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觉性智慧:笛卡尔“我是谁?”

 维摩花雨1 2023-01-31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观点/理念世界 主笔/张文举 责编/张文举

这是理念世界系列课程学习的第5篇文章

文章图片2

写在前面

人类两大千古难题。

世界是什么?

我是谁?

在理念世界四篇内容中,主要从逻辑推理的方式推导世界是什么。

觉性智慧的内容将围绕“我是谁?”展开。

本文共计3234字

阅读时长约4min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人类有两大千古未解的难题:

世界是什么?

我是谁?

文章图片5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认识世界。

在理念世界的文章里,用逻辑的方式来推导这个世界有且仅存在一个源头。

它最核心的特性是一元性,一元性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那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是两个世界,什么关系呢?

如果是两个世界,当然就违反了一元性的法则。

所以,所谓现象世界,只是人类的感官思维,所能感知到本体世界的某一个面相而已,所以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最终是一个世界两种意识。

如果我们人类能有可能把自己从二元性思维时间、空间的禁锢当中解脱出来,实现伟大的意识进化的话,我们有可能感知到本体世界的存在。

这是理念世界大概的内容。

文章图片6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认识自己。

这个问题跟每个人都有关系。

文章图片7

相传,古希腊有一个神庙叫德尔菲神庙,神庙入口的地方有一块匾,匾上写了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

这句话是放在入口的一句话,很容易被大家都忽略了。

事实上,之所以这句话放在神庙的入口。

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这个问题你回答的了,其实所有的问题都不重要了,不需要祭祀来回答所有其他的问题了。

所以,认识你自己是最重要的。

对于人类来讲最大的问题。

几千年下来人们都在追寻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在理性回答里边最著名的回答是“笛卡尔”

文章图片8

笛卡尔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其实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更准确的说,笛卡尔回答了“我是谁”的一个表象的问题。

在我们古时候有个著名的故事叫“庄周梦蝶”,讲的是庄周做梦的时候,自己梦变成了一个蝴蝶,翩翩起舞。

庄周醒过来以后想了了一个非常棒的问题。

到底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

还是此刻蝴蝶做梦变成了我?

这个语境里边,从逻辑上是无法回答的,的确不知道到底庄子和蝴蝶,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存在。

但是非常可惜,庄子开启了一个极好的一个问题,之后就停在那儿了,没有继续的追问下去。

笛卡尔几乎做过类似的一个梦,也发生了类似的这个疑问。

但笛卡尔没有停,而是从这地方开始去追寻: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存在呢?

所谓的我是什么呢?

笛卡尔开始去发问,在这个问题之前,笛卡尔做了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可能存在一个邪恶骗子,那个邪恶骗子可以把想法植入到自己的大脑当中来。

今天我们已经对这个说法已经非常具象的了解了,如果看过黑客帝国、盗梦空间这样的电影,就可以理解他在说什么。

文章图片9

但那可是几百年以前,根本没有所谓虚拟现实的时候,笛卡尔做了这样一个思想实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所以很多人说笛卡尔维虚拟现实之父。

笛卡尔说,如果存在那样一个“被植入”的想法,我不确定到底是真实发生的想法,还是别人内置给我的。

于是把这个“邪恶骗子植入想法”,作为他整个思考的一个元起点。

从这个元起点开始,笛卡尔在哲学史上开启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向,被后人称之为“笛卡尔革命”。

这个转折点还要从古希腊哲学家研究“本体论”开始。

在当时,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还在讨论本体论研究世界是什么,或者世界的源头是什么的时候。

笛卡尔已经发现了他们讨论的思想中,有一个巨大的隐含假设。

这个假设就是“世界一定是存在的”

笛卡尔非常敏锐的意识到,我们所说的世界,其实都是我们头脑当中的世界。

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世界,都是我们“感知和意识当中的世界”

