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拼图解论语》孔子论孝17真假父亲

 liuhuirong 2023-02-02 发布于湖北

《论语》原【第11先进篇第11章】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杨伯峻译文】颜渊死,学生们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作父亲,我却没把他当作儿子。不是我要这样,是学生们背着我干的。”

【钱穆译文】颜渊死后,门人同学想要厚葬他。先生说:“不可的。”门人终于厚葬了颜子。先生说:“回呀!他看待我像父亲般,我不得看待他像儿子般,这不是我要如此呀!都是他们那些人作的主呀!”

【李泽厚译文】颜回死了,学生们要用厚礼埋葬他。孔子说:“不行。”学生们仍然隆重地葬了他。孔子说:“颜回啊把我当父亲对待,我却未能把他当儿子对待呀。这不是我啊,是学生们啊。”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译】颜渊死,(孔子)门生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门人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视我如父,我不能视(他)如子。不是我(不想视他如子)啊,那些门生小子们(使我不能视他如子)!”

【游梦僧意译】颜渊死,孔子门生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门人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视我如父,我不能视他如子。不是我不想视他如子啊,那些门生小子们使我不能视他如子!”

【详解】“孔子论孝”的第一篇讲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之本有“孝”与“悌”。但在《论语》中,并没有把“悌”独立出来论述,而是夹杂在“论孝”当中。比如【02为政篇0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就有“孝”和“悌”。

本章更明显,兼有“孝”与“悌”。上篇“子路使门人为臣”章,说的是门人意欲越礼为孔子准备葬事;而本章则是说颜回的同门师兄弟越礼落葬他。先师长后弟子,这就是本章排序的依据。

为何说“此章兼有'孝’和'悌’”呢?请看本僧分析之。

回也:即颜回,也就是句首的“颜渊”。《论语》中,孔子习惯用弟子的名加“也”字来称呼弟子。如“由也”是子路;“参也”是曾参;“鲤也”是孔鲤……

予:我也。

犹:如也。

回也视予犹父:回视我如父。《论语》有专门章节,举例说明颜回视孔子如父的。详细请继续关注《拼图解论语》的后续文章。

夫:表示远指,意为“那,那个,那些”

二三子:诸位,你们。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是因前省略句式。完整应为“非我不欲视回如子也,夫二三子使我不能视回犹子也”。为什么这么说?孔子弟子中,有一个叫颜路的,他正正是颜回的父亲,即颜氏父子共同拜孔子为师习学

正因为颜路的存在,才是孔子弟子不听夫子“不可厚葬”的话,最后厚葬颜回的原因。颜路想厚葬儿子,《论语》中有提到的“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是故,即使颜回即使视孔子如父,但毕竟不是真的,他的真正父亲是颜路,最后怎么个葬法,由他说了算。从孔子说话也能知道他在这点上的无奈,只能慨叹“非我也”,而不能做最终的决定。

正如三国何晏注的《论语注疏》引用马曰:“言回自有父,父意欲听门人厚葬,我不得割止,非其厚葬,故云耳。”

所以,简单来说,最后颜回厚葬,就是孔子的弟子本欲厚葬,虽然孔子说“不可”,但最后,一群人(颜回的父亲颜路也在)商量了一下,就厚葬了,毕竟是死者的父亲亲自首肯。

前面本僧说了,本章同时涉及到“孝”与“悌”的话题。咱细说一下。

孝:这里的“相违背”夫子,就牵涉到“孝”的问题。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孔子对门人,就是如父与子。违背了夫子的话(这话是合于道的),这就是不孝了。

悌:颜回一生安贫乐道,从俭从乐。死之时,同门师兄弟不从其所好,不俭以葬之,反而厚葬之,此为“不悌”也。再者,颜回家贫而厚葬,无礼也。引钱穆先生的话就是“丧具当称家之有无,家贫厚葬,非礼。所谓厚,亦指踰其家之财力言。”

综合来说,孔子的门生在葬颜回这事上,所为已经是“不孝不悌”了。这可谓“一葬违礼,不孝不悌”!但自己只是颜回的老师,颜路才是颜回的真父亲,所以,孔子也无可奈何。

仁之本者,孝与悌。《论语》中“悌”并入“孝”一起做论述。所以,把这章归入“孔子论孝”的“死,葬之以礼”,也属合情合理之事。

本章中,孔子说“回也视予犹父”,《论语》中专门有一章举例说明的,会是哪一章呢?读者可以自行思考思考,下一文咱再揭晓答案,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之《拼图解论语》,谢谢。

附:关于“薄葬”,本僧多年前读宋史,了解到的一个遗诏要求薄葬自己的皇帝,虽说看的是宋史,但这个皇帝不是宋朝的。而是“五代十国”中的最后一代“后周”的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

郭威是谁?估计许多读者都不了解。咱拉出一串关系来,从熟知的资料反溯即知。

相信大家都有印象,在《水浒传》中,梁山108位好汉中,排行第十外号小旋风的柴进,手上有祖上留下来的免死铁券。为什么他家会有这免死铁券,因为柴家是宋朝的前朝后周的王族!

到这里,可能有人就晕了,刚才不是说“后周的开国皇帝是郭威”吗?怎么又变成“柴家”了!慢慢来,不急。宋朝的开国皇帝是“黄(陈)袍(桥)加(兵)身(变)”、被(逼)逼(宫)做上皇帝的。逼了谁的宫?柴宗训(柴进的祖宗),时年仅七岁周恭帝。柴宗训的老爸是柴荣(周世宗,也是一个不世出的好皇帝),柴荣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老板兼出生入世的战友。柴荣则是郭威的养子,也是郭威老婆的侄子(姑姑与侄子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黄袍加身”做皇帝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其实,他也是盗版的,盗版了他老板的老板郭威的版。郭威也是“黄袍加身”被逼做上皇帝的。而且和平兵变过程中,他全家都让前朝后汉汉隐帝刘承祐杀死了,包括他的儿子。但郭威做了皇帝,不杀刘承祐,还优待有加(赵匡胤也没杀柴宗训,还给他家一张免死铁券,即只要不是造反,犯了什么罪,拿出这张铁券,就可免罪)。

这几个人的关系如下:

郭威无后,所以,他死后,就把皇位传给了养子柴荣。

郭威死后,葬嵩陵,与在自己前面离世的一后三妃同穴。临终时,郭威遗令丧葬一切从简,“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见《旧五代史》)

郭威,一个好丈夫。郭威深爱其妻,在其妻亡后,不再另娶皇后,一方面为了纪念忘妻,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其妻侄柴荣。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郭威,一个勇武夫。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

郭威,一个好皇帝。郭威称帝之后,马上就着手治理国家,进行改革来增强国力。他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对民间疾苦也有亲身体会,所以首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这方面郭威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罢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营田务。

郭威,一个好人。本僧深爱之,是故,借此,作文以记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个好人。

11先进篇第11原文】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游梦僧译】颜渊死,(孔子)门生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门人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视我如父,我不能视(他)如子。不是我(不想视他如子)啊,那些门生小子们(使我不能视他如子)!”

【游梦僧意译】颜渊死,孔子门生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门人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视我如父,我不能视他如子。不是我不想视他如子啊,那些门生小子们使我不能视他如子!”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