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科1井[川科1井]

 Loading69 2023-02-03 发布于四川
川科1井设计井深为8875米,向下钻深将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比中国石化2006年7月完钻的井深8408米的塔河1井还深400多米。川科1井超深、高温、超高压的施工环境可谓前所未有,对现有的石油工程技术提出了新挑战,将大力推动中国石化物探、钻井、录井、测井、测试等施工能力再上新台阶。将使用第一台国产12000米钻机,这也标志着我国石油机械的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本信息
地点
四川
中文名
川科1井
其他信息
创建日期
2007年3月20日
简介
川科1井是开拓四川盆地海相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科学探索井。川西海相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前景,是一个潜在的资源“富矿”。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目前已发现孝泉—新场等4个台地边缘滩体,合计圈闭资源量达2.3万亿立方米,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自从2006年以来,该局、分公司整合科研力量,加速川西海相勘探进程,对川西海相12个剖面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对川西海相成藏条件评价的2条测线进行了地震勘探施工,为部署川科1井奠定了基础。但如何进一步探明和找到有利圈闭,弄清四川盆地海相的地质构造十分关键。
川科1井也将成为石油行业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的前沿研究地和最佳实践地。川科1井将探索川西海相中下三叠统—下二叠统海相成藏地质条件,进一步了解龙门山前、上扬子等地质构造的演化规律,这对于推动海相勘探科技难题的解决以及地质科学探索有着重要意义。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还将同业界专家一道,展开地层与沉积相、烃源岩评价、储层特征与评价、盖层特征及评价、流体特征与分布规律、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规律、钻后评估、地层压力随钻预测等配套地质综合研究,以及储层改造、完井测试、注水泥、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等钻井完井技术综合研究。
川科1井被专家称为中国石油工业二次创业标志性工程之一,是首口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它犹如一把开启地宫之门的强力之剑,将有力提升我国超深井的石油工程技术能力和水平,并有望使川西海相成为中国石化集团资源接替的又一潜力主区。
钻井过程
2007年3月20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总指挥曹耀峰宣布川科1井正式开钻,打响了中国海相油气工业在上扬子板块进攻海相深层的第一枪。
承钻该井钻探任务的是我国首支以“99”开头命名的钻井队—胜利川东北工委99101钻井队(前身为胜利渤海钻井公司70691钻井队)。
12000米钻机安装仪式主席台
该井钻进工作分两个阶段:2007年3月20日—9月14日,70691钻井队历时140天,钻至3198.05米完成二开钻进,下套管固井后将70LDB钻机撤离井场,ZJ120DB钻机进入安装调试阶段。2008年3月12日,ZJ120DB钻机安装调试验收成功正式投入使用,70691钻井队更名为99101钻井队,继续钻进直至2009年7月25日完钻。
12000米钻机启用仪式现场
该井二开结束后使用的12000米钻机—ZJ120DB钻机由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研发,胜利油田等石油单位派出专家参与了研发工作,被确定为国家“863”计划“先进钻井技术和设备”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电控系统由西安宝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代表了我国目前钻机电控系统研发的最高水准。目前全球仅美国有一台12000米钻机。我国12000米钻机的研制成功打破了 国外企业过去对超深井钻机研制长期垄断的局面,在我国石油钻井装备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米钻机—ZJ120DB钻机投入使用后,2008年4月22日,川科1井钻穿陆相地层进入海相地层。 2008年11月26日,经过218天的科学施工,成功钻至三开中完井深5700米。创造出川西地区直径311.15毫米大井眼井段3200-5700米,钻井进尺2500米,纯钻进时间2839.78小时,平均机械钻速0.88米/小时;欠平衡施工井段4671.00-5431.70米,纯钻进时间837.75小时,平均机械钻速1.02米/小时,高于常规钻井平均机械钻速30%等一系列高新指标。 2009年6月18日,成功钻至井深7182.36米,创造出川西地区最深井纪录、直径260.35毫米技术套管下深5700米最深纪录和四川地区直径215.9毫米井眼最深纪录。
起下钻作业的99101钻井队职工
钻进 过程中,胜利川东北工委99101钻井队面对地层存在多种压力体系,井控风险大、地层硬、机械钻速低、易出现喷漏同层等复杂情况及深井钻井液性能难以维护和采取欠平衡钻井反复置换泥浆导致井壁失稳等问题,采用连续补充胶液方式优化维护钻井液性能,预防井壁垮塌;采用注入堵漏稠泥浆封隔新钻进井段、分段置换钻井液等技术措施,细化操作,避免导致卡钻等复杂情况的发生;准确测量井场周围影响区域,精确记录各村所在方位及人数,深入附近居民家中,逐户发放安全告知书、讲解安全知识,保证周围居民安全;为安全、优质、高效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国石油行业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的前沿研究地和实践地,川科1井的顺利完钻,把我国超深油气藏勘探开发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推动海相科技难题的解决以及地质科学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唱响了胜利钻井品牌,提高了中国石化钻井队伍在国际油气勘探市场的竞争力。
试气成果
川科1井熊熊燃烧的试气火焰
2010年4月5日,胜利川东北工委试气工程部在川科1井马鞍塘组5623-5635米井段 试获86.8万方高产天然气流。对进一步弄清四川盆地海相的地质构造,找到有利油气圈闭,开拓四川盆地川西海相勘探新领域起到关键性作用。
川东北工委领导为试气队伍颁发锦旗
2009年10月26日,试气工程部搬上川科1井进行试气测试施工。因首层雷四段-嘉三段裸眼井段长,压力系统复杂,环空容积大,在充分考虑该井存在的工具和井控风险的基础上,试气工程部完善对测试工具性能的要求,顺利完成第一层的试气测试任务,很快进入第二层试气测试施工,但均未出大气。马鞍塘组为第三试气层,因钻井地质压力预测与实钻泥浆比重存在较大差异,试气工程部充分考虑实际压力比预测值高的情况,采用高密度储备浆压井的应急压井。对所有下井工具、管柱的操作压力和强度重 新校核和优化,确保工具和管柱的安全,同时所有下井工具、管柱入井前仔细检查、通径,认真核实和填写使用卡片,杜绝油管与井下工具超期服役现象以及超压、超载造成管柱挤毁、断裂等问题,确保施工管柱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渗漏或其它故障。
2010年4月5日,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试气工程部对马鞍塘组进行试气。考虑到马鞍塘组埋藏较深、储层物性不好,采用射孔-酸压-测试三联作管柱时,增加了扶正器工具,以提高管柱的抗弯曲能力。试气时,采用22毫米油嘴、35毫米孔板临界速度测气求产,测得气产量86.8万方,出口出气点火可燃,火焰呈橘黄色,焰高18-20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