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觉性智慧 主笔/张文举 责编/张文举 这是理念世界系列课程学习的第6篇文章 ![]() 写在前面 人类两大千古难题。 1、世界是什么 2、我是谁? 在理念世界四篇内容中,从逻辑推理中推导“世界是什么?” 本文觉性智慧的内容将围绕“我是谁?”展开。 觉性智慧的上一篇从笛卡尔开始,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 把哲学这门学科从研究“本体论”,转到了研究“认识论”。 笛卡尔的思想大概是: 我们很可能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世间万物可能都是内置好的程序; 我这个人可能是假的,我思考的内容甚至都可能是假的; 但有一件事是必定为真的,那就是“我正在思考”这件事,一定有一个思考的主体。 这件事极大的影响了当时的哲学学科。 如果世间万物都是被内置好的程序; 那么“被内置好程序的人,去研究世界这个本体”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要先研究“自己真实存在的真假”; 但这,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依然不够究竟。 “凭什么认为自己在思考这件事必定为真呢”....... 似乎,乔达摩的“觉性”更为深刻。 ![]() 觉性智慧其它文章链接在文章末尾处 本文共计4057字 阅读时长约4min ![]() ![]() 乔达摩的认知,突破了笛卡尔的“我是谁?” 在笛卡尔身上,他有一个隐含假设,他说,“尽管我思考的内容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正在思考。” 这是可以说是笛卡尔的一个隐含假设,我知道我正在思考。 你怎么知道你在思考呢? 这话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意义存在。 比如说我知道我在做梦,这个结构表明有两种意识状态,一种意识状态是“梦”,另外一种比他高的意识状态叫“思考”。 ![]() “梦”是“思考”的对象而已,“梦”是“所知”,而“思考”是“能知”。 那么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出来了。 如果我知道我正在“思考”,这个结构意味着,如果只有“思考”这一层意识状态,是不可能知道自己在思考的。 就像做梦一样,假如只有做梦的一个状态,梦里边的自己不会知道自己在做梦的。 所以,如果我知道我正在思考,意味着必定存在一个比思考更高的“意识层次”; 那个意识层次认知到我在思考,思考只是他的认知对象。 这句话是“我思故我在”里非常重要隐含假设,乔达摩把这种意识状态称为“觉性意识”。 思考成为“所知”,而另外一种意识状态,觉变成了“能知”。 ![]() 是我觉知到我正在思考,“觉知”是比思考更高的一个意识状态。 所以,笛卡尔推出的“我思故我在”,这话不成立,应该是“我思故“觉”在”。 如果去奥义书,其中一个奥义书有这样几句话: 他是眼睛无法看见的,但眼睛因他而看见。 他是耳朵无法听到的,但耳朵因他而能听到。 他是心智无法思量的。但心智因他而能思量。 就好像你用眼睛在看着这个世界,其实眼睛只是采集了信号,后面更高的“意识状态”在识别处理信号。 其实,我思故“觉”在 ,依然有一个隐含的逻辑问题,如果我觉知到“我正在思考”,又是怎么知道我正在思考呢? 按照前面的推理模式的话,就能推导出有一个比觉知更高的意识状态,那个意识状态知道我在觉知。 这样做就永远又陷入到那个无限循环里面去了。 所以,此处要有一个到此为止的“绝对源头”。 而“觉”具备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不合理性、不合法则的特征; “觉”自己觉知到自己正在思考,就像理念世界自己创造出他自己出来一样。 所以“觉”这个意识状态具备自指性。 他不但可以觉知所有其他外部对象,包括思考,甚至可以觉知他自己。 这种状态,我们称它为“绝对能知性”。 如果“觉”具备“绝对能知性”和“自指性”,那它就就是“一元性”。 ![]() 我思故觉在,而“觉”是意识状态的“绝对源头”,也就是有且仅有一个源头,叫“觉性意识”。 他具备一个神奇的特征,他能够认知到他自己。 觉知到自己非常难,就像一把刀是砍不到他自己的。 “觉”为什么能认识到自己,就是因为“觉”具备“一元性”。 (一元性的解释,在“理念世界”的第一、二篇文章中都有阐述。理念世界:人类对世界“源头”的追寻 理念世界:世界存在一个“源头” )。 “所知”变成了“思”,而“能知”变成了“觉”。 既然“思”背后有一个“觉”存在,那问题来了,我到底是谁呢?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意思是在说“我是思考的主体,我是能知的主体”。 那真正的我,是“思考”主体,还是“能知”主体呢? 从结构上来看,“思考”属于“能知”的对象,也就能得出结论: “思考”不够还没到底,“能知”属于到了绝对源头了。 那么,显然真正的我,是“能知”的主体,才是更究竟。 所以,我到底是谁? 答案是:我是“能知”主体。 如果我是“能知”的主体的话,其实就是那个“能觉”的我,我们可以称他为“本我”。 我们嘴里常说的那个“我”,他其实是一个表象的“我”,真正的那个“我”,是“思”背后的能觉的那个“我”,他叫“本我”。 那“本我”具备什么特征呢? 如果“觉性”具备“自指性”,那么“能觉”的这个主体,当然也具备“自指性”。 而“能觉”的主体是“本我”,也就是说,“本我”具备“自指性”和“一元性”。 所以,“本我”就是“我”的绝对源头。 但同时他又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叫“绝对主观性”。 “觉”视任何其他事物为“客体”,而他同时又能“认知他自己”,说明他具备“绝对主观性”。 于是就能推出他主要的特性,“一元性”。 那问题来了,所以我身上有两个东西, 1:一个是我的“意识状态”是一元性的; 2:一个是我的“主体”又是一元性的。 两个人都宣称自己是绝对源头,是一元性的。 ![]() 那他俩什么关系呢? 所以从逻辑上,只能推出一个结论,他们俩是一个东西。 有一本书讲禅的悖论,佛陀说我不是罪人,我也不是圣人,我甚至不是神。 然后人说,那你是谁呢? 佛陀的回答是I am awareness,真正的我,就是我的“觉性意识”。 我思故我在有“思”和“我”两个,是二元性的。 但是“能觉”得这个我是“本我”。 如果“我”就是我的“觉性意识”,言外之意这个“我”和我的“觉”变成了一个东西了。 它代表着“意识”和“存在”合一了,人的意识和人的主体性,居然是一个东西。 更意味着,“精神性”和“物质性”在此处合一了。 所以我们从逻辑里很容易推出一句话,“我就是我的觉醒意识”。 我们的本我,我的源头,居然是超越思考之上的那种高级的意识状态,才是我的源头。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我们可以替乔达摩用这个句式来表达一下,是“我觉故我在”; ![]() 我的思考意识状态和我的主体性,这两个东西是一个东西了。 为什么2000年以下来,德尔菲神庙样的那句“认识你自己”没有得到回答。 你看那句话是说认识你自己,此处是二元性的认识和你自己。 所以如果真正的我就是我的“觉性意识”的话,不是认识我自己,而是成为我自己。 真正的那个我,你不能把他当做认知对象,他就是你的认知主体,你只能成为他,而不能去认识它。 我们很多人愿意去做心理咨询,各种各样的报告。 我们可以很直率的讲一句话,你所得到的所有的性格测试、心理测试都是knowing yourself,都是关于你的信息,而不是你的本质。 即使你把那个信心摞起来有5000页这么多,其实跟你的本质一点关系也没有。 只能成为自己,才能认识自己。 成为自己就是一元性的,认识自己是二元性的,这是非常重要而奇特的一个特征。 如果说我就是我的觉性意识,我的觉性意识就是我,这是在二元思维语境下的同一反复而已。 如果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果把“我”和“觉性意识”两个概念去掉一个的话,会去掉那个呢? ![]() 当然是可以把“我”去掉。 发现没有,当我们真正追到我的本源的时候,那个我居然消失了。 所以,无论是金刚经还是读六祖坛经,他一直描述的那个“无我”的状态,原来是真的。 当真正追到觉性意识的时候,我们所谓的这个我就已经消失了,只有一个概念存在了。 那此时我们再追问一下,我是什么意思,我其实就是一个主体性认同的意思。 举个例子,假如有个两三岁的小孩,有一个特别心爱的玩具,当别的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一定会被反对,其实小孩在捍卫他的主体性。 如果那个玩具没有了,就好像我的那个主体性就没有了一样。 这就是人类的一个困境,我们总是在眼见为实,或者思考所能范围内寻找自我。 当我们突破这个思维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主体性不存在了。 那觉的意思就是,觉性意识本身具备了主体性。 “觉性意识”本身具备主体性又是什么意思呢? “觉性意识”是一种活着的,独立存在的实体,他永恒存在,超越时间。 在我们的肉体和思想之外,那个真正的那个主体是永恒存在的。 这个东西不同的宗教给他叫的名字不一样,而在我们的语境里边,更愿意把它称为“生命”。 生命这个词汇非常奇怪,我们都相信生命存在,但生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个东西。 在新世界里看到了一段话,用来描述“生命”。 “我的生命这个概念,是分离的最原始幻想,也就是最小我的源头; 没有所谓“我的生命”这回事,我并不“拥有”生命,我“就是”生命,我和我的生命是合一的。” 从这段话也可以看出一元性的分量有多重了。 如果认为真正的那个“我”,就是我的那个“觉性意识”的话; 我们怎么称呼这个“觉性”主体呢? 当我们称呼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称呼叫theone ease(理念世界的内容阐述); 这个真正的“我”,以及我最高的那个“觉性意识”的存在是the awareness is。 所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语境里,“思考”和“我”是二元性的。 乔达摩的“我觉即我在”,“我”就是我的“觉”,是一元性的。 “觉”成为“我”的一个源头,是从二元性到了一元性,是这个一元性的主体,生发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一切出来。 对于永恒无限的这个主体,我们称呼它为the awareness is。 如果给他一个中文,可以称它为“觉性是一”。 ![]() 才是形而上学的第一性原理。 如果刚才我们推理成立的话,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被破界下移了。 那真正的我是什么? 新世界里有一番特别棒的话,是这么说的: “世上只有一个绝对真理,其他真理都是从他衍生出来的; 当你能够找到那个绝对真理的时候,你的行为将会和他一致; 真理和你的本质是无法分开的; 如果你只在他处寻找,那么每一次都会被误导; 你原本即是的那个本体,就是真理。” 整篇文章我们来回答了一个问题,我是谁? 其实,回答的是我的源头是谁? 而我的源头,居然是比思考更高的某种意识状态,乔达摩称他为“觉性意识”; 而觉性意识最核心的状态叫做“一元性”。 我的本源就是我的“觉性意识”,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