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痛苦中活下去

 书鱼知小 2023-02-02 发布于北京

想用一种方法,让2023年来得更有仪式感一些,因此打算开始一场持续21天的自由写作,灵感来自同事,在书写中跨年,多有意思呀。

今天,是我自由写作的第十六天。

今天的内容,是关于价值。

看到今天热度很高的那条社会新闻,脑海中涌现了“如何在痛苦中活下去”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如果一个人跟我说他不想活下去了,我是可以理解的,他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遇到很难处理的问题,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愿意走上自杀这条路呢。如果我要劝他,我是不知道怎么说的,他的痛苦一定是很深的,他人分担不了那份痛苦,他不得不自己经受着,死亡应该是她走投无路后的选择。

看到要自杀的人,想要劝他珍惜生活,想要他活下去,这是旁观者的本能。到底什么能支撑他活下去呢,活着实在是太难了,相比之下,死很容易,只要瞬间就可以从痛苦中解脱。死亡很有吸引力啊。

学习心理咨询时学过如何做自杀评估,可以直接问对方最近有没有自杀的想法,如果已经有计划是否实施,有什么顾虑。然后根据风险等级转介出去,新手是无法处理这些问题的,那些专业的自杀干预热线或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会有办法处理。我还没能力处理这么复杂的个案,但是倘若某天有一个人走进我的咨询室,告诉我他计划离开这个世界,我仍会竭尽全力希望他活下去。

我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是此刻,为什么不是过去,在过去有什么让他不舍得离开,那些牵挂还在吗。我想搜刮他脑海中美好的记忆,只要有一个记忆片段,他就有活下去的“功能”,若是他死掉了,那些记忆在世间就消散了。我想知道他脑海中最早的记忆,他出生时父母欣喜吗,在他的一生中有没有人为他自豪过,如果有的话他会担心那个人此刻对他失望吗,如果他离开了,那个人会为他伤心吗。我想知道他是在用死的方式“惩罚”或是“警醒”某个人吗,这种方式真的会达到效果吗,还是只是他的期待。我会竭尽全力,去寻找他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毫无价值”的证据。

我不太清楚在自杀这件事上,咨询师的伦理边界在哪里。作为个人,我是完全可以理解一个人想去死的心情的,如果他在生和死的边缘游离着,那我可能也会和他待在一起,而不是独自站在生的一侧呼唤他。

普通人一般不会走到要自杀的程度,在自杀之前,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来避免走到这一步,这就是心理科普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不是指没有压力,而是指有“弹性”,就像是橡皮筋,有时候紧绷,有时候松弛,它总能恢复到原本的样子。如果一直是紧绷着,皮筋会失去弹性,或是直接断开,人会慢慢失去社会功能,无法正常地工作、与人交流,这时候要做很多的事情比如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来挽救。

心理问题是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的,如果在日常就能关注到它,不时地把堆积起来的压力处理掉,就不至于最后堆成压死人的大山了。心理问题不像是躯体问题那样,突然就走不动了或是疼痛难忍,它是一点点地吞噬掉一个人的健康的,所以要有意识地注意到自己的情绪。

具体到生活中,普通人可以做什么来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有专业的心理科普账号会讲这些,我就不再展开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你可以给自己列出一个愉悦清单,或是有意地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或是订阅一些心理科普账号,这些事情不一定会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但是它能避免你无意识地滑入深渊。即使从功利的角度看,关注心理健康也是有必要的,心理咨询的市场价现在大概是500元一小时,保持心理健康就是在省钱……

我还没想好可以怎么劝别人活着,因为我自己也没找到活着的必要性。我能活着,就是因为我没有勇气死掉,所以既然不得不活着,那就尽可能地支棱起来,去做点有意义的事。那些以死的方式来解脱的人,我真心佩服他们的勇气。

写到这里,感觉自己总是在传递这种丧丧的价值观,我尊重自己的价值观,但我希望其他人不要像我这样,愿所有人尽可能阳光、乐观地活着。

也许你会感兴趣:

新年快乐,不快乐也行

快乐是件很难的事,要允许自己不快乐地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