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ust 传承是最好的怀念——向“颠覆性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教授致敬

 平头哥68 2023-02-01 发布于北京
原创 百马作家田老师 让爸妈跑起来 2023-01-23 10:19 发表于北京

2020123日是一个令人十分悲痛的日子。

“颠覆性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教授在这一天与世长辞了,年仅68岁。

在克里斯坦森教授去世三周年的时候,我献上这篇短文,以示缅怀。

图片

01
颠覆性创新之父

195246日,克里斯坦森出生于美国犹他州一个叫玫瑰园的地方。

他的家庭信仰摩门教,父亲在一家杂货店里当店员,负责食品专区,母亲是当地一所高中的老师。家里一共有8个孩子,他排行老二。小的时候,克里斯坦森经常去父亲工作的店里帮忙。

1970年,克里斯坦森考上了杨百翰大学,读经济学专业。在杨百翰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的人生规划是能够去《华尔街日报》社当一名编辑,他说:“我非常崇拜这家报社——这是我的周密战略。”

学校里的教授对他说,你会成为一个好作家,但不要以新闻学作为专业。《华尔街日报》创刊于1889年,是一家以财经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侧重金融、商业领域的报道。

在1971年到1973年期间,他在韩国全职传教。

从杨百翰大学毕业后,克里斯坦森被选为罗德学者,到英国的牛津大学深造。在牛津大学时,他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名中锋。那一年,牛津队打进了英国NCAA联赛的总决赛,比赛是在一个星期天进行。

可是克里斯坦森在16岁的时候就向上帝许诺,他不会在星期天打篮球,因为星期天是一个祈祷日。他和学校篮球队的教练说,星期天是祈祷日,我不能参加星期天的篮球比赛。听了他的话,教练和队友们都感到非常吃惊。

教练说,你是篮球队里的中锋呀,你怎么能不参加比赛呢?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团队的荣誉,你能不能破一次例吗?克里斯坦森认真地说,不行,我必须坚持自己的诺言,不能参加星期天的总决赛,请大家理解。当然,后来牛津大学的篮球队在NCAA联赛的总决赛中也赢了比赛。

1977年的时候,克里斯坦森从牛津大学回到美国,考上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BA。在哈佛商学院读MBA一年级时,他向《华尔街日报》社提交了一个在暑假工作的申请,但他没有收到任何的回复,感觉备受打击。

一道门被关上的时候,另一扇窗户却为他打开了。这个时候,波士顿咨询公司为克里斯坦森提供了一个实习机会。克里斯坦森心想,既然去不了《华尔街日报》,那就先去波士顿咨询公司实习吧。他觉得,有了一定的帮助客户解决管理问题的经验后,会有助于他叩开《华尔街日报》社的那道大门。

当时,克里斯坦森的家境贫困潦倒。波士顿咨询公司承诺克里斯坦森,如果他从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后到他们那里工作的话,他上哈佛商学院MBA第二年的学费就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来出。

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里的工作。1979年他从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后,便正式加入波士顿咨询公司。1982年,克里斯坦森还被命名为白宫学者。

1984年的一天,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位朋友敲开了他家的门,邀请他一起创业,做一家科技公司。克里斯坦森很兴奋,他说:“我几乎是跳起来抓住机会的。”

1987年中的一天,克里斯坦森和朋友创业的公司上市了。谁曾想到,上市的时机没有选择好。“我们的股票仅在一天时间内,就从每股10美元跌到了2美元。”克里斯坦森说。一位风险投资商通过购买前期投资者的股票成了控股股东,他让克里斯坦森把CEO的位置让出来,他要安排自己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克里斯坦森就辞职不干了。

离开创业公司CEO的位置一周过之后,37岁的克里斯坦森回到哈佛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也就是克里斯坦森40岁的时候,他拿到博士学位。并用6年时间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终身教授的职位。

1995年,43岁的克里斯坦森在《哈佛商业评论》1995年1/2合刊上发表《颠覆性技术:逐浪之道》(DisruptiveTechnologies: Catching theWave)一文,提出了享誉全球的“颠覆性创新理论”。

刚好,这篇文章被英特尔公司的一位女工程师看到了,她把文章交给英特尔公司董事长格鲁夫说:“你必须看看这篇文章,他说英特尔要死了。”

尽管克里斯坦森在文章中没有公开写出英特尔,但格鲁夫还是给他打电话说:“我根本没有时间读你们这种人写的学术文章,但是,我在两周后有个会议,希望你来告诉我为什么英特尔会死。”

两周后,克里斯坦森去英特尔公司参加了会议。格鲁夫对他说:“我现在给你10分钟时间,你告诉我对英特尔的看法。”

