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论语】为政篇第七则

 liuhuirong 2023-02-02 发布于湖北

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细说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240发简信


IP属地:上海

今天开始学习“为政篇”第七则。

1、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傅佩荣原文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是指能够奉父母。但是像狗与马,也都能服事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

傅佩荣:

子游即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列名文学科。

“能养”,包括饮食起居的照顾与事奉。犬马对人的服侍则指可以守卫。拉车等。此处以“犬马”比喻子女,而非以“犬马”比喻父母。“犬马之劳”就是特别指替别人服务,把子女比喻成狗与马就很恰当。子女孝顺父母,狗与马服侍人,如果子女不敬父母,那与狗。马服侍人又有什么差别?

针对父母来说,犬马和子女都能对人提供服侍,不同之处在人有人性和人格,孝顺父母时,让父母吃饱喝足之余,心里还要尊敬父母,这才是与动物不一样的地方。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对于孝顺来说,内在的心意仍然是最重要的,饮食供给,动物都能做到。如果不从心里面尊敬父母,和动物何异?

4、弘丹学习心得

这几则孔子一直在回答关于“孝”的话题,而且每次回答都不一样,充分说明孔子的因材施教。

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推崇的“孝”并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他更强调的是发自内心的孝顺。比如,要尊敬父母,对父母要和颜悦色,这些都是要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装出来的。

孝顺更重要的是心意,而不是形式。

5、都市隐居人 对《论语》为政篇第七则的理解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接下来两个问孝道的都是孔门出色的弟子,孔子对他们的指点也是更高要求的孝道。

子游向孔子问孝道时,孔子回答说:“现在一般所说的孝,只是指能够给父母提供物质上的赡养。其实现在人养狗和马这样的宠物都能够让它吃饱、住好,对待父母如果没有尊敬的心,和养狗和马这样的宠物有什么区别呢?”

对待孟孙氏这样本身就僭越礼法的领导,孔子要求低,说话也只说三分;对待子游这样的优秀学生,孔子说话就重多了。子游是孔门出色的弟子,对待父母不会不尽赡养义务,所以孔子就对他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用重话警醒他要注意保持对父母的尊敬。毕竟父母爱儿女是天性,而子女持宠而娇是人很容易犯的错。在父母的关爱下,子女很容易忽略对父母的敬。

这里又引出一个法制和礼制的区别:在法制下对孝的衡量,只能规定儿女是否赡养父母,也就是是否给父母生活费;而所谓的社会养老,也只是由社会来统筹养老资金,让老人不至于衣食无着,子女的义务反而淡化了,连照顾父母的生活这一点现在也不强调了,那现在谁来敬老人?老人的精神生活怎么办?这个就不是光靠法制和社会统筹能够解决的了。而儒家讲究的礼制在赡养之外还要求子女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要“敬”。

学会尊敬老人,进而学会尊敬领导、尊敬身边每一个人,这就是学习怎样从更深层次来关心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