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宪宗弗许

 江北大汉 2023-02-03 发布于江苏

唐宪宗李纯在位15年的时间里所做成的最大的一件事无疑便是削藩——通过政治的或者军事的手段,收回割据一方的节度使手中的权力。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铲平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割据势力的努力,可谓旷日持久,十分艰辛。但这样做的积极结果则是,重振了中央政府的威望,让大唐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了。而这段历史被后代史家称之为“元和中兴”。

对于唐宪宗这方面的努力与贡献,当时被拜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并封晋国公的裴度,是有相当深刻的认识的,并把把朝廷对淮西、淄青用兵以来,唐宪宗勤勉为政、日理万机的情形编纂成册,利用陪伴唐宪宗饮宴的机会,乘机献上,奏请唐宪宗盖印,然后交付史官。而裴度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要将唐宪宗的这份功劳载入史册,让后世之人也能知道。但出人意料的是,唐宪宗最终却没有同意。为什么?唐宪宗表示:“如此,似出朕志,非所欲也。”(如果这样做,就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我指派你编纂的,其实,这并非我的本意)也因此,最后的结果是“弗许”。

这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不论何人,难免虚荣之心,即爱听别人宣传自己、夸赞自己。对于帝王之人来说,则更是如此:在既往中国历史上,我们看到的是,有太多的帝王之人特好“勒石记事”,也很关心本是史官们 “起居注”(帝王言行的实录)一类工作的编撰的。而在他们这些做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他们对自己日后留在历史上的形象的高度关注——希望以正面的乃至光辉的形象留在人们的心中。但唐宪宗的做法却显得有些另类:裴度你想写就写,但我绝不介入更不干预;或者说,如果如你所请,我在这本小册子上加盖了私人的印章的话,那么,便有可能让后人产生误解,以为是我的介入或者说是干预,让“史书”中的我变得那么美了。

应该说,唐宪宗在位的10多年时间里,其前期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如说生活相对节俭,任用贤明之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察纳雅言等;但是,在他的后期,则有不少让人诟病的东西,比如说生活趋于奢侈,任用了一些奸臣与小人等。但是,无论如何,他在裴度奉上的记录他削除淮西、淄青的藩镇势力的“实录”上,拒绝盖章,乃是值得一提的他晚年所做的一件正确之事——他并没有被臣下的恭维完全迷障,对客观和真实地反映自己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清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