克里斯坦森说:“我不了解英特尔,也没有看法。不过,我有一套理论,这个理论本身对于英特尔有看法。”

于是,克里斯坦森就给格鲁夫介绍了颠覆性创新理论,告诉格鲁夫,小型钢铁厂是如何颠覆了综合性钢铁公司,因为综合性钢铁公司迫不及待地想把利润低、质量差的市场空间让出去,最后小型钢铁厂逐渐提高品质、挑战高端市场的份额。

还没等克里斯坦森说完,格鲁夫就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好了,我清楚了。你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干掉CyrixAMD,设立事业部打入低端市场。”后来,英特尔就推出了令业内不能理解的、占领低端市场的赛扬处理器。

1997年,已经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的克里斯坦森出版了《创新者的窘境》该书一经推出,便引发轰动,获得商界推崇,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是对史蒂夫·乔布斯影响巨大的一本书,比尔·盖茨、格鲁夫、格拉德威尔与布伦伯格联袂推荐。

为什么一些曾经的领先企业无法保持它们的领先地位?

它们都管理良好,锐意提高竞争力,认真听取客户意见,积极投资新技术的研发,但是,它们仍然从市场领导地位的神坛跌落下来,为什么?

克里斯坦森说,因为这些企业倾听了客户的意见,积极投资了新技术的研发,以期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因为它们认真研究了市场趋势,并将投资资本系统地分配给了能够带来最佳收益率的创新领域,最终,它们都失去了其市场领先地位。

有时,不采纳客户意见,投资研发利润较低、性能较差的产品,并且大举进军小型新兴市场(而不是主流市场)反倒是正确之举

克里斯坦森通过精准构思研究方法,认真分析硬盘行业和其他行业创新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从而总结出一系列规律,这就是“颠覆性创新理论”

02
小钢铁厂颠覆大钢铁厂

2019年5月19日,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前总部大楼被爆破拆除。

伯利恒钢铁公司曾经是美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公司,于2001年宣布破产,2003年倒闭。

图片

这是一座21层高的大楼,曾经是当地的最高建筑,有着47年历史。

爆破过程仅仅只有16秒,很多人至现场观看,有人欢呼,有人掉泪。

我是在网上观看了这段16秒长的爆破拆除视频,那一幕真的让人心碎。

为什么大企业会失败?

这是克里斯坦森教授《创新者的窘境》书中的标题。

在钢铁行业中,综合性钢铁厂不断向利润更高的右上角迁移的进程,就是一部积极投资、合理决策、密切关注主流客户的需求,赢得创纪录利润的历史。

然而,综合钢铁厂同样遇到了“创新者的窘境”,良好的管理决策正是让它们从行业老大的位置上落马的根本原因。

令人遗憾的是,半个世纪以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魔咒”,至今,还没有一家综合钢铁公司能够穿越。

小型钢铁厂的炼钢技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过电弧炉溶解废钢,连续将其锻造为钢坯,然后再将钢坯轧制成钢筋、钢棒、钢梁和钢板

由于小型钢铁厂的原材料是回收来的废旧钢铁,不是矿石,因此,它的生产流程比较短,又被称为短流程钢铁厂”。

而那些通过用铁矿石、煤炭和石灰石最终转化为钢铁制品的钢厂即为综合钢铁厂,也被称之为长流程钢铁厂。中国目前的钢铁厂绝大多数为“长流程钢铁厂”。

从规模上看,小型钢铁厂的生产规模不及综合型钢铁厂的1/10,但是,小型钢铁厂是最具效率和成本最低的。

1995年,最高效的小型钢铁厂,每生产一吨钢铁只需0.6个工时,而最高效的综合钢铁厂则需要2.3个工时,后者约为前者3倍的工时。

尽管小钢铁厂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但是这让它们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低于综合钢铁厂约20%的成本优势。小型钢铁厂的折旧率低,没有研发成本,销售费用低,管理费也低。同类产品,小型钢铁厂可以做到人有我廉

初期,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通过电弧炉将废旧钢铁熔炼后生产的钢铁产品质量不高,只是被做成“钢筋”(螺纹钢)使用。对于综合高铁厂来说,钢筋这种产品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7%左右,钢筋这个品类在钢铁行业中的占比并不大,也只有4%。毛利不高,市场也很小,钢筋被认为是最没有投资价值的品类。

已经习惯了吃香喝辣的综合钢铁厂,看不上钢筋这种低毛利小市场的业务,它们开始华丽转身而去开发利润更高、市场更大的产品。是呀,有了肉吃,谁还愿意去啃骨头呀,到了1979年,综合钢铁厂退出了钢筋市场。

