羡林和季承来说似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父子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而起因则是母亲彭德华病重,在医药费问题和后来的丧葬费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季羡林要求4万元的丧葬费,作为儿子,季承要出2万,而季承则认为母亲去世,按照父亲的地位名望,根本用不着自己出钱。

一个要求出,一个不愿出,最终终于演化成了二人之间的大战,再加上唯一的情感纽带彭德华也已经不在人世,季羡林和儿子季承的关系已经降入了冰点,季羡林不止一次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而季承也感到无比委屈,自小便失去了父爱的季承对父亲也是一肚子意见。

季羡林曾经住院,季承要来看望,季羡林在一封信中如此写道:

季承来医院看望是别有用心,反正我坚决不见他,我不见谁的权利,总还是有的吧!

而儿子不在身边的这些日子,也正是北大承担起了季羡林的饮食起居,让季老得以安享晚年。

二、外人眼中的季羡林和蔼可亲,照顾过他的人都很想他

虽然在儿子眼中,季羡林毫无亲情可言,但在外人眼中,季羡林却是另外一副形象,从1995年到2002年,季羡林一直居住在北大的朗润园,直到2002年因病入院治疗。

季承曾经回忆过这段日子:自己虽然跟父亲的关系一般,但还是时常挂念着他,在父亲居住在朗润园期间,季承经常到朗润园中转悠,主动避开季羡林询问助手父亲的身体状况,每逢节假日还特意准备斋菜让秘书转送给父亲,季羡林虽然心知肚明却从不言语。

直到季羡林入院,季承突然声称,自己之所以与父亲见不了面,是因为北大某些人的阻挠,而这些人的目的就是为了霸占父亲留下的遗产。

而根据北京301医院的护士说,季羡林在住院期间生活十分安静,和身边的医护人员相处的也非常不错,由于季老和蔼和亲,谁都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烦心事和他说一说,而老人的几句宽慰之语经常会让大家的心情瞬间变好。

对很多医护人员来说,有机会接近这样一位堪称泰斗级的人物,也是非常十分幸运,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季羡林为“爷爷”,而在与医护人员相处的过程中,季羡林也丝毫没有半点架子,除了每天和大家拉拉家常,还喜欢开几句玩笑,与儿子季承冷漠的父亲形象相比,医护人员眼中的季羡林更像是一位慈祥而和蔼的爷爷。

2008年11月的一天,此时的季承已经年过古稀,他跑来看望季羡林,刚刚进入病房便跪在地上,向父亲请罪:您还有什么要训斥儿子的吗?而季羡林却缓缓说出了一句话:都过去的事情了,我还有什么要批评你的呢?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次探望才让父子二人的关系得到了缓解,可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第二年的7月,季羡林便与世长辞了,所有人都非常悲痛,而儿子季承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三、儿子写书将父亲推向风口浪尖,声称要披露内幕!

季羡林先生去世后,儿子季承则写了一本回忆父亲的书籍,而这本书却将季羡林临终前的一些事情变得扑朔迷离,季承回忆道:在父亲临终前的这段日子里,季羡林对自己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十分的温情温暖。

据季承说,季羡林还曾经在他面前抱怨过自己身边的这些护工手脚不老实,表面叫他爷爷,背地里却偷着将他的字画去外边贩卖,还告诉季承说身边的护工曾经说自己的儿子想毒死自己,而季羡林表示自己从未往心里去,因为季羡林相信自己的儿子不至于如此。

季承口中的季羡林和医院护工所回忆的季羡林明显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后来季承的一些说法和做法似乎让人们发现了他的真正目的,季羡林去世之后,季承加入到了季羡林遗产的争夺纠纷中,在书中他曾经解释这一原因,自己想用父亲的遗产办一个基金会,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但让季承不满的是自父亲去世之后,父亲的遗产便被北大所霸占,一直没有归还,还声称季羡林生前只不过是让北大暂时保管自己的遗产和文物而已,但是这一说法遭到了季羡林生前秘书李玉洁的反驳,据李玉洁讲季羡林在临终前确实表明死后遗产全部捐给北大。

而遗产之争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季承为夺回遗产,一纸诉状将北大告上了法庭,而北大则迟迟没有回应,其中真相,扑朔迷离。

在季羡林的遗产中共计649件文物,价值高达上亿元,2017年,法院对这一案件进行了二审,季承在接受媒体记者时表示:我之所以将北大告上法庭,不是为了钱,而是希望这649件文物能够真正发挥更大作用!而对于北大,季承一再声明,自己一直不拒绝和北大和解,而北大对于此事却始终没有任何表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