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味苦、辛,气温,无毒,还有个名字叫“肉果”。入心、脾、大肠经。治疗心腹胀疼,能平息霍乱,调理脾胃虚寒,消化宿食,专门温补心包之火,因此又入膻中与胃经。
但它只能止下寒导致的泄泻,不能止下热导致的泻痢。从前的《本草》书籍,多数都说肉豆蔻治血痢有效果,却不说它能止泻痢。
五更的时候,腹痛泻痢五六次,到了白天反而不泻了,叫大瘕泻。大瘕泻,属于肾泻。肾泻,是因为命门没有火来生脾土,到了五更亥时、子时,正好是肾气运行的时辰,如果肾火衰微,又怎能生土呢,所以会泻痢。治疗大瘕泻,一定要补命门之火,火旺了,土自然坚固了。
肉豆蔻不是补命门之火的药,然而命门之火会往上通达,如果心包之火不健旺,命门之火就会愈加衰弱,因此要补命门之火,必须补上方的心包之火(虚则补其母)。 膻中,也就是心包,部位一样,只是有两个名字罢了。肉豆蔻能补心包之火,在补心包的同时,命门之火也会随之得到补益。
况且调理脾胃虚寒,本来就是肉豆蔻的特长,命门火旺,脾胃的虚寒就会消除。脾胃得到肾气的帮助,自然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分离清浊而去除水湿,又怎么会再引起五更泄泻呢。
有人问:肉豆蔻能开胃消食,先生不谈论这方面,反而大谈它能止大瘕之泻,为什么要舍近而言远呢?
止大瘕泻,正好可以表明肉豆蔻开胃消食的功效。但凡一个人的命门之火不健旺,下焦阴寒,怎能把食物蒸烂呢。下焦不能消化食物,所以会泄泻。泄泻久了就会伤阴,阴气消亡,肾就不能与心包相交,导致心包也变得寒冷。心包寒冷,心包之火就不能生胃土,从而导致胃变得寒冷。胃寒冷,胃气萧索,又怎能消化食物呢。
肉豆蔻,温补命门之火而通心包,两火分别于下焦与上焦相互生化,水泻停止,脾胃之气自然打开,不需要强求,食物自然能够消化。谈论止肾泻的时候,开胃消食也包括在里面了,又何必再赘述呢。
有人问:肉豆蔻暖胃健脾,温肾止泻,因此把它用在四神丸之中,治脾肾寒虚导致的泄泻,但有时有效果,有时又没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肾虚泄泻,又有不是命门虚寒所致的情况,因此服四神丸后,反而会加重后重的症状。肾虚没有不寒的,肾寒一定会泄泻。那么肾不寒,又怎么会泄泻呢?还不是因为饮酒过多,又加上色欲不节,使酒湿进入到肾脏之中,导致泄泻发作。倘若也用肉豆蔻来治疗,怎能像治肾寒那样有效果呢。
中成药四神丸:煨肉豆蔻、盐炒补骨脂、醋五味子、制吴茱萸、大枣(去核)。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盐炒补骨脂:纳气平喘、温肾助阳、温脾止泻、消风祛斑。 醋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制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壮阳止泻。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