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第6篇:读文有思∣在教学的细节处进行思维训练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01-31 发布于广东

在教学的细节处进行思维训练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思维水平的高低受先天因素的印象,但不完全取决于先天因素,后天的训练也很重要。学生读懂一篇文章,离不开思维的要素。或者说,阅读教学承担着一项重要的教育功能,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品质,这也是新课标将“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原因。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课堂的“思维含量”严重不足,有的老师上课,整节课就在不停地问:“找到了吗?”对于实用性文本,指导学生“找信息”自然是必要的环节,但对于文学类文本而言,绝不能止步于“找信息”,找到之后也不是按照所谓的“公式”进行解读。对于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问题,教师又不敢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展示,总是急切地出示答案,然后要求学生“记住”结论。这些教学习惯,都无助于思维的训练与提升。《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12期发表了牛树超、都术才两位老师的论文《教学思维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读后感觉很有收获,同时也推荐给其他一线教师阅读。

这篇文章的论述核心不在于“教学思维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而在于对教学思维进行总结归类,提炼出培养学生思维的切实可行的路径。作者通过对语文名师案例的分析,提炼出了四种教学思维类型:横向拓展思维、纵向掘进思维、反向求异思维、对面换位思维。对每一种思维类型,作者都引用名师的教学课例片段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思维教学的路径。文章的具体内容此处不再详细介绍,我只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头脑中一定要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根弦。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不要一直局限于事实性、概念性知识,而是要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固然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但更重要的还是靠思维能力支撑。思维能力的培养,靠的不是开设什么逻辑学、思维课等课程,而是要体现在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中,进而从“这一个”文本的阅读上升到对“这一类”文本的阅读。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思考一下:阅读这篇文章的关键点是什么?针对这些关键点,我要设计怎样的问题?组织怎样的语文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让我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仅仅告知学生答案是毫无意义的,学生记住的只是结论,而没有进行实际的思维过程。作者提及了一个案例,就是莫泊桑的《项链》的教学。很多老师是按照小说的三要素设计教学,最后概括总结小说的主题。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或注重知识学习例如小说的文体知识,或止步于信息提取例如小说中的各种描写,而不能从小说艺术性和主题多元性的角度进行探讨。作者提及的这个案例的执教老师采用了“反向求异思维”,即假设把小说的最后两段删除,然后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的主旨与写作意图会有怎样的变化。这样的设计就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会从情节与主旨的角度进行思考讨论。记得我当年执教这篇课文时,没有从小说要素的角度设计问题,而是从作家创作的角度设计了两个问题:小说是如何塑造一个虚荣的女人的?删去“马蒂尔德在公园偶遇弗莱思节夫人”的片段可以吗?请说明理由。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从衣食住行等角度进行一一对比,并进行排除,最终从故事情节合理性的角度分析“项链”这一物象与主人公虚荣性格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师在学习名师课例时,除了关注创新的教学设计外,还要从细节处入手把握名师点拨、指导学生阅读的步骤。我之前学习名师的课例,或者是在听课时,倾向于从宏观层面把握教学的目标与设计思路,而对于细节不太关注。但后来越来越觉得,名师的教学功底就来自于那些有意或无意的细节处。作者提及有教师执教《诗经》中的名篇《子衿》,围绕“青青子衿”一句进行点拨,先是用“换词法”,问学生将“青青子衿”替换为“青青子衣”行不行,然后比较“衣服”和“衣领”的表达效果,最终得出了结论:女子不仅关注到了男子的衣服,更关注到了衣领,这更显示出女子对男子的倾心。分析到此,教师并未止步,而引入了《雷雨》中鲁侍萍对周朴园衣服上那朵梅花的记忆的片段,以及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相关片段。该教学片段不仅体现了“横向拓展型”思维的教学,同时也体现出层层追问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从师生互动的角度进行听课观课,看看教师是如何设计问题的,教师是如何与学生对话的,教师是如何点拨和指导学生继续思考的,等等。这一点尤其值得年轻教师关注。

再次,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面”和“线”上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在“点”上进行深化。所谓“面”和“线”上的创新,指的是在整体的教学思路和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实现创新,所谓“点”上的深化,指的是在具体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要多思考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实现后者的话,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进行更为精细的设计,同时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培养课堂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对话。这一点可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最好能够落实在每一节课上,因为这种功底不是靠突击训练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去年我在东凤镇梅沙实验学校听一位教师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印象非常深刻,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学环节、细节的处理,比年轻老师更为老道。

作者最后提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每一教学设计,每一教学过程,从语言表达到每一环节,融入思维,具备理性,清晰概念内涵,慎处每一判断,注重严格推理,在理据上着力,在关联上费功,或横向拓展,或纵向掘进,可以反向求异,可以换位思考。”这一点确实值得学习。去年阅读王俊鸣老师的《语文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记得王老师在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思维训练,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和这篇论文一同参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