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偶得(2)中国人用煤比较早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3-02-02 发布于甘肃

读书偶得(2)中国人用煤比较早



读书偶得(2)中国人用煤比较早

《马可波罗旅行记》里写到煤炭的时候,用的是black stone(黑色的石头),并没有用coal这个字。因为他也是在中国才了解到这种东西采自山里,可以用来生火取暖。

他写到:

Throughout this province there is found a sort of black stone, which they dig out of the mountains, where it runs in vein. When lighted, it burns like charrcoal, and retains the fire much better than wood; it may, indeed, be kept going during the night and in the morning be found still glowinig. These stones do not flame, except a little when first lighted, but while burning give out a considerable heat.

烧起来像木炭,却比木炭耐用,晚上生了火,早上还闪着火光,热量充足。

这段描述,一下子将人带入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到了冬天,买炭,架炉子,生火取暖、做饭、烧水。炉火烧得旺旺地,放一把茶壶在上,只听得炉火把茶壶烧得嘶嘶,响,给人温馨而安稳的感觉。

中国人使用没来取暖造饭,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当在公元前就开始了。而且中国地域辽阔,煤储量丰富。不过,直到唐朝,木炭仍然是宫廷殿宇里主要的取暖资源。如,《卖炭翁》中写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烧的炭去哪儿了呢?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这既说,炭被宫廷里的太监和差役给拉走了。可见,那个时候,宫廷是木炭最大的需求者和消耗者。

木炭,英语是charcoal,英国人家,都有一个fireplace,烧火的地方,通常翻译为壁炉。炉火烧起来,木柴噼噼啪啪地响,热量在墙壁里漫溢开来,烤得整个屋子暖和舒适,英国人用cozy这个字来形容这种感受。

在马可波罗来中国,看到人们烧炭取暖时,炭又多又便宜:These stones are wonderfully abundant and cheap(这种石头极其充足,价格便宜)。700多年后,coal的价格一涨再涨,许多乡下人烧不起炭,只好另想办法。中国永远不要小看中国农民的智慧。他们做了一种柴火炉子,烧木头取暖。回到了英国的壁炉时代。这种炉子,烧火的开口朝外,嵌在墙壁里,开口出对着后院或者方便堆放木柴的地方。用粗大的极易散热的炉筒有意识地在屋子里绕过,尽量拉长释放热量的距离,外边烧着之后,添以粗大的木柴,里面取暖做饭,屋子里的温度噌一下子升起来,暖洋洋地叫人昏昏欲睡。炉火可以认为控制起燃烧速度和大小,极其方便。不想,由于炭价太高,使得乡下人过了一把英国贵族的壁炉瘾。

我们到乡下去的时候,农民们几乎都该用了这种柴火炉子。有些炉子是二代、三代改良产品,一根木头进去,燃烧的时间更长,热量利用更好,制作更科学。家家想办法堆起柴火堆,有的甚至用上了锯子,把粗大的木头锯成同样长短的木棍,或者用斧子劈开成为大小一致的木片,顺当当地码起来。在生活的重担面前,中国农民总是用简单而有效的智慧,为自己的生存想出独特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几乎每家都说着同样的话:炭烧不起,这种炉子非常好。把成年木材都拿出来用掉了。总被一把火烧光了事好。他们这样说的时候,语气里充满了乐观和满足,甚至有一丝自豪。

有人说,烧炭会造成环境污染,烧柴火也会造成大气污染。其实污染这个问题,从历史资料来看,是几千年来累积的结果。不是到了现代生活,才开始烧炭烧木柴的。古代人钻木取火开始,一直烧的就是木柴,直到开始烧这种black stone(黑石)。然后是烧天然气或者别的什么。如果有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个问题至少应该存在了几千年,有人类文明史开始,就是烧木柴,烧木炭,烧煤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