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陋之有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3-01-31 发布于河南

2196

何陋之有

今天在微信视频号上无意间翻到了一个名为“意公子讲中华文化”的小视频,这是一个专题系列小视频,主要讲历史上的名人轶事、经典片段,今天所讲内容由《陋室铭》里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谈起,因本人对这篇文章也比较偏爱,不仅勾起了一些想法,聊以叙述,加以分享。

刘禹锡当年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便开启了他人生中的被贬之旅。他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和州知县见其被贬,便故意屡次刁难他。先是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写下了“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随后和州知县又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看到刘禹锡不为所动,那位知县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这也使我不由地想到刘禹锡写的那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文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自己被贬遭遇的感慨,是的,面对自己的遭遇他愤懑,但他不失气节。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来看刘禹锡的“陋室”到底陋不陋呢?从居住条件来看实则是真陋。因为居室面积“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而室内装饰,一句“可以调素琴”,便能看出只有一把不加装饰的古琴。可它又是千古不朽的不陋,为什么呢?因为刘禹锡身处其中把自己活成了“仙”,活成了“龙”,并且以南阳的诸葛草庐,西蜀的子云亭自比,他怎么做到的呢?对于不能遮风挡雨的屋子,他没有抱怨,而是欣慰可以不出屋子可以欣赏到居室周围清雅的环境;对于在这里和自己交往的人们,他看重的是他们的人品才学,而非职位权势;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他看重的是归于自然,回归本心。

面对这间陋室,在刘禹锡的眼里,这里有专属于自己的空间,不被安排的时间,既可以让自己独处,以对话自己的灵魂,放飞自己的思想;还可以不受世俗的影响,去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尽情欢歌。在当时那个极重功名的年代,他的这种高洁傲岸,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是多么难能可贵!他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亮的隆中草庐相提并论,他必定是读懂了诸葛亮当年在隆中躬耕、读书、交友时那份安静,恬淡的内心,和诸葛亮即将离开隆中时的那句“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之言!

仰视着这些先贤,吟诵着他们留下的篇章,对今天的我们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怎样去安放自己的灵魂?怎样才能不让自己的内心被重重负累所羁绊,以至于焦虑、狂躁呢?那就以这些先贤为楷模吧,给自己内心一间安静的居室,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赏一朵花开,品一壶香茗,观一朵白云,抚一缕清风,不为今天的所得沾沾自喜,不为明天的未知而忧心忡忡,守得住内心的恬淡,给自己的精神松绑,是啊,心不累了,才会有更清晰地思路,更开阔的眼界,更灵动的创意,自己的生活也就会更加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