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小学语文老师要有阅读使命感

 新用户9913Bpb0 2023-02-03 发布于浙江

乡村小学语文老师要有阅读使命感

我是一名乡村语文老师,也是一名乡村小学校长,对乡村学校小学生的阅读情况颇为了解,以至于较为担忧。我这了所指的乡村学校,不是包括那些发达的,较大规模的乡镇学校,而是那种较为薄弱的乡村学校,甚至是小规模学校。
估计乡村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同样备好的一节课,在乡村上与在城里上,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城里的孩子侃侃而谈,乡村的孩子支支吾吾。还有,同样一个语文老师,在乡村教书时孩子的作文干巴巴的;调到城里教书时,孩子们的作文写得又长又美。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曾做过调研,相对于城市孩子而言,乡村孩子缺乏优质的语言环境,乡村的孩子由于多种原因,与家长沟通较少。即使沟通,因为家长接受教育时间过短,而导致质量过低。另外,乡村孩子缺少“走出去”的机会。以调查的某一个班级为例,三十七名五年级学生,只有一位去过省城杭州西湖。乡村孩子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课余生活。另外,乡村的整体文化环境缺失。没有图书馆,没有博物馆,就连个像样的文具店都没有。
因此,乡村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滞后的,缓慢的。那么作为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来说,我们该怎么去改变这种境况呢?
我发现唯有阅读,才是最经济的,最有效的方式。乡村小学语文老师,相对于城市语文老师而言,更应该要怀有一种使命感,去带领学生把书读起来。因为乡村语文老师,很难用“打卡”或者“阅读存折”就可以解决乡村孩子的阅读问题。这一点,很多城里的语文老师来到乡村学校支教交流,就会有深刻的共鸣。
因此,在乡村学校,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有毅力和耐力,更需要有脑力才能推动他们阅读。否则,阅读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句口号。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才把阅读作为学校的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一是团队合作让教室里有好书。乡村学校的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阶段性阅读需要,而学生家长购书的意识又非常薄弱和被动,因此我们通过学生认领,家长代表代理购买的团队合作形式,让每一个学生有了两本书,让教室里有近百本好书。其次,我们引进公益机构,我出书单他们购买的形式,又让一间教室多了近百本好书。再加上,学校图书馆里也有一部分书。而且,我也经常会带着自己的童书,拿到教室送给孩子们阅读。
这样一来,书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是巧用时间让学生读好书。乡村学校的孩子每天上学都很早,有的家长甚至六点半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了。那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呢?于是,我们就通过一套程序设计,对早到学生的时间进行管理,让孩子一进教室就安静读书。到八点时,我们还会启动晨读时间,让学生诵读《晨诵课》二十分钟。
另外,我们每天中午有10分钟的大声朗读的午读时间;每周每个班级有一节阅读课;每周五的中午全校静默,全体师生有一个小时的“大阅读时间”。这样,在学校里的阅读时间就得以保证了。
三是用技术培养读书的习惯。孩子们在学校里的阅读没有问题了,但是回到家没有人监管,手机和游戏又会夺走他们的时间。怎么办呢?我们又想出了一些方法,来监管学生一起阅读。有的老师用腾讯会议,有的老师用企业微信,通过大家打开视频的方式,“面对面”进行每晚的挑战一小时的阅读活动。每天晚上七点,老师们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视频,大家就会自觉地在手机前进行阅读。
另外,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本海量阅读记录本。每一个学生读了一本书,就把书名和字数进行登记和统计,大家一起共同挑战,看谁的阅读量更多。
四是用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我们不仅让孩子们把书读起来,还要让他们把书读进去。因此,我们还用整本书共读,童话剧汇演的形式,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体悟阅读中的智慧。每一个学期,我们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两本书的整本书共读,会有一场童话剧的演出。如学生读《草房子》,我们就会共读讨论“秃鹤的秃,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是怎么面对这个问题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大家聚在一起,看《草房子》的电影。最后,一起排戏,编演《草房子》。
通过实施这样的阅读策略,这些孩子的阅读量明显得到提高。他们的阅读的兴趣,骤然提升。一位家长发来信息,说:“感谢学校和老师,让我的孩子上了只要有空,就会读书。”
乡村的孩子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真是不容易的。我们乡村小学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我们更要有阅读的使命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