当人类说世界存在的时候,其实有一个前提,哲学家所有讨论的思想都建在“认知”上面。

所以,讨论之前要先弄清楚“认知”是什么。

如果连“认知”都不了解,也就意味着“人”这个主体都不能确定是不是真实的,怎么可能有讨论的基础呢。

所以从笛卡尔开始,哲学的从“本体论”开始转向到了“认识论”,这一重大转向也说明笛卡尔在哲学历史上重要性。

紧接着,笛卡尔又发现一个很诡异的现象。

我们在看自己“意识”的时候,看自己“思想”的时候,是无法区别这是真的我想出来的,还是被别人内置进来的。

其实到今天为止我们都无法证明自己不是活在黑客帝国里。

所以笛卡尔在调用“思想”的时候,首先想的是质疑“我想的还是被内置的”。

笛卡尔把隐含假设打到这个地方,然后再继续追问下去。

笛卡尔说,即使无法证明我们不是活在虚拟世界里,即使有一些想法是一个外在的力量内置到我们当中来的,我依然想寻找某一个“必然为真”信念。

并且坚定地相信一定会有“必然为真”的信念。

他在做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即使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之下,笛卡尔依然相信能够找到一个必然为真的那个东西。

所以,笛卡尔不断地去质疑世界是否存在、我是否存在,不断地去追问这样的问题。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会很无聊,追问我是否存在?

我当然存在了,我一摸就存在,一掐着疼的就是存在的感觉。

但事实上一掐就疼这种存在,也有可能是内置的,也就是说这个疼痛感,都无法证明它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被内置的一种程序。

什么叫哲学?

哲学就是起始于,对所谓自明的东西的追问叫哲学。

就像质疑“一掐就疼”是不是真的。

那在这个追问之下,大多数信念通不了这个测试,甚至我的身体是否存在我都不知道。

但是笛卡尔依然在想:

什么东西能够确定为真呢?

什么东西是一定存在的呢?

文章图片10

其实,他就在找整个“形而上学”的第一性原理。

笛卡尔在追问,什么是确定为真的那个元起点?

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我追寻这个世界存在的元前提?

或者换一句话,笛卡尔在在为整个人类的知识大厦,找一个必然为真的那个地基。

笛卡尔说如果找到一个必然为真的地基,加上纯逻辑,我就能推出整个人类的知识大厦出来。

他在做这样一个伟大的一个工程。

最后,他找到什么是“必然为真”的呢?

笛卡尔说,我不能确定任何事物是否为真,不能确定我的身体是不是真的,连我思考的内容都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

但是有一个东西它一定存在,就是我正在思考,这个状态一定是存在的。

我连我思考的内容,是否是真的我都不能确定,但我的确我正在思考。

如果我不正在思考,我怎么能发出这个怀疑出来呢。

之所以发出这个怀疑,表示我正在思考。

所以他说这个东西一定是真的。

如果我正在思考,思考一定要要有主体,所以一个能够思考的主体是存在的。

然后,笛卡尔把“我”定义为一个能够思考的主体,所以我是存在的。

此处笛卡尔有一个没有显化的、隐含的定义。

他把我们所谓的主体性这个“我”,定义成一个能够思考的主体,用另外一个专业术语说,我是“能知的主体”,这是它一个隐含的定义。

“能知”“所知”是觉醒意识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在认知的时候,可以把认知分成“认知的对象”以及“认知的主体”

文章图片11

认知的对象可以称为“所知”,认知的主体可以称之为“能知”。

就好像在用眼睛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被你看到的那些东西就是“所知”

但其实眼睛只是一个摄像头,捕捉到了影像之后传送给了后边有一个主体去看,那个看的那个主体称为“能知”“我”就是那个能知的主体,它这个隐含定义非常重要。

所以,这就是笛卡尔的证明,我不能证明任何事物为真,但是我正在思考的这个状态必然存在。

如果思考的状态是存在的,必然有一个能够思考的主体,它把定义为“我”,所以“我思故我在”是一个完美的一个第一性原理的证明

笛卡尔找到了这个世界“必然为真”的一个元起点,然后推出某个精神性的“我”是存在的。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唯一有效的一项纯逻辑证明,也是整个“形而上学”的第一性原理。

笛卡尔并没有没有推出“我”的身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推出物质一定存在。

他推出的某种“精神”是存在的,甚至不是“精神的内容”存在,而是“精神思考”的,这个状态是确定存在的。

这跟我们眼见为实的想法,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想法。

过去,我们一直想通过物质存在,来证明精神存在。

但在笛卡尔这里恰恰相反,并不能证明物质存在,只能证明某种精神状态是存在的,由此间接证明物质或者世界存在。

所以他这个证明真正的含义,比我们表面看起来这几个字重要的多。

可以说,笛卡尔是到现在为止对“我是谁?”,在主流界回答的最好的一个人。

文章图片12

理念世界: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关系

理念世界:理念世界长什么样子?

文章图片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