一开始,小型钢铁厂在钢筋这个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利润。但是好景不长,小型高铁厂之间开始大打价格战,使得钢筋的价格出现暴跌,小型高铁厂只能维持生存。

综合钢铁厂在角钢、钢条和钢棒等高端产品市场上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毛利是12%大约占市场规模的8%。

对于小型钢铁厂来说,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市场。于是,如同当年进攻钢筋市场一样,小型钢铁厂发起了向角钢、钢条、钢棒这个市场的冲击。

当小型钢铁厂能够生产角钢、钢条、钢棒产品之后,综合钢铁厂的表现和上次面对钢筋市场时的态度一样,它们无心恋战,轻易就把市场拱手让给了小型钢铁厂

之前发生过的故事又一次重新上演,到了1984年,综合钢铁厂退出市场后,小型钢铁厂开始了价格战,角钢、钢条、钢棒的利润一次一次被拉低。

路在何方?

毫无疑问,综合钢铁厂继续向更加高端的结构钢市场迈进。结构钢市场的毛利是18%市场容量是角钢、钢条、钢棒市场的三倍,实在是太丰厚了。

当时,行业内的专家们认为,结构钢主要用于建筑和桥梁结构,对于规格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综合钢铁厂的轧钢设备才能生产出结构钢,小型钢铁厂根本没有实力去投资这种轧钢设备的。

然而,这些专家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了求得生存,小型钢铁厂再度显示出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胆量,这也印证了“胆大人艺高”那句话。在从角钢转向结构钢的过程中,小钢铁厂取得了技术上突破,开始进入了结构钢的市场。

进入结构钢市场的初期,小型钢铁厂只能轧出“低端的结构钢”。综合钢铁厂如同之前的态度一样,采取的措施依旧是关闭结构钢生产线,退出这个市场,投资于利润更高的“钢板”产品。

纽柯钢铁(Nucor)是一家从1972年才开始通过回收废旧钢铁炼钢的小型钢铁厂,在螺纹钢市场站稳脚跟后,便开始冲击更大的市场。纽柯在阿肯色州建立了生产结构钢的工厂。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小型钢铁厂把最后一个综合钢铁厂逐出“结构钢市场”

1987年,德国西马克开发出薄板连铸连轧技术,这种技术无须冷却,就可以连续不断地将钢水转变为可直接送往轧钢厂的长薄板。用这种技术修建的钢铁厂的成本仅是传统钢铁厂的1/10,对小型钢铁厂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可控的投资。并且,薄板连铸连轧技术将制造板材的总成本降低了20%。最终,1989年纽柯第一个引进了西马克的薄板连铸连轧“破坏性技术”

难以令人相信的是,这种循环又一次重演了,纽柯成功地进军钢板市场。

纽柯的市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最大的综合钢铁厂——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美国钢铁公司历史悠久,创始人是安德鲁·卡内基。美国钢铁厂成立于1901年,由卡内基钢铁公司和联合钢铁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合并而成,曾经控制着美国钢产量的65%。

03
两全其美

对于综合性钢铁公司如何进行创新,克里斯坦森教授在《创新者的窘境》书中指出了三种方法:

1.收购一家流程和价值观与新任务极为匹配的公司;

2.试图改善当前机构的流程和价值观;

3.成立一家独立的机构,在这个机构内针对新问题开发出一套新的流程和价值观。

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出版20多年后的2020年12月,美国钢铁公司终于觉醒了。

它提出一个两全其美”(best of both)战略通过结合领先的综合钢厂和短流程钢厂技术,使得美国钢铁公司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钢铁公司。

战略重点是北美平轧材业务中的三项核心资产:包括宾夕法尼亚州MonValley工厂投资超过10亿美元的连铸连轧线和热电联产设施;印第安纳州加里工厂投资7.5亿美元的热轧线及配套项目;以及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大河钢铁49.9%的股份收购大河钢铁公司。

图片

2021年初,美国钢铁公司宣布,以7.74美元的价格收购收购大河钢铁剩余50.1%的股份。

大河钢铁是由投资家斯蒂克勒与科伦蒂的创立一家“小型人工智能电炉炼钢厂”,工厂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奥西奥拉小镇,2016年一期投产,特斯拉、德国奔驰、宝马、日本三菱、韩国现代等都是大河钢铁厂的首批客户。2020年11月,大河钢铁完成了二期的扩建工程,热轧钢的产能翻了一番,达到330万吨/年。

图片

被美国钢铁全资收购后的“大河钢铁”仍然将按照过往的模式独立运营,实行的是“一个公司,两种制度”

堪称教科书般的收购,再次验证了克里斯坦森教授的“颠覆性创新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